牟晉芳
摘 要:本文針對漢字教學目前面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提出切實有效的教學手段,對一線教師的漢字教學有一定指導意義。
關鍵詞:漢字教學 社會現(xiàn)狀 學生學習情況 教學方法 生活實踐體驗
教育專家成尚榮先生在《讓漢字教育成為盛大的文化節(jié)日》一文中說:“漢字無論是其本身,還是其承載的文化,凝聚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的智慧,漢字教育更重漢字親和力的教育,讓學生喜愛漢字,親近母語。”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喚起學生對漢字的喜愛,珍視我們的文化根基呢?
首先要端正學生思想。在如今的中考試題中,字詞默寫考察的分值非常少, 120分的語文題,只有2分左右。因此學生在思想上就錯誤的認為,生字的學習不重要。再加上很多學生對文字的記憶沒有很好的方法,造成了他們掌握字詞的基礎不牢,寫起字來,錯字連篇,這將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問問學生們:現(xiàn)在的學習就只是為了考試嗎?文字就像磚塊,有了它們你才有材料建筑房屋、樓宇,才能構建起知識的大廈,即使考試不考這些生字,在將來的人生考試中一定會遇到他們的,那為什么不趁現(xiàn)在有時間、記憶力好,基礎打好呢?
其實漢字書寫不僅對于學生是難題,現(xiàn)如今,隨著各種快捷的輸入軟件的應用,人們書寫的方式大大的進步了,書寫的能力卻大大的退化了,很多人提筆忘字,甚至不用電腦就已經(jīng)不能寫出成段的文章了,這實在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不及時調整,恐怕不久的將來這種現(xiàn)象將越來越嚴重。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這個沉重的擔子,最終當然還是要落到我們語文老師的肩上。新課標理念提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們做語文教師的絕不能把這一點丟失了,我們不但要將文字的教學做好,還要讓文字的教學“活”起來,形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打造良好的基礎,
可是, 現(xiàn)如今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生字的教學,有很多都是由學生自學完成的,教師不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只在知識測驗中進行考察。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學習時死記硬背、速記速背,只有短期記憶,缺乏長期效果。由于沒有深入理解,掌握不扎實,運用有困難,對文字的學習也失去了興趣。還有些教師,雖然也在課堂上講解生字,但是講解方式不當,不能達到很好的記憶效果,反而浪費時間。那么究竟,怎樣的文字教學才是恰當?shù)?,才能讓其發(fā)揮重大的作用?這是筆者一直在研究的課題。
學生不愛學生字,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考試中,文字所占的分值小,覺得花大力氣學,不值得;二,文字學習太無聊,就是查字典、組詞,缺乏趣味性;三,難記的字要動筆一遍遍的寫,太麻煩,又費時間,見效又很慢;四、教師的方法不恰當,學生不能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因此針對以上情況,我與小組成員進行了常年的探討和研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追根溯源,感受文字的魅力
教師可以借助漢字的造字法給學生講解生字,學生真正的理解這個漢字為什么這么寫,記憶自然牢靠,甚至終生都不會忘記。在講“一番”的“番”字時,有些學生總是把番上面寫成“采”字,我就給學生講“番”的造字法,就是田字上面有一個獸類的爪印,所以不是“采”字?!百A藏”的“貯”,很多學生都讀成chǔ,我就給學生講貯蓄,就是藏物品的匣子,有停佇的意思,所以讀zhù不讀chǔ。還有很多學生寫“初”字時,都寫“礻”字旁,于是我告訴他們,“初”字,是衣服剛開始用刀裁剪,所以是衣補旁…此外,還有漢字的歸類學習,將同類漢字整理到一起學習,效率很高:“礻”旁的字,“廴”旁的字,“冫”旁的字等等;還有表示人頭部的,表示身體器官的,表示骨骼的等等,凡是學生記起來有困難的字,都讓他們“認祖歸宗”。 學生還《仿照漢字書寫大會》發(fā)明了一個小游戲:我說偏旁你來寫,比比看誰寫得多。有一段時間,班級里課間最火的游戲就是這個。
學生在學習文字時,體會到祖先創(chuàng)造文字時就像給漢字畫像,所以山有山形,水有水貌,虎有虎威,鳥有鳥相,每個字都有一個故事。了解了這些漢字的造字法,會讓學生比較科學的、有效的、牢固地掌握漢字。
二、半開玩笑,提升學習漢字的樂趣,
我們沒法知道每個字的造字法,而且有些字的演變也確實難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漢字的教學也可以用一些幽默有趣的方法識記,這樣往往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菜畦的“畦”字,學生總念不對,于是我就說;“看田邊這一條條的壟溝排得多齊呀!當然得念作qí了”;“ 隘 ”,“耳”朵如果只聽對自己有“益”的話,不愿聽批評,其人心胸必然狹隘;“賄”,有錢也不是正路上來的?!按臁保鹊绞值娜吮囟ㄊ率虏豁?。
漢字奇妙無比,拆解開來樂趣無窮,合并起來亦奧妙無窮——“腐敗”:“腐”很明顯,官府人員魚“肉”百姓,這樣的政府必“敗”;“孱弱”:有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守著已經(jīng)死去的母親,你虛弱到了極點!
漢字拆解的游戲,學生們很喜歡,舉一反三給了孩子們無限想象的空間,他們自然會在漢字的學習中找到無限的樂趣。
三、走進生活,體驗漢字的力量
為了讓學生注意生活中的漢字,得到更多生動鮮活的學習體驗,我開展了幾次有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注意生活中見到的牌匾、公告、新聞等,他們收集自己喜歡的,記錄一些有毛病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漢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很多學生都說自己形成了習慣,只要坐車或逛街的時候,都喜歡觀察招牌,并把有趣的例子記錄下來。我們的“病字醫(yī)院”中,收錄了學生搜集到的各類型錯字128字,其中有一些在學生的提醒下,店鋪的主人對錯字進行了更改,學生凈化了文字垃圾,頗有成就感,學習的興趣更濃厚了。還有我們在“魅力漢字” 影集中,收錄了學生拍攝的優(yōu)美的漢字的圖片,有50多張。它們有的色彩明快,有的字形優(yōu)美,有的創(chuàng)意十足,同學們在一起欣賞時豐富了學習體驗。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對漢字的審美品位,也讓學生,對漢字文化的實用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總之,漢字教學不應該是蜻蜓點水、可有可無的,而應該是涓涓細流歡暢的流淌,滋潤孩子們的心田,源源不斷地為孩子提供知識的營養(yǎng),更好地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化打好基礎。我們要讓漢字在孩子們的心中深深扎根,開出鮮活艷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