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亮
摘要:一提到作文教學,大多語文教師偏愛于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如何呼應等寫作方法與技巧的點撥,而對于學生作文的主旨情感的抒發(fā)和觀點的闡述卻常常忽略。因此,使作文教學處于教師出力不討好,學生索然無趣的悲催境地。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使學生真正做到言之有情,言之有物,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亟需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作文教學 真情實感 言之有物
別林斯基說:“每一部作品,應該是激情的果實,應該為激情所滲透。”這句話強調了情感是文章的膽,是文章的魂,寫作是觀念的思辨、思想的飛揚和情感的綻放。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都是干癟的文字簡單地堆疊而已,因為真正打動人的作品都是作者用書面語言文字精心建構的精神家園,每一個文字無不滲透著作者的愛與恨,樂與悲,同情與摒棄。這樣的作品是作者歷經“柳暗花明的驚喜”和品嘗“浪花穿石”的豪邁,以及咀嚼人生的酸甜苦辣后,才能實現(xiàn)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匯和思想的沉淀,當情感發(fā)酵到不吐不快之時,才會文思噴涌,下筆成文,寫出情感率真、哲理深蘊、催人思考的好文章。要達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作文的真情實感到底應從那里來?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寫出真正屬于自己的作文來。
一、作文的真情實感不是從技法中而來
作文的技法是不是能催生真情實感?學生的真情實感到底是不是從作文技法的習練中來?這都是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前必須破解的課題。事實證明:文無定式,文隨情走才能寫出動人心弦的錦繡文章。所以,一些著名的作家在寫作時根本不拘泥于章法,在情感的導引下放飛思緒,信筆成文。因此,這才有了李白的浪漫與灑脫;羅貫中的嚴謹而縝密;泰戈爾的絢爛與繁華。恰如蘇軾在《答謝民師書》說的一樣:“大略如行去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
令人感到悲催的是:當前大多數語文老師在指導和訓練學生寫作時卻劍走偏鞘,選擇了“技巧”這一出力不討好的一面,舍本求末,根本不注重引導學生寫真話、抒真情,言心曲。尤其是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老師,迫于升學的壓力和應考的需要,熱衷于向學生傳授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前后照應、怎樣論證等寫作技巧之類的知識。同時,對于學生“寫什么”和“想什么”大加限制,內容選擇要么直擊時事,要么深刻挖掘材料的微言大義,要么歌頌好人好事,有的教師甚至要求學生背誦各種類型的范文,以便在考場上借題發(fā)揮,總之就是不讓學生不好好地說話,不讓學生說心中想說的話,這樣的作文怎地能情動于衷,神采飛揚?這樣的作文怎地能打動讀者?因此說,學生的真情實感絕不是從技法的習練中來。
二、作文的真實情感不是從材料的剪輯中而來
有的老師為了快速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品,固執(zhí)地指導學生剪輯和選取一些經典材料充實到作文中來,以彰顯作文的“分量”和“水準”,豈不知別人的嫁衣怎能反襯他人的美麗與嬌艷。因為,一些經典的故事和情節(jié)畢竟是別人彼情彼境的“天成”與“偶得”,硬塞到自己的作文里不禁顯得不倫不類,而且還落下“東施效顰”的口實。“他山之石”固然可取,但也要適應你作文的“水土”,否則,“口味太重”,難免讓人貽笑大方。所以說,作文真情實感不是從材料的剪輯中而來。
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呢?筆者認為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是少年兒童的本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世界的一切,可以看看螞蟻、看看風物,看看潮起潮落,看看云淡風輕。要鼓勵學生靜靜地看,不可心猿意馬、三心二意,要讓學生不僅“看到”更要“看見”;不僅要“入目”,還要“入心”;不僅要“觸景”還要“生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使眼中之物變成心中之物,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這樣的寫作訓練才能跳出條條框框的羈絆,使學生的情感得以真正地,使作文流淌著思想的涓涓細流。
二是要說寫并重,培養(yǎng)學生的即時表達能力。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參與表達實踐,能說就說,想寫就寫,看到就說,說了就寫,要讓寫作變成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長期這樣積累和訓練,學生就不再視寫作為畏途,作文中就能做到有話可說了。老師尤其要注重“口語交際”訓練,不讓學生唱獨角戲,應當讓全體學生都參加進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話說,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的訴求,因為只有“舌戰(zhàn)群儒”的體驗,學生的情感才得以豐滿。
三是要將命題作文變成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作文講評課要豐富多彩,老師要搭好臺,引導學生來唱戲。老師不要急于讓學生迅速成文,要指導學生凝眉思考,要學會甄別與取舍,要學會刨根問底與追尋,這樣,學生才能將所見和所聞,所讀和所以雜揉起來,歷經積淀和“去粗存真”,感情才能潛滋暗長,這樣的作文才會催人思考,令人潸然淚下。
四是要指導學生做到言之有物。語文教育家朱紹禹先生指出:“真實是作文的生命,表達真情實感,是作文的本意。丟開真事不寫寫假事,文辭再好,也是不足取的?!薄罢妗笔亲魑牡脑嚱鹗?,強調一個“真”字,即要求學生寫出來的東西要符合自然,反映學生的生活與個性。強調一個“實”字,作文表達要實在、充實,有完整的故事,有生動的敘述,有嚴謹的結構,簡言之,言之有物才會使文章情真意切,讓人產生共鳴。
華茲華斯說:“感情和氣味是這么一種東西;它們猶如光之于太陽,音樂之于風?!本哂姓媲閷嵏械奈恼虏啪哂刑柕撵闩鸵魳返穆?,讓人讀后產生美好的遐想。所以,指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必須,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前提,更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徐素華.淺談初中作文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03).
[3]吳萌萌.初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及初中作文教學序列性策略[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17,(02).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第二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