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娟
摘要: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加大了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積極開展掃盲教學活動。近些年來,我國的總體受教育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眾所周知,教育應該要從娃娃抓起,只有培養(yǎng)了幼兒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整體文化水平。教育教學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尤其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為學生日后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語言組織能力以及語文功底的重要內容環(huán)節(jié),這一切的基礎就是閱讀教學。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基礎性環(huán)節(jié)。隨著知識文化的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代的教育發(fā)展趨勢,我們應該在傳統(tǒng)的教學基礎之上進行不斷的改進,以適應我國的發(fā)展趨勢,提高我國整體的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我們根據(jù)我國現(xiàn)在的教育情況,積極分析和研究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措施和方案,為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語文教學 改革路徑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礎概況
語文學習是學生時代的基礎學習階段,基礎語文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日后學習的發(fā)展,語文學習為日后其他學科的各個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是主要學習拼音,寫作和閱讀三方面,同時這也是語文學科的重要部分,文學科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語。
小學語文在教學活動中比較常用的教學方式板塊式的閱讀教學,它主要可以分為:課內閱讀、課外閱讀和閱讀技巧。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同時掌握三個板塊的內容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及實際的教學特點進行方案設計,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你以及閱讀教學的質量。通過結合小學語文的閱讀特點在短時間內,爭取最好的教學效果積極完成小學閱讀教學得目標,這同時也體現(xiàn)了小學語文教學閱讀的有效性。
二、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原則
(一)閱讀內容與學生年齡相適應
小學學生在剛入學時,認識的文字、水平有限,因此老師在促進低年級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年齡和閱讀能力進行合理的安排,選擇提供給學生一些適合其年齡特征的閱讀內容,首先達到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還降低了學生的閱讀障礙。在選擇閱讀內容時,可以通過選擇一些寓言故事等以及其他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閱讀以及交流。與此同時,可以適當?shù)淖寣W生展開想象,或者可以將閱讀的故事變成童話劇的故事讓學生自主表演,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最后,多選擇一些故事情節(jié)比較好的色彩感覺比較強烈的閱讀內容,并且積極融入的學生的日常生活,以這些為閱讀教學和實踐的讀物。
(二)處理好整體閱讀與細節(jié)關系
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高低以及語文能力的大小直接反映在了閱讀能力上,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良好的語言文字基礎才能夠進行更好的閱讀,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中必須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在學生閱讀文本時,必須要注意其整體感受,確保其能夠清晰地表達出閱讀文章的基本含,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閱讀體驗。在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中的細節(jié)有益的引導學生加深其對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印象。同時,隨時觀察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語言水平,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閱讀情況,循序漸進的增加閱讀任務,并達到最終提高閱讀能力的目標。
(三)注重閱讀教學的課外延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以課本為核心內容,但又不局限于課本,不斷的增加學生進行廣泛閱讀的習慣。可以適當增加與課文教材結構相類似的文章,體會文本的含義,擴大閱讀量,通過閱讀提高能力,適時地展開課外延伸閱讀活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措施
(一)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習基礎性階段,所以必須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由于每個學生的特點與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必須根據(jù)學生不同學習心理,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還要減少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干預,讓學生進行獨立閱讀,自由安排內容。結束閱讀后,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將自己的閱讀收獲,分享給其他同學,在鞏固了閱讀效果的同時提高了閱讀的興趣。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現(xiàn)在我國的閱讀教學還是處于相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差,課堂氛圍沉悶,缺乏閱讀興趣。所以,我們應該要改進以往的教學方式,通過不斷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室進行閱讀教學中,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及時的交流和溝通,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確保其閱讀質量。
(三)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閱讀內容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教師明確閱讀教學目標,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心智不成,因此在選擇閱讀文本時,要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符合其心理特點,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注重拓展閱讀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當應適當?shù)耐黄普Z文教材的局限性,增加閱讀面擴展閱讀視野。在完成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后,增加對課外閱讀的指導,巧妙地結合課堂知識與課外閱讀知識,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自主閱讀意識。教師還應該在學生選擇讀物時進行有效的指導,盡量選擇適合其年齡的讀物,減少閱讀困難,爭取實現(xiàn)學生獨立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比如現(xiàn)在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文本有:《三只小豬》、《小紅帽》等,這些圖書中插畫較多,故事內容容易理解生動有趣,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在完成課上閱讀之后此外,可以和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一同完成課外閱讀指導,提高家長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家長課后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
四、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以后整個教學中的基礎,因此教學老師要不斷的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根據(jù)現(xiàn)在學生的特點以及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通過對學生的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趙嵩.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實效性[J].中華少年,2017,(30).
[2]錢錚錚.分析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J].新課程(小學),2017,(09).
[3]陳曉楠.小學語文教學中音樂運用的實踐研究[D].深圳大學,2017.
(作者單位:曹縣磚廟鎮(zhèn)李路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