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要】作為一種有別于傳統的新模式,PPP是一種新型的公共產品供給模式。在該模式中,借助社會資本在資金、管理以及技術上的優(yōu)勢,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來緩解公共部門支出不足、公共服務效率不高壓力,可以有效解決提高資金的最佳使用價值、降低成本、合理分擔風險。本文分析了PPP模式的意義、社會效益以及探討了如何更好地提高該模式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PPP模式 社會資本 公共服務供給
隨著中國步入新時代,城鎮(zhèn)人口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公眾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在不斷提高,政府面臨巨大的公共服務供給壓力。政府承擔了幾乎全部的公共服務供給,愈加沉重的財政壓力,有限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水平,使公共服務部門在發(fā)展公共服務供給方面舉步維艱。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的弊端己經凸顯。
PPP模式能夠彌補政府在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上的不足。該模式改變了由政府或公共服務機構承擔主要責任的常見的公共服務模式,有效緩解了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和政府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
一、PPP模式對于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的意義
(一)PPP模式的內涵
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并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二)公共服務供給與PPP模式的結合的意義
在政府公共服務供給中運用PPP模式,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相關決定精神,引導調動市場資源,減少政府資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的新路徑,我們應當積極推廣,穩(wěn)妥推進。
PPP模式的意義在于:有利于在公共部門與社會資本之間建立一種可靠的伙伴合作關系;有利于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讓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得到保障;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效率;有利于在市場機制下合理推動公私部門優(yōu)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同時還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民間資本在公共服務供給領域的作用。
二、引入PPP模式的社會效益分析
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門購買公共服務具有潛在的社會效益。一是通過社會資本的參與,PPP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公共部門從資金限制的困境中走出來,而且可以幫助公共服務部門有效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同時還可以幫助它們有效吸收先進的公共服務經驗并及時獲取最新的技術;二是實現外國投資者向國內的公共部門實現技術轉移;三是恰當的項目類型有助于推動競爭和市場化行為,有利于運用先進技術、鼓勵創(chuàng)新,這些都是傳統方式無法帶來的。除此之外,現階段,公共部門購買公共服務產生的社會效益可以優(yōu)化基本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可以有效激發(fā)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的意愿,可以轉變政府管理職能,推進政府體制改革的進程。
(一)優(yōu)化基本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與公共服務部門單獨生產和提供公共服務相比,通過購買社會資本提供的公共服務可以提高公共服務的供給效率、優(yōu)化公共服務的質量、提高管理效率。從競爭與壟斷的角度來看,社會資本的效率總是要高于無效率的政府生產公共服務。在市場化競爭中生存下來的社會資本往往能夠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以供公共服務部門選擇,私人產品的多樣化、差異化的特點是公共服務部門難以做到的。公共服務部門可以根據社會公眾的需求,選擇不同類型的服務向社會公眾提供。
(二)有效激發(fā)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的意愿
公共服務部門供給投入是有限的,難以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公共服務需求的增長速度,這種供需差距是在不斷擴大的。因此,單獨依靠公共服務部門的能力去供給滿足全社會的需求是很難得實現的,必須借助社會的力量。社會需要有更多的社會組織來參與到公共產品生產和提供中來,同時公共服務部門又給這些社會組織更好的發(fā)展機會。
除此之外,PPP模式不僅可以刺激國內資本對公共服務的投入,而且還可以吸引外國資本。隨著國外資本的進入,國外先進的技術也同時向國內的公共部門轉移。而且,他們帶來的高水平的項目,有助于推動競爭和市場化行為,一方面能夠將公共部門從資金限制的困境中擺脫出來,另一方面,吸取社會資本的經驗和接觸最新的技術。
(三)可以推動公共服務部門管理職能的轉變
在以前,處理公共服務糾紛的主要方式是采用行政干預方式。但是,在新時代背景下,處理糾紛的主要手段是調節(jié)、經濟或法律。公共服務部門只有增強服務意識,才能建立相關部門的并聯式的項目管理模式,使改革的成果落到實處。
三、完善公共服務供給PPP模式社會效益的對策
(一)加強主體間合作,完善融資渠道
首先,加強與其他市場、社會主體的合作。社會資本可以通過與其他市場、社會主體的合作,發(fā)揮其在服務能力、服務質量、服務態(tài)度、服務范圍等方面的優(yōu)勢,彌補其融資能力不足的“短板”。
另一方面,完善融資渠道。社會資本可以通過完善融資渠道,在享受政府補貼的同時,增強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同時也可以廣泛開展各種業(yè)務活動,實現服務費用創(chuàng)收。
(二)健全人事管理,吸引社會力量
首先,在人員招聘環(huán)節(jié)物色與組織特性相符的高素質人才。為此應該拓寬人員招聘渠道,綜合運用官方網站、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以及報紙雜志等平面媒體傳播相關信息,吸引更多的專業(yè)人士和志愿者加入。
其次,加強績效管理。定期對組織內職業(yè)工作者和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和工作績效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獎懲措施掛鉤,深化社會資本受薪成員對崗位工作內容的責任意識。
第三,完善激勵機制。加強對組織成員的人文關懷,實現“快樂工作”和“快樂奉獻”,讓職業(yè)工作者和志愿者體會到對組織的歸屬感、認同感以及對工作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白麗霞.淺析如何構建PPP模式下的政府購買服務[J].法制與社會,2018,(01).
[2]何堅.PPP模式受地方政府歡迎的原因分析及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J].中國高新區(qū),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