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摘 要]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名,在五千多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強烈地影響和制約著我們的思想、言論和行動。重禮儀、守禮法、行禮教、講禮信、遵禮儀早已內化為華夏兒女的自覺意識,貫穿于我們日常的心理與行為活動之中,成為民族的文化特征,加強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儀式教育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非凡價值。
[關鍵詞]儀式教育; 意義; 措施
一、儀式要從早從小抓起
臺灣知名建筑師姚仁喜的妻子姚任祥,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擔心接收西方教育的孩子會遺忘中華文化,花費7年的時間,寫下了27萬字的《傳家》。如端午節(jié),母親提前包上一鍋北方的棗粽和南方的肉粽,當天把院子晾衣繩上掛了一夜的五彩線系于我的手腕、腳腕、脖子上,帶我們采艾蒿掛于房門前,去河邊洗臉明目,煮雞蛋帶到學校和同學玩頂雞蛋比賽……從青春期到二十幾歲的十余年潛移默化。當他們?yōu)槿烁笧槟笗r,開始思考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所在,才赫然發(fā)現(xiàn),我們在用心對待每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時,就是在舉行一個小小儀式。而每個儀式是為孩子播下一粒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這粒種子會在他內心慢慢生根發(fā)芽。
一個樸素、溫馨而富有意義的儀式,將會成為孩子們終生難忘的記憶。無論是儀式還是培養(yǎng)孩子的儀式感,我們最終要傳遞給孩子什么?我想,我們是在傳遞給孩子愛,他接收到了,他傳遞出去———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
二、升國旗唱國歌是影響最大的儀式
熱愛祖國,光靠口頭喊,哪怕喊一輩子也不如你面對冉冉升起的國旗時,停下匆匆的腳下、表情莊重地行注目禮或敬個隊禮(軍禮)讓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祖國確實在你的心中。升旗儀式,當雄壯的國歌在耳畔響起,同學則表情嚴肅,目光一直追隨著向著高空升去的五星紅,就是對國旗的尊重,是愛祖國的表現(xiàn)。升國旗、唱國歌這樣的儀式會讓大家從心底有一種自豪感、集體感、榮譽感、參與感,讓自己內心更強大、充實,在生活、事業(yè)中找到一種依托感。
學校如果把每一次的升旗儀式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融入其中,當國歌響起時肅然而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一次又一次的莊嚴的升旗儀式讓祖國慢慢鐫刻進了我們的心里,無論何時何地,我只要聽到國歌奏響,看到國旗升起,真的就會感受到自己作為這個時代一份子的幸運,而肩上的使命感、責任感也仿佛重了很。
三、儀式需要在揚棄中傳承
“儀式自古就有,如傳統(tǒng)的開學禮、成人禮等。這些并非全是封建舊思想。古時儀式中包含著一種承諾,將一些美好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就像拜師收徒弟需要下跪、敬茶,這意味著師傅承諾盡心教徒弟,全部的技能、做人處事的原則等;而徒弟承諾不忤逆師傅。“這些儀式中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重情、有責任感、守信用等,這些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讓很多人印象深刻,那天,天氣嚴熱,戴著帽子坐在觀禮臺上的觀眾,都禁不住擦汗、扇扇子,而接受檢閱的軍人,穿著長袖軍裝、厚實軍靴,還要背著武器,可依舊保持飽滿的熱情,以最規(guī)范的姿勢走過天安門前,這是對全體國民的一種活生生的教育
當然物極必反,如果什么都按古代的來,恐怕也不太合時宜了,比如長跪。在感恩教育中,曾經(jīng)有學校讓學生在操場向家長長時間下跪,給家長磕頭、洗腳等等。感恩父母、孝順父母的方式有很多:學生時代在完成學業(yè)的同時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外不惹事生非,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向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fā)展,讓他們看到未來的希望遠比下跪、磕頭、洗腳來得讓父母舒心吧。
儀式教育,一定不能把儀式弄得過于繁瑣,應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做到與時俱進——即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即好。
四、學校文化建設需要儀式
在學校的各種儀式中,讓學生學會比較穩(wěn)定的由內到外的秩序性,在儀式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內省認知能力和人際洞察能力,獲得全面而真切的情感體驗。
儀式教育就是要借助美的形式,使內隱的教育要求外顯化,并產(chǎn)生持久的影響力。而儀式教育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載體,需要學校從一些普通的事件中挖掘出儀式的價值,讓師生經(jīng)歷共同的情感體驗,使普通的事件成為不普通的經(jīng)歷,激發(fā)師生對學校文化價值觀的認同,不能讓儀式流于形。同時,儀式教育也不能墨守成規(guī)、一成不變,而應該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和學生的特點對既有的儀式適當做一些調整和創(chuàng)新,保留儀式的精髓,采用學生喜聞樂見、更易接受的方式讓儀式的教育功能最大。
學校儀式是一種文化,它是學校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展示,同時也是學校辦學理念的承載,展現(xiàn)出一所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特色;學校儀式是一種文化,而且是學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我們每天都在重復著相同的儀式,由此,使一所學校更具有自己的特征;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儀式很重要,學校文化正是通過各種學校儀式活動才得以體現(xiàn)。
五、儀式帶給我們的反思
儀式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遺憾的是,部分學校對于儀式教育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是對儀式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儀式教育意識,普遍忽視儀式;二是儀式的形式化、模式化程度過重,忽視儀式的文化內涵;三是儀式的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缺乏新意,教育意味不突出;四是儀式的數(shù)量不足、類型很少,一般教師和學生參與程度很低;五是儀式的氛圍很淡、缺乏互動、沒有體悟,沒有心靈的震撼力。
儀式教育是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內容與形式,有著多方面的的意義和價值:一是通過儀式教育,能夠有效地幫助師生學習社會公認的價值規(guī)范,促成了師生的社會化;二是儀式是一種教育、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凝結形成的重要載體,儀式是一種依托、必要的儀式會讓我們動情、動心,會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愿望;三是儀式是文化的表征,也是文化的載體,甚至可以說,文化因儀式而得到彰顯、提升和傳播。沒有儀式,既不成其為文化,更無以養(yǎng)育文化;四是文化被視為一個符號、意義和價值觀體現(xiàn),而儀式則是這個文化體系的象征。儀式作為一種文化或者說文化象征,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一些我們所經(jīng)歷的看似普通的事件被賦予一種特別的甚至是無法言說的意義,直至觸及人的心靈。
學校儀式是一種文化,它是學校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展示,展現(xiàn)出一所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特色;學校儀式是一種文化,而且是學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儀式很重要,學校文化正是通過各種學校儀式活動才得以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