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山東省萊蕪市新礦集團萊蕪中心醫(yī)院,山東萊蕪 271100
急性腰扭傷有著較高的臨床發(fā)病率,且受傷患者群體多以老年人為主,在出現(xiàn)腰肌損傷后將會導致小血管及神經(jīng)受損,并由此致使患者遭受劇烈疼痛與功能性障礙。溫針灸治療方法可利用艾灸火熱對人體起到溫熱刺激作用,有著活經(jīng)通絡、消腫散結的良好效果[1]。對此該文于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選取該院收治的5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采用溫針灸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該院收治的58例急性腰扭傷患者,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均符合《中醫(yī)傷科學》關于急性腰扭傷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合并有嚴重心、肝、腎、肺等器質性疾病患者。隨機將患者等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9例,治療前均告知患者該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男19例,女10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5.6±6.5)歲;病程 23 min~22 h,平均病程(5.6±1.3)h。 對照組:觀察組:男 18 例,女 11 例;年齡 25~66 歲,平均年齡(46.2±6.7)歲;病程 25 min~23 h,平均病程(5.6±1.4)h。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實施急性腰扭傷常規(guī)治療措施,并對患者采取消炎止痛處理。對照組:采用溫針灸治療,使患者取側臥位,選擇阿是穴,采用碘伏對局部采取消毒處理,采用毫針斜刺入40~60 mm,得氣后將艾灸炷套于針柄上,點燃后留針2柱,留置35~45 min,間隔10 min,采用同樣方法再次針灸1次。取側委中穴,行強刺激針刺,得氣后將艾灸炷套于針柄上,點燃后留針1柱。上述溫針灸方法每天進行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穴位按摩。使患者取坐位,于患者右腕處點按支溝穴,拇指尖與穴位呈60°夾角按摩,逐漸加大按摩力度,直至患者自覺酸麻脹痛,持續(xù)按壓3 min左右。完成后,囑患者深呼吸,扭動腰部并做前俯后仰動作,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2周。
①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通過離心處理取血清分析其TNF-α(腫瘤壞死因子)、IL-6(白細胞介素-6)、IL-10(白細胞介素-10)等炎性因子。②在治療前后分別測定患者腰椎前屈、后伸、左側屈、右側屈、左旋、右旋等活動角度。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前血清TNF-α、IL-6、IL-10分別為(24.71±2.80)pg/mL、(19.65±2.16)pg/mL、(4.82±0.52)μg/L;治療后分別為(21.64±2.20)pg/mL、(13.04±1.22)pg/mL,(3.90±0.38)μg/L。 觀察組:治療前血清TNF-α、IL-6、IL-10 分別為(24.67±2.77)pg/mL,(19.67±2.14)pg/mL,(4.83±0.49)μg/L; 治療后分別為 (18.12±2.06)pg/mL,(9.84±1.14)pg/mL,(3.21±0.32)μg/L。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各項血清炎性因子,治療后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椎活動度情況,治療后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椎活動度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椎活動度比較[(±s),°]
注:△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腰椎活動角度觀察組(n=29)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29)治療前 治療后前屈后伸左側屈右側屈左旋右旋48.44±5.33 23.20±3.25 26.34±3.41 25.23±3.44 30.64±3.24 29.85±3.21(71.22±6.26)△*(31.26±3.45)△*(31.66±3.37)△*(31.26±3.63)△*(35.22±3.26)△*(36.13±4.03△*48.51±5.41 23.24±3.29 26.40±3.55 25.29±3.54 30.70±3.51 34.11±3.44(65.13±5.86)△(28.69±3.36)△(28.64±3.46)△(27.67±3.53)△(33.26±3.42)△(34.13±3.46)△
急性腰扭傷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常見臨床表現(xiàn)多以要肌纖維斷裂、局部小血管破裂及劇烈的腰部疼痛等癥狀。盡管急性腰扭傷病情危急性較低,但卻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常規(guī)的臨床治療措施多是給予患者消炎鎮(zhèn)痛類藥物,無特效療法需經(jīng)歷較長一段恢復期[2]。
在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急性腰扭傷屬“疲血腰痛”范疇,是因閃挫撞擊而造成氣血受損,淤血阻滯經(jīng)絡而引起病痛[3]。通過針刺可利用艾灸所產(chǎn)生的熱力,促使熱氣貫通經(jīng)絡,具體針刺穴位可取阿是穴,可對血氣瘀滯及疼痛癥狀起到十分顯著的改善效果。此外委中穴為腰疾重穴,采取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幫助腰疾盡快恢復健康[4]。穴位按摩則是利用通郁閉之氣來達到散瘀結之腫的目的[5-6]。在此次研究中通過針對觀察組患者聯(lián)合應用了溫針灸與穴位按摩治療后,取得了十分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溫針灸聯(lián)合穴位按摩能夠顯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腰椎活動度,有著較高的臨床實用性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1] 支世保,王剛,李莉等.針灸后溪透合谷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6,21(1):30-31.
[2] 陳彥柳.平衡針配合放血療法治療急性腰扭傷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4,(5):60-61.
[3] 宋挺偉,張森,靳志超,等.針刺運動療法治療急性腰扭傷[J].吉林中醫(yī)藥,2016,36(11):1172-1174.
[4] 李松,尹暢烈.單穴治療急性腰扭傷臨床進展[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10):1795-1797.
[5] 彭泰.針灸推拿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療效與紅外熱像研究[J].醫(yī)藥前沿,2014,54(1):35-36.
[6] 郭晟,康學智,張峻峰,等.灸法治療急性腰扭傷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7,26(12):2165-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