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婷 劉 賀 郭建鵬
(1.長白山生物資源與功能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延邊大學),吉林 延吉 133002; 2.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臨?!?17000)
朝醫(yī)傳統(tǒng)方“千金文武湯”(《東醫(yī)四象新編》元成庵)由葛根、黃芩、山藥、藁本、五味子、桔梗、升麻、白芷、麥門冬等藥味組成[1],具有補肺斂肺,養(yǎng)胃生津,健脾固腎,利水消腫的功效。原方為水煎煮制備的湯劑,在劑型和生產(chǎn)工藝方面存在著一定局限性。
本文在不改變生產(chǎn)工藝性質的前提下,對“千金文武湯”提取和精制工藝進行研究,以藥味中主要有效成分總多糖、總黃酮和總皂苷的提取量和保留率為指標,考察主要影響因素對提取量和保留率的影響,優(yōu)選最佳工藝參數(shù)。
1.1藥材與試劑:方中葛根、山藥、黃芩、藁本、五味子、桔梗、升麻、白芷、麥門冬等藥材飲片由北京同仁堂(延吉)有限公司提供;ZTC1+1天然澄清劑(北京正天澄清劑技術有限公司,20150910);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2主要儀器與設備:主要儀器有:提取濃縮機組(HZ-tqn-20L,上海輝展實驗設備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計(D-1900,日本日立公司),電子天平(FA2004,上海良平儀器儀表有限公司),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SHB-Ⅲ,鄭州長城儀器廠),旋轉蒸發(fā)儀(R206,上海申生儀器廠),電子調溫電熱套(98-1-B型,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恒溫水浴鍋 (金壇市恒豐儀器廠)。
2.1總黃酮含量測定方法學考察采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復方提取液中總黃酮的含量[2]。
2.1.1溶液配制
2.1.1.1對照品溶液精密稱量蘆丁對照品適量,加入甲醇配至濃度為0.2 mg/mL。
2.1.1.2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樣品液1mL,用提取溶液稀釋10倍,搖勻。
2.1.2檢測波長的確定精密量取蘆丁對照品溶液2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水至6 mL,加入1 mL 5%亞硝酸鈉溶液,搖勻,放置6min,加入1mL 10%硝酸鋁溶液,搖勻放置6min,繼續(xù)加入10mL 5%氫氧化鈉試液,搖勻,加水定容,混勻后放置15min,經(jīng)紫外分光光度計掃描,確定檢測波長定為510nm。
2.1.3線性關系考察線性回歸方程為:Y=0.0008X+0.0029,r=0.9998。結果表明,在115~690μgmL-1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1.4精密度考察RSD值為0.281%,儀器精密度良好。
2.1.5穩(wěn)定性考察RSD值為1.338%,供試品溶液穩(wěn)定性良好。
2.1.6加樣回收率考察平均回收率為99.56%,RSD值為0.74%,本實驗方法具有較好的準確度及可行性。
2.2多糖含量測定方法學考察采取蒽酮-硫酸比色法[3],測定復方提取液中總黃酮的含量。
2.2.1溶液配制
2.2.1.1蒽酮-硫酸溶液:量取蒽酮0.2g,加濃硫酸100mL,混勻。
2.2.1.2對照品溶液:精確稱取葡萄糖對照品,置100mL容量瓶中,蒸餾水溶解稀釋至刻度,精密吸取10mL置100mL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
2.2.1.3供試品溶液:取樣品液50mL,加入乙醇至醇含量在80%以上,不斷攪拌至大量沉淀生成,靜置12h,離心,收集沉淀,用蒸餾水溶解,濾過,濾液定容至100mL,搖勻。
2.2.2檢測波長的確定量取0.1,0.3,0.5,0.7,0.9mL葡萄糖對照品溶液,加水補足至1mL,搖勻,置于具塞試管中,加5mL蒽酮試劑,混勻,加塞密封,置于沸水浴中8min,取出冷卻,靜置10min。經(jīng)紫外分光光度計掃描,確定檢測波長為580nm。
2.2.3線性關系考察線性回歸方程為:Y=0.0069X-0.0128,r=0.9998結果表明,在10.4~93.6μgmL-1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2.4精密度考察RSD值為0.061%,儀器精密度良好。
2.2.5穩(wěn)定性考察RSD值為0.509%,在一定時間內穩(wěn)定。
2.2.6加樣回收率考察總多糖平均回收率為99.43%,RSD值為0.42%,本實驗方法具有較好的準確度及可行性。
2.3皂苷含量測定方法學考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萃取后皂苷類成分吸光度值[4]。
2.3.1溶液配制
2.3.1.1對照品溶液精密稱取三七皂苷標準品5mg,置于25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至刻度。
2.3.1.2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樣品液10mL,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至25mL,進行萃取。加入水飽和正丁醇溶,振搖萃取3次,每次20mL,分別取正丁醇層,合并。用氨試液洗滌3次,每次20mL,取正丁醇層蒸干,甲醇溶解其殘渣,移至25mL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
2.3.2檢測波長的確定精密量取三七皂苷對照品溶液1mL,置10mL具塞試管中,蒸干溶劑,精密量取0.2mL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加入0.8mL高氯酸,混勻至殘渣溶解,置60℃水浴中,加熱10min后取出冷卻,加5mL冰乙酸,搖勻。經(jīng)紫外分光光度計掃描,確定檢測波長為560n。
2.3.3線性關系考察線性回歸方程為:Y=0.0039X-0.0298,r=0.9994。結果表明,19.2~96μgmL-1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3.4精密度考察RSD值為0.133%,儀器精密度良好。
2.3.5穩(wěn)定性考察RSD值為1.066%,待測樣品液在一定時間內穩(wěn)定。
2.3.6加樣回收率考察總皂苷平均回收率為100.13%,RSD值為0.67%,本實驗方法具有較好的準確度及可行性。
2.4提取工藝研究
2.4.1提取方法取葛根10g、黃芩10g、山藥10g、藁本10g、五味子5g、桔梗5g、升麻5g、白芷5g、麥門冬5g置圓底燒瓶中,浸泡1h,水煎煮提取2次,提取液濃縮定容至650mL。
2.4.2工藝參數(shù)優(yōu)選以提取時間和溶劑用量為考察因素,總黃酮、總多糖和總皂苷提取量的綜合評分為指標,采用正交設計試驗優(yōu)選工藝參數(shù)[5]。因素水平見表1。試驗方案見表2。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綜合評分計算方法:綜合分數(shù) =(總黃酮含量/最大總黃酮含量)×40值+(總多糖含量值/最大總多糖含量)×30+(總皂苷含量值/最大總皂苷含量)×30。
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因素A對綜合評分有顯著性影響,B無顯著性影響,進一步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B1 與B2無顯著差異,B2> B3并具有顯著差異,故確定的最佳提取方案為A1B2,即煎煮時間為120 min,90 min;溶劑用量為10,8倍。
表1 正交試驗設計
表2 正交試驗結果
表3 綜合評分結果方差分析結果
2.4.3驗證實驗: 取同批次藥材3份按最佳工藝進行提取,綜合評分平均值為97,與正交設計試驗結果最大值接近,表明優(yōu)化后提取工藝穩(wěn)定可行。
表4 最佳工藝綜合評分
采用吸附澄清法對提取液精制[6],選擇ZTC1+1天然澄清劑,以精制液的澄明度為指標,考察澄清劑的用法用量,提取液濃縮程度、溫度對精制效果的影響。
3.1澄清劑的配制A組分:取A組份適量,加入少量蒸餾水,攪拌成糊狀,加蒸餾水,靜置24 h,配制成1%粘膠液。
B組分:取B組份適量,加入少量的1%醋酸溶液,攪拌成糊狀,加入1%乙酸溶液,靜置24 h,配制成1%粘膠液。
3.2吸附澄清劑的用法、用量對澄清工藝的影響分別考察吸附澄清劑4種不同用法對藥液澄清效果的影響,結果見表4。
用法1:提取液濃縮至料液比為1:2,60℃,加入A組分,用量為藥液的8%,邊加邊攪拌,靜置24h,濾過。
用法2:提取液濃縮至料液比為1:2,60℃,加入B組分8%,用量為藥液的8%,邊加邊攪拌,靜置24h,濾過。
用法3:提取液濃縮至料液比為1:2,60℃,先加入A組分,用量為藥液的8%,邊加邊攪拌,靜置24h,濾過,加入B組分,用量為A組分的0.5倍,靜置6h,濾過。
用法4:提取液濃縮至料液比為1:2,60℃,先加入B組分,用量為藥液的8%,邊加邊攪拌,靜置24h,濾過,加入A組分,用量為B組分的0.5倍,靜置6h,濾過。
表5 吸附澄清劑的用法對藥液澄明度的影響
注:+++嚴重渾濁 ++渾濁 +輕微渾濁-澄明
表5結果表明,吸附澄清劑的不同用法對澄明度影響顯著,用法4的澄清效果最佳。在此基礎上對澄清劑用量進行考察,結果見表6。結果表明,B組分用量為藥液量的7%、8%時澄明度良好,故確定 B組分用量為7%。
表6 澄清劑B組分用量對藥液澄明度的影響
3.3藥液濃縮程度對澄清工藝的影響將提取液濃縮至不同程度,進行吸附澄清,結果見表7。結果表明,藥液濃縮至料液比為1:1時澄清效果最佳。
表7 藥液濃縮程度對藥液澄明度的影響
3.4溫度對澄清工藝的影響:將藥液控制在不同溫度,進行吸附澄清,結果見表8。結果表明,藥液控制在60℃時澄清效果最佳。
表8 藥液溫度對藥液澄明度的影響
3.5精制前后對比考察采用上述優(yōu)選澄清工藝參數(shù)對提取液進行精制,測定精制前后提取液的浸膏得率、總黃酮、總多糖和總皂苷含量,結果見表9。結果表明,精制后提取液的浸膏得率顯著下降,總黃酮、總多糖及總皂苷的保留率均在85%以上,表明采用該精制工藝可行。
表9 精制前后提取液的浸膏得率及有效成分含量
綜合評分法可以同時兼顧多項指標對正交設計實驗因素水平的影響,有利于全面評價結果,適合應用于中藥提取工藝的優(yōu)選實驗中。
傳統(tǒng)復方制劑成分復雜,采用吸附澄清法對提取液進行精制,浸膏得率降低,減少了使用劑量;同時主要成分保留率較高,臨床療效得到保障。
“千金文武湯”最佳提取工藝參數(shù)為水煎煮法提取2次,料液比1 : 10、2h,料液比1 : 8、1.5h;最佳精制工藝參數(shù)為:料液比為1 : 1,吸附澄清劑B組分用量為7%,吸附澄清劑A組分用量為3.5%,藥液溫度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