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欲飛
家長提問
老師您好!我家二寶還不到3周歲,他體質弱,我們小心翼翼地呵護他。但是他似乎很不能接受批評,說他一點不好就馬上哭鬧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打滾。比如,他喜歡搶他姐姐東西,我們一般會跟他說不可以這樣,他立刻就趴在地上大哭起來我們越是企圖哄他,跟他講道理,他就越哭得厲害。實在拿他沒辦法,請老師幫幫我。
房老師解析:
頭腦理論認為,和成人一樣,孩子大腦的構成中,80%是無意識腦區(qū),無意識腦區(qū)的主要功能是自保,一旦受到外界的負性刺激,潛意識就會馬上把自己保護起來,產生無意識的“戰(zhàn)斗/逃跑”反應,或者屏蔽外部信息,或者逃避,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不喜歡被批評,一旦被批評,就容易反抗或抵觸也是人之常情。
但除了本能的反應外,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也會加劇孩子對批評的逃避反應。一般情況,如果家長濫用了賞識教育的理念,孩子平時被過多甚至不當?shù)乇頁P,孩子就會把表揚視為生活的常態(tài)。他會認為自己什么都好,一旦被批評,就會或者因為不習慣而難以承受,或者因為覺得自己這么好不應該受到批評而委屈。
另外,日常教養(yǎng)過程中,如果家長難以做到無條件地接納孩子,孩子做得好就高興,做得不好就不高興,孩子也會慢慢獲得一種意識:爸爸媽媽愛的是做得好的我,一旦我做得不好,爸爸媽媽就不再愛我了。在這種意識之下,一旦被批評,孩子也很容易擔心會失去爸爸媽媽的愛,進而受不得批評。
那么,孩子不喜歡被批評又需要批評的時候,家長如何做批評,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呢?批評的方式很重要,批評孩子的時候,對事不對人是個必須牢記的原則,具體的表達也要講究藝術,比較容易被孩子接受的要點是:
1.批評的時候,先讓孩子確認爸爸媽媽的愛,再就事論事,這樣的開頭或許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媽媽愛你,你也是一個非常棒的孩子,但這件事……這樣的開頭,不僅可以讓孩子確認媽媽依舊是愛他的,而且不容易讓孩子的無意識腦區(qū)判斷為負性刺激,排斥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2.具體表達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當前的錯事而否定孩子整個人。比如,孩子如果因為爭搶東西而侵犯了別的小朋友。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就不能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講道理呢”“你就喜歡惹別人”“媽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之類的話。否則,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就是我整個人都是不好的,自然難以“虛心”接受批評了。
3.批評孩子不要帶自己的情緒,溫和而堅定地指出孩子行為的不當之處,讓孩子看到自己行為的后果就可以。比如,孩子搶了姐姐的東西,與其直接告訴孩子不可以,甚至帶著情緒說這件事,不如直接對孩子說:“你從姐姐手里搶東西,姐姐很難受?!薄澳氵@樣做傷害了姐姐,媽媽不希望你這樣做?!边@樣的表達,更容易讓孩子看到自己行為的后果,意識到自己的不當之處。否則,直接帶著情緒去批評孩子,對孩子來說就是強烈的負性刺激,只會激發(fā)他的“戰(zhàn)斗/逃跑”反應。
4.當孩子因為受不得批評而哭鬧的時候,如果家長的反應方式讓孩子有所獲益,孩子也會傾向于一被批評就大哭大鬧。比如,案例中的二寶受到批評就哭鬧時,家里人就想辦法哄他。這樣的反應很容易讓二寶發(fā)現(xiàn),只要自己一哭鬧,家長的注意力就會從批評自己轉變?yōu)槿绾魏遄约洪_心,自然容易采取這種哭鬧的反應方式了。
至于越跟他講道理孩子哭得越厲害,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即使是成人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時,也是聽不進去任何道理的,這個時候,家長最需要做的不是如何跟孩子講道理,而是等待孩子的情緒平復。
總之,孩子受不得批評,看似是孩子的行為反應,其實背后可能是需要調整的教育方式。家長只有多一份覺察,才有助于更好地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