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晉文
2018 年11 月15 日晚,晉劇新編現(xiàn)代戲《起鳳街》在太原市青年宮演藝中心首演。人們三五相約,陸續(xù)走進劇場,把初冬的寒冷一下子攪熱了起來。劇場內黑壓壓的坐滿了觀眾,屏聲靜氣,沉浸在太原老城“熗鍋面館”的時代變遷中。
這部戲不是完全按照傳統(tǒng)手法編寫的;音樂與唱腔也不是完全按照傳統(tǒng)板式與調門設計的;舞臺采用了實景呈現(xiàn)的方式,且一景到底,只是LED 屏會隨著故事內容的演進有所變化;劇中人都是平頭百姓,即使編入了一位市領導,也是與百姓沒有距離感的市領導。全劇給人有再次嘗試“戲改”新探索的深刻感受。
縱觀全劇,大致有以下四點體會:
一是有亮點。首先劇名《起鳳街》起得好,并把老城改造、拆遷拓寬、重新安置等城市建設工程揉了進去,以此激發(fā)觀眾對生活環(huán)境變化的各種聯(lián)想。其次是故事地點集中到“熗鍋面館”里設計得好,并把“熗鍋面”與歷史名人傅山先生聯(lián)系起來,再加上牌匾是變現(xiàn)還是傳承的文化叩問。包括通過女主人亓金鳳的演唱,唱出了“熗鍋面”的來歷和制作原料與工藝,唱出了地方飲食習慣與特色,加上“過油肉”三個字的出現(xiàn),直接宣傳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重要性。再次是把方言恰當用在了劇中,如有一個食客用的就是滿口的平遙話,一開口就讓觀眾發(fā)出會意的笑聲。還有太原話如“瞎撇哇”“哎呀呀”“起開”“叨歇”“甚東西”等穿插出現(xiàn)。女主人亓金鳳在家里稱呼男主人王家善為“老二”,稱呼養(yǎng)子王俊凱為“賴子”,聽來都令人感到十分的親切。
二是有看點。全劇沒有太集中的故事內容,全部都是發(fā)生在平頭百姓身邊的普通故事,但渲染出的是人間的大愛之道與善擇。女主人亓金鳳與男主人王家善收養(yǎng)棄兒賴子為什么?不為什么;女主人亓金鳳送賴子上學遇到求學募捐,心一軟就捐了,且一捐就是十三年,這又是為什么?依然不為什么。男主人王家善面對不同食客有時候會表現(xiàn)出煩躁情緒,包括對養(yǎng)子賴子不學好的抱怨。而女主人亓金鳳卻與其相反,始終保持著一種擇善、包容的心態(tài),讓觀眾感受到了華夏文明遺傳下來的“男人如泥,女人似水”的家庭和諧與穩(wěn)定。還有一名環(huán)衛(wèi)女工友魏改蓮多次上場,不停地給全劇“添油加醋”。本來在沿海城市工作定居的兒子叫她一起去享受退休生活,她不去,偏偏要繼續(xù)扛著大掃把掃大街,其錯、其對,也全部表達的是善人善心。
三是有熱點?!跋聧彙笔且粋€老話題,全劇一筆帶過,傳遞的不是責怪與抱怨,而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高高興興地開起了“熗鍋面館”,并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發(fā)展,小廚子也開辟出了自己的一方新天地。“拆遷”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牽扯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全劇通過市領導走訪,了解民意,被拆遷者順應城建號召,問題得以順利解決。雖然演出中也反映出面對拆遷如何補償?shù)牟煌瑧B(tài)度,但當事者并沒有做“釘子戶”的跡象,無非也就是關住門發(fā)發(fā)牢騷而已?!扒髮W募捐”“患病眾籌”“文物倒賣”等也出現(xiàn)在了劇中,并把一對青年戀人端到了舞臺之上,提出了當代青年如何樹立正確婚戀觀的人生命題。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熗鍋面館”落地生根,都是觀眾平時關注的熱點問題。
四是有淚點。如劇中有一個場景,就是棄兒賴子被從國外回來的親生父母認出來后,別看他平時和自己的養(yǎng)母亓金鳳親,且懼怕和抵觸養(yǎng)父王家善,按照王家善的說法,和面和不成,搟面嫌腰疼,屬于讓人不待見的“敗家子”孩子。而這個時候,賴子卻面朝養(yǎng)父王家善,撲通跪下,大聲喊著“爹”,并說我要跟你一輩子和面,一輩子搟面……演到此處,許多觀眾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劇中把賴子父母編寫成從國外回來,而且是受祖國日漸強盛的影響回來的,從故事立意上也能帶來一個淚點。因為可以想一下,當初他們?yōu)槭裁磳幙蓷墐阂惨鰢?。還有一個隱形的淚點,就是觀眾可以想一下,女主人亓金鳳與男主人王家善因為收養(yǎng)賴子而放棄了自己生育孩子,特別是賴子被生父生母認走后,這該是做出了多么大的犧牲?!
此外,本劇的另一個嘗試是角色安排多數(shù)演員是反串。女主人亓金鳳的扮演者謝濤由老生改青衣;男主人王家善的扮演者梁忠威由三花臉改須生,保留了三花臉的特色;環(huán)衛(wèi)工人的扮演者魏建琴由青衣改彩旦,保留了青衣的成分;扮演賴子的侯升旭由武生改三花臉等。包括對劇中的女演員似乎都做了降調處理,男演員的聲調相對輕松了起來。
當然,一部新戲出來,會有很多不同認識,如故事內容需不需要按場次集中分述;唱腔設計需不需要再做深入研磨;人物上下場和表演過程中要不要更注重人物造型與戲曲程式等。其實,這些都無關緊要,編演現(xiàn)代戲本身就難,而且創(chuàng)作團隊在創(chuàng)排指導思想上走的就是通過凡人小事折射改革開放成果的路子,至少讓觀眾看到了人心向善,看到了大家都熟悉的起鳳街,還有五一廣場、街心公園、并州飯店和永祚雙塔。至于一些戲曲藝術本身需要改進的“活”,自然會有專家解決。作為觀眾,只有一個心愿,就是滿心希望看到晉劇《起鳳街》能走進鄉(xiāng)村社區(qū),讓老百姓感受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通過觀演良性互動,共同打造美好的明天。
正可謂:
“起鳳街上開面館,
熗鍋面賣了一年又一年。
醬鹽醋淋面油精挑細選,
豆芽菜海帶絲保管新鮮。
當年麥石磨碾細籮三遍,
熱湯澆鹵是家傳。
熗鍋面本是咱家常便飯,
又怎能昧了良心掙黑錢。
一碗面就好比秤盤與秤桿,
秤掂著人心貴賤苦樂酸甜
……”
回家的路上,這首好聽的主題曲就這樣一直在腦海中盤旋著,盤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