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的教育觀念在當今時代對美術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中的生活教育觀念結合教學實踐,把美術教育運用于生活之中,能更好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
關鍵詞:美術;教學;生活教育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提倡生活教育,倡導平民教育,推進師范教育。對于西方先進的教育理論,他采取批判繼承的方法,同時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著名的“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到今天為止,這一思想對于美術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近代我們所進行的美術教育改革也從多方面積極踐行著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下面筆者對陶行知教育理念對于美術教育的積極意義提出幾點理解。
1 美術教育的核心
興趣是美術教育的核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睉玫矫佬g教育當中,首先應當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不是培養(yǎng)繪畫技能,也不是培養(yǎng)畫家。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使用生動、具象化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慢慢建立起來之后,教師應該增強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自信心。美術不同于其他學科,面對同一個物體,因為個人差異,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需要教師多鼓勵,學生有了充分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教育評價中,具有鼓勵意義的評價是學生們創(chuàng)作熱情的來源。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我們需要對作品進行評價,其意義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
1.1 解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陶行知認為,傳統(tǒng)的教育以灌輸為主,采取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是教育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們要盡快擺脫傳統(tǒng)美術教育觀念的束縛,使求知成為愉快的事,讓學生在每次活動中都帶著濃厚的興趣,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去。為了使學生在每次活動中都達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師必須賦予學生新鮮感,讓他們有新發(fā)現(xiàn)、新體驗、新感受、新收獲,讓學生們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1.2 啟發(fā)主體能動性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知識的傳授并不能使學生真正地成長,學習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教師對于教育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傳授上面,簡單地把課本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絕不是一個好老師該有的表現(xiàn)。教師應該采取靈活的方法,結合學生之前固有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領悟、提煉知識。學生只有真正處于主體地位了,才會感受到學習是他們肩負的一種責任,相應的,學生的積極性便可得到極大的調動,自主探究式的學習也就有了內在的動力。這便應了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能事半功倍”。
上述觀點體現(xiàn)在學生的美術教育中,主要表現(xiàn)為:我們要改變以往傳統(tǒng)式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沒有師生間的互動,學生被動地接受,要將學習的主體地位變?yōu)閷W生,教師要融入學生的世界,去感知學生的心理變化,用引導教學或者情境教學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獲取新知。
1.3 實行因材施教
早在孔子時期,就有人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當今社會依然如此。在美術教育活動當中,教師要面對能力不同的學生,因此,教學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所以,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可以盡量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整體講授、分組指導、個別指導等,也可以讓能力高的帶能力低一些的。比如,在手工制作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分組式學習,把能力稍高的與能力欠佳的學生分到一個組里,同時鼓勵能力高的學生幫助能力稍低的學生,形成互幫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和學習其他人優(yōu)點的習慣。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想法,給每名學生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這么做的好處是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fā)揮空間,解放他們的頭腦和心靈,鼓勵他們的個性發(fā)展。不應該用成人的規(guī)范對學生做所謂的“糾正工作”,不要用簡單的對或不對、像或不像評價學生,讓學生擁有用自己的思維認識世界、表現(xiàn)世界的機會。
2 生活融入課堂,激發(fā)美術興趣
這樣相當于考察生活的教學方式,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喜聞樂見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讓美術回歸生活,這是每名美術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除了將生活融入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將游戲導入美術教學,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讓學生成為美術課堂的主體,實現(xiàn)游戲教學的目的。要解放學生的頭腦、四肢、空間和時間,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青少年獲取的知識越來越碎片化,越來越多的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只是停留在認識和知道,并不是了解。用生活的經驗來教育,是學生最喜歡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最好的方法。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門與生活聯(lián)系十分密切的學科,美術教育并不是以培養(yǎng)藝術家為目的,對學生所實施的也不是專業(yè)美術教育,而是生活美術教育。
3 教學做三合一,突出美術發(fā)展
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的需要,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做的是將教、學、做三者合一。例如,在給學生上手工課時,我們可以多加入一些生活的元素,將廢舊的生活材料加工制作成新的實用的東西,再對我們的生活進行裝飾,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與感知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對于學生繪畫教育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美術教師需要認真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內涵,并將其與學生個性相結合,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主,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努力將繪畫變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載體。陶行知先生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理論和教育觀雖然過去了很久,但依然值得我們實踐和學習。
作者簡介:許沙沙(1994—),女,河南安陽人,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7級學科教學美術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