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如全
摘 要 在小學階段,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還不是很完全,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針對數學學習抽象性比較強的情況,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體系的構建,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取得最好的效果。在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真正有效的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內容的學習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 小學數學;生活化;快樂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4-0003-01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十分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本著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樹立將數學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識,引導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
一、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呈現(xiàn)出了如下價值:第一,基于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fā)育特點,其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發(fā)展階段,在理解事物的過程中,需要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而借助生活化內容的融入,能夠搭建起學生與數學理論知識間的橋梁,進而為更好的理解與吸收知識奠定基礎。第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本身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性,從最簡單的加減乘除法到應用題,都會借助生活化的問題來引發(fā)學生思考探究。借助生活化教學方法,能夠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以化抽象為具體的方式來提高教學的效率。第三,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學習致用,而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則能夠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奠定基礎,為促使學生能夠實現(xiàn)對知識的活學活用提供保障。
二、安排生活化教學內容,突破數學教學重難點
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從生活化角度入手科學整合數學內容,將生活化元素巧妙融入其中,降低數學教學難度,便于學生理解數學基礎知識,實時突破數學教學重難點,提升數學知識層次。以“簡易方程”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改革下的生活化教學要求,正確解讀“簡易方程”內容,以班級學生為基點,科學安排生活化教學內容,將抽象化、復雜化的“簡易方程”知識具體化,再將生活化案例巧妙貫穿到“簡易方程”教學內容中,比如:今年小寧哥哥的年齡是小寧的3倍,小寧哥哥6年前的年齡和小寧10年后的年齡一樣,請問今年小寧哥哥和小寧的年齡分別是多少?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提示,幫助學生明確思考方向,借助剛掌握的“簡易方程”的知識點,探討、分析這一生活化問題,在準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把握問題中蘊含的數量關系,列出對應的方程表達式。教師要根據學生解答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簡易方程”教學重難點,展開針對性生活化教學,便于學生在分析生活化案例中準確掌握“簡易方程”教學重難點,更好地利用方程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在發(fā)展思維能力過程中夯實數學基礎。
三、改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改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也至關重要。教學方法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手段單一,教學過程枯燥。教學生活化和以往的教學模式不同,它不再以強調學生記憶公式為中心,而是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將公式的學習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生活場景中介紹公式和數學的相關特征和概念。生活化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要求以生活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設與生活相關的生活情境,這樣可以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改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要把握好三個關鍵點,一是捕捉生活現(xiàn)象;二是模擬生活經歷;三是拓展生活時空。在捕捉生活現(xiàn)象方面,用生活實例輔助課堂教學,如在教學“循環(huán)小數”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風光的錄像,從四個季節(jié)更換,周而復始,獲得了對“循環(huán)”含義的初步理解,進而導入數學中的“循環(huán)小數”概念。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快樂學習
班級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互動,在這個互動過程中既要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地位又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學生信賴老師喜歡老師,他才會更好地接受老師的教學內容,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在人格上尊重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不僅僅要施展技巧,更要與學生心靈交融,用心去發(fā)現(xiàn)每位同學的優(yōu)點及進步,并及時給予表揚,讓同學們有快感和成就感,這樣學生們才會更努力地學習;其次教師要融入學生集體當中,對自己的學生要深入了解,了解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有什么困難,盡力幫他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這些困難;最后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同學的特點,從孩子的認知基礎出發(fā),選擇適合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研究需要持之以恒,通過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調整,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小學科學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小學生用科學知識豐富生活經驗,使小學生獲得長遠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熊覓.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J].讀天下,2015(21).
[2]厲偉.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