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義 文道會 任小玲
摘要 目的:探討小兒臨床護理過程中肢體語言溝通的有效性。方法:收治患兒200例,分為對照組和溝通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小兒護理,溝通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肢體語言交流,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溝通組護理依從率和家長滿意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討論:在小兒護理過程中,增加與患兒的肢體語言交流有助于提高護理效果。
關鍵詞 肢體語言溝通;小兒護理;應用效果
兒童是較為特殊的群體,他們不能準確表達身體的不適和需求,經(jīng)常哭鬧,不容易配合護士與醫(yī)生的工作[1,2]。對于這樣的患者需要更為有效的護理方法和溝通技巧,鼓勵他們配合治療,減少護理過程的糾紛[3]。本文研究小兒臨床護理以提高護理質量[4],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患兒200例,其中肺炎110例,兒童腹瀉45例,腎病綜合征28例,腦膜炎17例。按照看診順序均分兩組,每組100例。溝通組男40例,女60例;年齡1~7歲,平均(3.21±1.12)歲。對照組男48例,女52例;年齡1-9歲,平均(3.45±1.43)歲。兩組其他身體指標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對照組只接受常規(guī)的護理,即護士遵醫(yī)囑對其正常用藥,護理其飲食,進行病情監(jiān)測以及提供出院的指導等。溝通組在進行與對照組相同的護理基礎之上,增加肢體語言的溝通交流。護士在溝通組患兒面前要穿戴整齊,面帶微笑,與患兒經(jīng)常進行眼神和語言交流。關愛患兒,打針、用藥前通過做小游戲舒緩患兒的緊張情緒,并對其進行獎勵。輕撫患兒的頭部,拍拍患兒的背部,從而減輕患兒的恐懼和焦慮,言語鼓勵其配合護理工作,營造一種輕松的護理氛圍。對患兒配合護理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以調查問卷對兩組患兒的家長進行護理滿意度的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評定指標[5]:以患兒配合護理的程度(配合護理率)以及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指標來評價護理效果?;純旱呐浜献o理率越高,家長的滿意率越高,護理效果越好。①完全配合:患兒一直沒有哭鬧、不恐懼、不抵抗。可以主動接受治療。②基本配合:患兒雖然表現(xiàn)出恐懼,但并沒有反抗,有哭鬧但可以接受治療。③不配合:患兒哭鬧,明顯表現(xiàn)出不愿接受治療。治療過程不太順利,但可以完成。④完全不配合:患兒大哭大鬧,極為反抗,護理工作無法施展。完全配合率與基本配合率總計為總體配合率。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總體評價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太滿意和不滿意。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總和記為總滿意率。
統(tǒng)計學方法:用軟件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不,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患兒配合護理度情況:溝通組的總配合率82%,相比于對照組的47%成效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護理滿意率情況:溝通組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87%)顯著高于對照組(67%),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兒科護理主題的特殊性使護理工作復雜化。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情況下單純語言溝通很難滿足患兒及家屬的期望,降低了患兒的依從性,亦容易產(chǎn)生護患糾紛。
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用身體的各種動作代替語言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廣義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內;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研究發(fā)現(xiàn),如護理時適當使用肢體語言,可緩解患兒的緊張感,增加患兒對護士的信任,無形中縮小護患間的隔閡。患兒受到鼓勵后可以更好地配合護士工作,有利于病情治療[6]。
本研究結果顯示,溝通組在總體配合率和護理滿意度上都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肢體交流在患兒護理方面成效顯著[7,8]。肢體語言是傳遞信息的另一種重要方式,可以應用于臨床小兒護理[9-12]。
參考文獻
[1]陳芳.肢體語言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6(8):561.
[2]王蘭春.小兒護理工作中肢體語言溝通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3,8(11):77-78.
[3]王宗娟.肢體語言溝通應用于小兒護理工作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32):568-569.
[4]鄧蘭,王琴.優(yōu)質護理在兒科護理服務中的實施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2,16(21):2854-2855.
[5]黃燕.肢體語言在38例小兒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8(18): 119.
[6]唐曉麗,劉婭萍.非語言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5):193.
[7]張玲.肢體語言溝通應用于小兒護理工作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24(2):189-190.
[8]王愛珍.肢體語言溝通聯(lián)合個性化護理在小兒護理工作中實施的效果評價[J].甘肅科技縱橫,2015,14(11):91-92.
[9]胡偉.淺析護理肢體語言在護患溝通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3(8):221.[IO]張寶煥.肢體語言溝通應用于小兒護理工作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3):114-115.
[11]鄧慧芳.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6):130-131.
[12]謝新曲.肢體語言溝通應用于小兒護理工作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4(36):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