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莉
【摘要】學困生問題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尤其在偏遠的農(nóng)村中學。我校中職生都是普通高中落榜生,行為習慣較差,基礎知識普遍薄弱。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外出務工子女增多導致學困生人數(shù)有所增加。一名教師愛優(yōu)生容易做到,但要做到愛學困生卻很困難。如何轉化學困生以減少學困生人數(shù),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因此,關愛農(nóng)村學困生,研究農(nóng)村“學困生”的形成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加以引導,努力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是每一位教師的奮斗目標。
【關鍵詞】農(nóng)村中職學 學困生轉化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109-02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對學困生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從學困生的所想所需出發(fā),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心理。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和思考,我發(fā)現(xiàn)轉化學困生是有竅門的,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來進行訓練,就可以讓學困生向優(yōu)秀生邁進。
一、案例描述
中職一年級計算機班小偉,男,17歲,文化成績差,尤其是英語,我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他第一次到辦公室和我交流,就提出希望老師能在英語學習中給他開綠燈。他專業(yè)成績不錯,動手能力也強,體育科成績特棒。但他也是一個貪玩的孩子,上課不能專心聽講,課后不做作業(yè),對文化學習漠不關心,并時常伴有不良行為發(fā)生,如:打架、抽煙等。偶爾他還對教師的管教產(chǎn)生抵觸情緒。據(jù)調(diào)查,該生家庭經(jīng)濟條件以前很好,家里兩兄弟,父母對他們期望較高,其智力水平不錯,有一定學習能力。小偉小學一至三年級成績優(yōu)異,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但從四年級開始,因為爸爸犯事坐牢對他的打擊,再加上中途換了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小偉就變了一個人一樣。從他爸出事后他經(jīng)常很晚回家并且交往了幾位不愛學習的同學,家長的管理也沒跟上,成績開始直線下降。步入初中后他的行為習慣沒有改變導致他的成績繼續(xù)滑坡。
二、學困原因分析
1.學生自身的原因: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自控能力差,比較好動,同時受一些同伴不良行為的影響,迷上上網(wǎng)、打游戲等。導致他懶惰、散漫,容易受情緒影響,對學習缺乏主動性。
2.家庭的原因:四年級時心里最崇拜的爸爸坐牢了,成了特殊留守兒童中的一員。單親家庭教育管理方法也不得法,母親一人為生活而奔波,很少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家庭變故也使得小偉出現(xiàn)心理上的障礙,造成非常嚴重的逆反性格。
3.社會的原因: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吧、手機等五花八門游戲的誘惑,加上山區(qū)社會上流傳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另外在商品經(jīng)濟的大潮中,拜金主義也不斷地沖擊學校,哥們義氣,有錢就是老大等對學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以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
4.教師的原因:小偉成績的下降和違紀,教師未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只用簡單的方法對其進行說服教育、談心等。
三、轉化措施
1.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要時刻把學困生放在心上,要給他們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能展示自我。一點點成功會給他帶來無可比擬的歡樂、自豪和自信。小偉同學擅長體育,是我班的體育班長。我便投其所好,利用課外時間讓他組織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他的能力,增強他的自信。放學后我還經(jīng)常約他一起打乒乓球、跑步,利用單獨和他相處的時間給他做思想工作,讓他正確認識自我,樹立自信,給自己一個好的定位。
2.用“偏愛”去激勵。課堂上,對他重點關注。我會把簡單的問題留給他,讓他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嘗到成功的喜悅。布置作業(yè)時,對他進行特殊照顧,數(shù)量上適當減少,難度上適當降低。讓他通過努力,就能完成作業(yè)。
3.做好課外輔導工作。我組織班上的任課老師認真分析他原有的基礎知識,查漏補缺。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輔導,教給他必要的學習方法。努力提高他的基礎知識水平,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和成績。
4.重視與家長溝通交流。通過電話、家訪等形式經(jīng)常與家長溝通交流,讓他們多與孩子談心,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盡量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四、轉化效果
經(jīng)過兩年來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小偉的學習態(tài)度有了很大的改變,上課基本能集中注意力,作業(yè)比以前認真且能按時完成,學習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違規(guī)違紀現(xiàn)象逐漸減少,更可貴的是他學會了與老師、家長溝通交流。
五、案例評析
針對案例中導致小偉同學在學習上形成困難的原因,要使其在原有的水平上獲得最大限度地提升,我認為要結合新課改的實施要求,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學生觀,正確對待學困生
當前,因受升學考試和教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往往是面向部分優(yōu)等生,而對其他學生很難做到一視同仁。要轉變學困生,我們必須樹立新的學生觀,必須堅持面向每一個學生,一切從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性出發(fā)關注學生的方方面面。
2.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創(chuàng)造適合于學困生學習和發(fā)展的教學條件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一個學生也能多方面成功。要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絕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教師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開展個性化教學,及時為需要幫助的學困生提供有效的幫助。
3.努力為學困生進步營造良好的氛圍,激勵其不斷進步
一方面我們要在班內(nèi)營造良好的激勵氛圍,要求全班同學在平時的學習和交往中,要幫助、關愛學困生,建立一種團結、互助、和諧、向上的人際氛圍。在良好的班風和學風的影響下,在同學們的團結互助下,使他最大限度地得到發(fā)展。
4.進行理想和紀律教育
理想是奮斗的目標,也是促使人進步的動力。它能吸引人沿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對學困生進行理想和紀律教育就應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做到這點,就需要老師動以真情,真正地從內(nèi)心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確實感到愛的溫暖。
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面向每一個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實踐新的課改理念。對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真摯的愛,才能給他們以鼓舞,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才能點燃學生追求上進、成為優(yōu)秀生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