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學校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

2018-07-27 11:19梁秋益任雅琴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結構性課外供給

梁秋益,任雅琴

(1.廣州市第十六中,廣東 廣州 510080;2. 華南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浪潮,推動我國學校體育規(guī)范化、科學化、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的理論研究取得了進展,教育教學實踐探索上有實質性的改善。但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領域尚有諸多問題有待解決,諸如體育課程各學段相脫節(jié)、學校體育資源供給的非均衡性、課外體育活動實施形式主義傾向性等短板制約著學校體育的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fā)展思路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社會各領域聚焦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凸顯了社會各層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關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常態(tài)性的體現(xiàn)在經濟領域,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樣在教育領域也有普適性。因此,“經濟政策的調整必然引起教育的變革,尤其是供給側改革思路和邏輯的定調[1]”,勢必為教育改革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啟示。本文基于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學校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么?學校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和路徑是什么?基于以上問題對我國學校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研究,嘗試為我國學校體育改革提供一個新的思考角度。

1 學校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邏輯

習總書記于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經濟會議上正式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發(fā)展思路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和熱議,并且得到國際社會和國內社會各領域的認可。作為經濟學的兩大基礎供給和需求,兩者相依相存。法國經濟學家薩伊于18世紀初提出了最鮮明的供給管理思想——“薩伊定律”[2],由此拉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序幕。根據(jù)相關研究,“供給側”學派迄今為止約歷經了四大階段:從“薩伊定律”到“凱恩斯主義”,從“凱恩斯主義”到“供給學派”,從“供給學派”到“凱恩斯主義復辟”,“凱恩斯主義復辟”到“供給管理”[2]。對于經濟領域而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供給方和需求方在追求各自最大利益和效益過程中獲得相對平衡狀態(tài)。將經濟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用于教育領域中,兩者具有共通性。學校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為優(yōu)化我國學校體育服務產品供給,供給方要對學校體育進行結構性調整和變革,旨在為供給方和需求方在追求各自最大利益和效益過程中實現(xiàn)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

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問題——原因——對策”典型的三段論邏輯路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拆解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可體現(xiàn)出“問題——原因——對策”三段論邏輯路線,問題表征在于供給側,問題本質在于結構性矛盾,問題解決對策在于改革。因此,我國學校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邏輯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從問題導向視角出發(fā),可以由左自右和由右自左兩個邏輯路線解讀學校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問題的原因分析邏輯和問題的解決對策邏輯,前者是解析為什么要進行學校體育供給側改革,后者則解析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圖1 我國學校體育供給結構性改革的概念邏輯分析框架

2 學校體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

當前,我們已進入經濟全球化、信息化進程中,它必然會帶來資源、技術、資本的全球流動,進而導致人才的全球流動、競爭與合作。整個社會系統(tǒng)中,經濟和教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經濟政策的調整必然會帶動教育領域的變革,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于2005年發(fā)布《核心素養(yǎng)的界定與遴選:行動綱要》。率先提出“核心素養(yǎng)”結構模型,試圖解決“21世紀培養(yǎng)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最核心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才能成功融入未來社會,才能在滿足個人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同時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問題[4]。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在2016年正式發(fā)布,包含3個維度、6大素養(yǎng)、18個基本要點,學校教育紛紛構建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系,體育亦如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優(yōu)先發(fā)展、育人為本、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20字工作方針,今后一段時間,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將嚴格按照20字方針開展工作?!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中強調“強化學校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現(xiàn)代化、建設健康中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

伴隨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速,各種教學理念和指導思想的提出和更新,歸根結底落實到“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學校體育改革要盡可能的滿足學生對體育教育的需求,而學校體育長期存在“供需錯位”的現(xiàn)象,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諸如學生體質健康不容樂觀、體育課程各學段銜接相對脫節(jié)、體育教學內容低級重復和蜻蜓點水、資源配置不均等、課外體育活動流于形式等短板制約著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捌平怆y題、走出困境是改革的間接邏輯,回歸根本、追求質量是大學發(fā)展的內在邏輯,也是供給側改革必須遵循的基本邏輯”[5],學校體育發(fā)展亦如此。當務之急,學校體育改革亟需解決“供給側”和“需求側”在追求各自最大利益和效益的過程中實現(xiàn)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這也是學校體育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困境和挑戰(zhàn),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必然會給學校體育的改革提供頂層設計。

3 對當前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反思

3.1 體育課程各學段相脫節(jié)

小、中、大學的體育課程應相互銜接,是一個整體。但在現(xiàn)實中卻沒有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育規(guī)律以及學生需求進行研究,小、中、大各學段教學內容相對獨立,沒有體現(xiàn)整體性知識及技能的遞進關系。這是出現(xiàn)蜻蜓點水和低級重復的根源所在。

3.1.1 體育教學目標設置的泛化

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的設計比較空虛化,與實踐相脫節(jié),且體育教師大都不具備傳授課程標準中所規(guī)定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操作性不強。由于體育教學內容具有“一項多能”和“多能一項”的特性,“一項多能”是一個發(fā)展目標可以由多種教學內容來實現(xiàn),而“多能一項”是一個項目的鍛煉可以達到多種鍛煉身體的目的。據(jù)統(tǒng)計,在2011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有240個左右 “學生應該達到”,這里每一個“學生應該達到”都可以理解為是目標,數(shù)量如此之多的目標勢必會造成目標的泛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如果根據(jù)已經泛化的目標選擇和加工體育教學內容,就會出現(xiàn)如何選擇體育教學內容的問題?選多少體育教學內容?所選編出來的內容到底誰先上?誰后上?14年的體育課到底又要教授多少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等問題會更加困擾著我們的一線體育教師。因此,體育教學目標設置的泛化現(xiàn)象會造成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加工更加艱難,“同時也會造成運動技術學習和身體鍛煉核心目標會被大幅度的虛化和淡化”[6]。

3.1.2 目標與內容在理論設置上不協(xié)調

2011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化。據(jù)統(tǒng)計,由原來的水平一到水平四從五個領域分別提出162條目標的具體學習要求縮減到現(xiàn)在的水平一到水平四從四個方面分別提出96條目標的具體的學習要求,目標設置的更為具體精煉,貼近實際。但是在目標的表述上似乎目標與內容不明晰,層次性體現(xiàn)相對不明顯。如:在水平一的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中,“學習目標1:學習基本的身體活動方法和體育游戲,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做出基本身體動作,如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完成多種形式的走、跑、跳、投、拋、接、揮擊、攀、爬、鉆、滾動和支撐等動作[7]。這里描述的目標似乎不屬于目標的范疇,而是更多的傾向于內容的范疇,具體怎么做體現(xiàn)不明顯,做什么卻體現(xiàn)出來了,這與內容根據(jù)目標選擇相矛盾,難以體現(xiàn)目標引領內容的要求。因此,目標與內容在理論上設置的不協(xié)調。

3.1.3 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落實教學實踐存在差距

2011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將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合為一個領域目標,在教學實踐中,一項體育教學內容很難分清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還是促進了生理健康,同樣更難分清促進了心理健康還是社會適應。事實證明,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在教學中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不容分割,于是2011版新課標把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合二為一。但是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落實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現(xiàn)實差距,比如:心理健康具有隱含性,到底什么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凡是積極的體育活動都能促進心理健康?還是消極的體育活動也能促進心理健康?如何判斷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社會適應中的核心概念“個性”和社會性活動都沒有涉及到,個性不僅是優(yōu)秀民族的標志,也是文明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標志,那么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在學校教育中是多么重要。既然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那么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就應該體現(xiàn)出具體的社會活動內容。

3.2 學校體育資源供給的非均衡性

經濟學理論認為,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是由供給和需求構成的,學校體育資源亦如此。供給問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供給不均衡作為影響“公平”的一大難題,已經成為當前與未來推進體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共享體育發(fā)展成果的掣肘[8]。因此,從供給失衡和供給不公平兩個維度探討學校體育資源供給的非均衡性。

3.2.1 學校體育資源供給失衡

長期處于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造成學校體育資源供給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經濟基礎發(fā)達區(qū)域的學校,而經濟落后的中西部學校體育資源相對貧乏。城市的學校體育資源供給基本保證,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土地的擴張和體育空間的使用;而農村的學校體育在保證充足土地的使用條件下,體育物質資源卻相對薄弱。學校體育資源供給主要集中在政府主導和推動下進行,向城市學校給予傾斜,而經濟文化落后地區(qū)的農村學校體育資源供給匱乏,長時間得不到改善,導致學校體育資源在區(qū)域供給上的失衡。除此之外,學校體育資源的供給仍然存在著結構性失衡,有些城市學校為避免體育場館的損耗,竟然會減少學生運動的頻次或者不向學生開放,學生的體育需求得不到滿足,甚至會為了爭奪體育場地設施而產生沖突。

3.2.2 學校體育資源供給不公平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9]。學校體育資源亦如此,當前學校體育資源供給不公平現(xiàn)象尚未解決。學校體育資源供給失衡必然會導致其不公平性,政府在供給上給予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學校傾斜,對“一視同仁”公平性的把控有欠缺之處。除學校體育資源供給的地緣性不平等外,還存在著剝奪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和使用體育資源均等性的權利。中考、高考的壓力,出現(xiàn)擠占正常體育教學時間和課外體育活動時段,嚴重侵犯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權利。學校體育中還有一部分“弱勢階層”群體,如身體有缺陷的學生,這部分學生面臨著更大心理壓力和生活學習壓力,由于種種歧視的存在,致使他們放棄參與和享受體育運動的權利。

3.3 課外體育活動實施形式主義傾向性

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構成了學校體育,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課的延伸,是學生形成運動專長,養(yǎng)成健康行為,樹立良好的體育品德的基本保障。當前我國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主義傾向嚴重地制約著學校體育的發(fā)展。

3.3.1 課外體育活動內容流于形式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為落實體育核心素養(yǎng),國家頒布了諸如“陽光體育運動”、“體育、藝術2+1”、“校園足球”等一系列政策,國家對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進行了政策保障。通常情況下,學校為應付各級評估檢查,在上級領導呈現(xiàn)業(yè)績,投其所好,高度關注課外體育組織方式、場面和影響效應,體育內容的選擇也形式化,沒有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和體育運動項目特點來開展。如,校園足球如火如荼開展著,各校在匯報表演時,學生大部分用手拿著足球做整齊劃一的動作,表面上看學校對此下了一番功夫,實則卻違背了該項目運動技術特點,何談讓學生形成運動專長,樹立優(yōu)秀的體育品德,這與國家倡導學校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總目標背道而馳。

3.3.2 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模式單一化

當前學校課外體育活動大部分是利用“兩操、兩活動”時間開展,并不是每個學校都能保證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各類學校開展學校體育都不約而同地陷入尷尬境地,在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體育擁有不可置疑的地位,但在實際實施中處于弱化地位,升學壓力之下可能就被邊緣化。課外體育活動指導教師的缺失,放任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難以實現(xiàn)、運動安全防治救護能力難以提升。長期以往,學生找不到體育運動的興趣和體驗不到運動成功感,逐漸會離開操場,重新返回網絡游戲的世界。

4 我國學校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和路徑

4.1 小、中、大學體育課程注重整體設計

4.1.1 體育教學目標設置要具體化

2011版體育健康課程標準中的目標設置與之前相比有了明顯的好轉,但是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還需進一步具體。比如:在設置目標時,少一些“學生應該達到”諸如此類詞的描述,它既像目標,又像是內容中所要達到的要求。在目標的表述上要體現(xiàn)出具體化和準確性,這里具體反映的是可數(shù)、可評、可測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而準確性則體現(xiàn)在教學目標設置與教學實踐的匹配性。比如:在初中一年級的魚躍前滾翻教學的運動技能的學習中,可以將其目標表述為:“通過本堂課的教學,使85%左右的學生能夠在設置高30cm的橡皮筋獨立完成5~6個魚躍前滾翻技術動作”。這樣的目標設置的既具體化,也具有可操作性,還能準確的評價出目標是否和實際的教學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具體方法如下:1)假設通過教學活動觀察可知,幾個量化的指標“85%、30cm、5~6個”學生都達到這幾個標準,說明目標設置的較為準確。2)假設通過教學活動可知,幾個量化的指標“85%、30cm、5~6個”學生難以實現(xiàn)這幾個標準,說明目標設置過高。3)假設通過教學活動可知,幾個量化的指標“85%、30cm、5~6個”學生能夠完成15~~20個,說明目標設置的過低。目標的設置的重點在于具體、可操作,且還能夠檢驗這堂課的達成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夠顯示出目標設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1.2 適當?shù)幕謴腕w育目標和內容的規(guī)定性和靈活性

各學段教學內容根據(jù)學生身心特點適當?shù)幕謴腕w育目標和內容,且要有一定的規(guī)定性和靈活性。小學階段一般集中在6~~12歲,此時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骨骼鈣化程度低,易變形,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渴望被別人認可。這個階段的體育教學內容選擇應該是以學生身體形態(tài)練習為主的內容(隊列隊形),運用“游戲教學法”促進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中學階段一般集中在13—15歲,此時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骨骼成長速度快,柔韌性下降,力量和速度較為敏感,害怕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羞恥感強。這個階段的體育教學內容選擇應該是以田徑類和一般競技類內容為精中之精的內容,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高中階段一般集中在16—18歲,此時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肌肉力量增長明顯但不協(xié)調,確立自我意識,但缺乏冷靜判斷事物能力。這個階段的體育教學內容選擇應該是以學生喜歡的專項為精中之精的內容,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大學階段身心發(fā)展特點:身心發(fā)展基本結束,趨于成人化,感情穩(wěn)定,遇事沉著應對。這個階段的體育教學內容選擇應該是以學生愛好的1~2項運動的內容,為一生體育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

體育教學內容龐雜,教師選擇體育教學內容要從精教類、簡教類、介紹類和鍛煉類這四個方面進行選擇[10],精教類一般常見的、易于普及的項目,如足籃排球、羽毛球、武術等;簡教類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簡教一些未來生活中可能碰到的項目,這類內容新型類項目居多,如輪滑、網球等;介紹類是讓學生對體育項目和文化有所了解,不必掌握,這類內容離生活較遠,普及性不高的項目,如:汽車拉力賽、跳水、極限運動等;鍛煉類是發(fā)展身體素質項目,鍛煉類穿插在精教類和簡教類內容中,它是建立在精教類和簡教類內容中實現(xiàn)的。

義務教育階段是以精學、簡學、介紹和鍛煉類內容體育較為明顯,而高中和大學階段則側重精學和精煉。水平一可“使用‘動單元’活動,單元時間為2~4學時左右”[11],水平二至水平四使用大單元教學,單元時間為7~12學時或是更長,精學類內容采用大循環(huán)重復多,簡學類內容采用小循環(huán)重復多,介紹類內容采用小循環(huán)重復少,鍛煉類內容采用大循環(huán)重復少。水平五和水平六采用選項內容,是大單元教學,單元時間以學期或是學年為單位。

4.1.3 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要具體化和可操作性

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在具體教學中易出現(xiàn)隨意性,不易評價,且新課標中設置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目標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存在落差。凡是課程目標都是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設置,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和社會適應發(fā)展特點是不同的,設置的目標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在情感目標中要具體化,不能直接表述“培養(yǎng)學生勇敢拼搏的精神”,這種目標可以套用于任何一項運動技能的學習中。假設要培養(yǎng)學生勇敢的精神,可以由具體的教學行為所表現(xiàn)出來,如:教學內容是雙杠滾杠,教學對象是初中二年級學生,可以將情感目標描述為:“在同學的保護幫助下,敢于完成1~2個在雙杠上滾杠練習,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勇敢的品質,戰(zhàn)勝自己內心恐懼的心理?!边@樣描述既具體,又可操作,我們將顯性活動作為評價隱性活動的媒介,從而判斷出隱性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結果。

4.2 破解學校體育資源供需錯位困境

4.2.1 利用供給側改善學校體育資源分配

當前我國學校體育資源供需錯位日益突顯,具有較強的地域性,供需錯位主要體現(xiàn)在經濟文化落后的農村學校,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供給失衡。解決學校體育資源供給失衡應從供給側入手,政府資金力度是解決供給失衡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完善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政府主導政策時也要考慮到社會效益,找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佳均衡點,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多渠道增加學校體育的投入。努力實現(xiàn)城鄉(xiāng)同步發(fā)展,逐步縮小城市和農村學校體育資源供給的差距,保證學校體育資源供給的均衡性。與此同時,政府部門要擴大學校體育資源的供給模式,在體育用地面積、體育空間和惡劣天氣環(huán)境受限的情況下,可以建設學校體育虛擬現(xiàn)實實驗室,利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實現(xiàn)虛擬網球、羽毛球、攀巖、高爾夫等體育項目的體驗,使學生隨時隨地享受體育運動,虛擬現(xiàn)實技術推動著學校體育的發(fā)展。

4.2.2 利用市場經濟調節(jié)激活學校體育資源供給的效率

學校體育改革都是在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下進行,政府主導的學校體育管理管理模式實際上是一種政府壟斷式的體制,這往往會限制學校體育發(fā)展的空間。學校體育資源應該按照市場經濟的規(guī)律進行供給,政府適當?shù)姆艡噙M行宏觀調控,要激活市場經濟的活力,創(chuàng)新學校體育資源供給的體制機制,即學校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是通過市場經濟改革、創(chuàng)新供給的體制機制激活社會資金支持。維持資金供給過程公平正義,這對經濟文化落后地區(qū)的農村學校的權利和權益格外重要。與此同時,政府要聯(lián)合社會資源對學校中的弱勢群體的資源供給要給予一定的傾斜,切勿帶著有色眼鏡對待他們,要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學校體育資源的公平性。

4.3 課外體育活動的有效實施

4.3.1 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選擇要與體育課相銜接

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課的延伸,也是體育課程拓展深化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外體育活動所選擇的內容應該與體育課內容相銜接。課外體育活動對于體育教學而言,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有利于促進學生不可預期性行為結果的達成。課外體育活動要充分借鑒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方面,嚴格按照課程教學的規(guī)范性對其進行設計規(guī)劃。學生可以對課上所學的運動技能進行反復練習,體育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時時關注學生運動負荷的變化,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安排體能訓練和運動技能的學習,讓學生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和掌握1~3項運動技能,形成運動愛好和運動專長,有利于提升課外體育活動質量和效果,使之達成有序自發(fā)性狀態(tài)。體育教師在傳授運動技能的同時,要教授運動學習方法,融合運動健康內容,滲入體育德育,從點點滴滴做起,讓學生逐步形成健康意識,養(yǎng)成健康行為,樹立良好的體育品德,促進學生身、心、群全面發(fā)展。

4.3.2 建立課外體育活動新模式

保證課外體育活動長期、穩(wěn)定、有效實施的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建立課外體育活動組織的新模式,如圖2所示。課外體育活動開展形式不應僅限于學校開展,還要擴展到社區(qū)和家庭中開展,學校主要由體育教師組織開展,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學校運動俱樂部,開設若干運動項目由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和現(xiàn)有的運動能力合理的進行選擇。學校要定期與其他學校舉辦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交流,取其精華,完善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組織模式,建立校際間良好的友誼。與此同時,學校要定期舉辦學年、學段固定的體育賽事,還要積極參加全國、省、市縣四級體育競賽體系,體育最終要回歸到體育競賽上,通過體育競賽檢驗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形成。學校可以將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學校名片進行宣傳,逐步由 “一校一品”向“一校多品”的教學模式發(fā)展,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也要利用好社區(qū)體育這塊主陣地,在社區(qū)中成立非政府組織的體育社團,體育社團成員的組建具有非正式性、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體育社團根據(jù)學生的余暇時間來安排體育社團的活動時間、頻率、區(qū)域間或者跨區(qū)域體育社團的運動文化交流和組織體育賽事。另外,體育社團俱樂部應推行APP健身軟件,設置無償和有償專區(qū),無償專區(qū)包括體育健身小常識、體育賽事觀賞、體育社團競賽日程、體育健身預約等內容;有償專區(qū)包括可穿戴式運動設備、虛擬現(xiàn)實裝備、健身休閑衍生品創(chuàng)意和設計的開發(fā)等內容。借供給側 結構性改革之勢,從供需兩側讓全民認識消費的“元動力”屬性,保障全民對體育的需求。家庭體育是學生養(yǎng)成課外體育運動的第一場所,父母要樹立良好的體育意識和健康的運動行為,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

圖2 課外體育活動新模式的框架

5 結語

學校體育改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至今,體育課程各學段相脫節(jié)、學校體育資源供給的非均衡性、課外體育活動實施形式主義傾向性等短板尚未解決。有必要運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維來構建學校體育改革路徑,實現(xiàn)學校體育教育供給側與需求側協(xié)同發(fā)展,多渠道、多方位提升學校體育供給,全面提高學校體育教育效果。

猜你喜歡
結構性課外供給
我國宏觀杠桿率的結構性特征
資產結構性盈利能力分析
小滿課外班
我的“課外老師”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人力資源勞動就業(yè)培訓分析
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有哪些聯(lián)系及區(qū)別?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農業(yè)供給側改革的三字經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取經之路
赣榆县| 哈密市| 镶黄旗| 平阴县| 泰兴市| 乌拉特前旗| 文成县| 锦屏县| 临沂市| 大方县| 桃园县| 濮阳市| 麟游县| 大同市| 翁源县| 南木林县| 武定县| 子洲县| 曲靖市| 绥江县| 古丈县| 铅山县| 惠来县| 博兴县| 宁乡县| 家居| 富宁县| 福清市| 怀来县| 洱源县| 罗源县| 阆中市| 东阿县| 马关县| 金秀| 屯留县| 那曲县| 武陟县| 普定县| 金沙县| 剑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