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婉
摘 要: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其主流意識形態(tài)就是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在世界歷史長河中書寫了奇跡華章,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競爭優(yōu)勢。但在新形勢下,在世界范圍內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面臨著日趨嚴峻的挑戰(zhàn)。挑戰(zhàn)主要來自境外意識形態(tài)、新媒體的發(fā)展以及進口文化產品的輸入。因此我們要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為軸心,加強網絡管理以及理論研究,來增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工作。
關鍵詞:意識形態(tài);挑戰(zhàn);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8)05-0029-03
針對新時期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安全造成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并且多次強調“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盵1]因此,我國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方面的競爭優(yōu)勢愈發(fā)凸顯。但國內外敵對勢力所散播的錯誤思潮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挑戰(zhàn)并沒有因此而減弱,反而以新的態(tài)勢出現。一些西方國家企圖以動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為突破口,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明爭暗斗”,挑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一、當前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境外意識形態(tài)挑戰(zhàn)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
境外意識形態(tài)挑戰(zhàn)“專指境外的一些非馬克思主義或反馬克思主義的、非社會主義或反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理論體系?!盵2]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大國的崛起在一些西方國家看來,無疑是對以“美元”形式為完成形態(tài)的價值形式以及由此產生的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巨大威脅。境外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在國內產生了一些錯誤思潮和論調,造成了不可小覷的社會影響和破壞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西方社會所倡導的新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主張經濟絕對自由化,推崇“普世價值”。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所倡導的自由,是以資本作為偶像,追求經濟利益,以在全球范圍內壟斷資本為目的的“偽自由”,我們所熱捧的美國教育實際上也充滿了種族歧視與不平等。西方社會向我們宣傳“普世價值”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排除異己,在世界范圍內形成“意識形態(tài)霸權”。目前,國內民眾受西方價值觀影響而產生的最顯而易見的負面社會現象就是一些少數民眾盲目追求奢侈品,追求名牌,最終淪為“商品拜物教教徒”,社會上一小部分群體出現了弗洛伊德所謂的“集體心理貧困癥”,而這一不良現象正在向我國青少年一代蔓延。但是我們有些民眾甚至黨內個別同志卻沒有看清這些滲透國內的西方意識形態(tài)背后暗藏的玄機,反倒為其發(fā)聲,大肆宣揚西方的價值觀,致使一些沒有讀過馬克思的經典著作的人卻相信了“告別馬克思”這一荒謬的口號。除此之外,“歷史虛無主義”“西方憲政民主”等錯誤思潮都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方面產生了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
(二)新媒體的飛速發(fā)展使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掌控難度加大
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傳播信息具有單向性的特點,普通民眾只是信息的單項接收者,然而,當今社會是新媒體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社交媒體的產生使得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向外界公開自己的媒體內容。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指出“技術會揭示人對自然的能動關系,人生活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及人的社會生活條件和由此產生的精神觀念的直接生產過程?!盵3]因此,新媒體的發(fā)展必然會對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是互聯網大國,擁有龐大的網民群體,一些掌握信息技術優(yōu)勢的西方國家和國內敵對勢力便把網絡作為傳播西方社會思潮的重要溫床。近年來,類似“共識網”等個別網絡平臺持續(xù)散播錯誤言論,歪曲黨的歷史,詆毀領袖人物,宣揚西方憲政民主和新自由主義,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我國目前經濟、民生、司法等領域的熱點事件做文章,將一般個別問題和具體民生問題泛政治化,泛意識形態(tài)化,制造挑動社會矛盾。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前不久發(fā)生的于歡“辱母殺人”案,以及之前的“雷洋”案,事件發(fā)生后“公檢法穿一條褲子”等揣測滿天飛,民眾的過激言論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持續(xù)發(fā)酵,帶來了不小的社會負面影響。也有個別師生憑借自媒體監(jiān)管缺失和漏洞,利用社交媒體進行“網絡結社”和政治動員活動,正如海恩所說:“不論原因、目標或者信仰如何,也不論是何種運動……一旦人們組織起來,要改變生活某一方面的事物,似乎就會出現一種非官僚式的,但非常有效的組織結構?!盵4]而新媒體時代所產生的組織結構只會更龐大更加難以控制,給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掌控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三)大量進口文化產品的輸入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指導地位的銷蝕
受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化領域的交往與互動范圍不斷擴大,由此引入的進口文化產品也日益增多。據統(tǒng)計,2015年進口的哲學社會科學圖書有52.2萬冊,文化教育類圖書229.66萬冊,文學藝術類圖書180.92萬冊,少兒讀物487.48萬冊,綜合性圖書421.05萬冊,期刊357.66種,報紙1035.31份[5]。盡管這些文化產品表面上看沒有涉及國家意識形態(tài)問題,但是采用西方研究方法和研究視野來解讀中國社會和領袖人物仍然不可避免地帶有主觀臆斷和西方意識形態(tài)色彩。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社會形勢復雜多變,一些西方學者所著書籍中對中國政治的誤讀使得一些民眾甚至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受其影響,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曲解,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持懷疑態(tài)度,從而忽略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性,即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此外,還有個別文化產品在傳遞西方學術思想的同時,宣揚資本主義強大的生命力,否定馬克思關于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預言。這些言論很容易被國內一些年輕人和普通百姓所接受,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造成了一定的銷蝕。
二、新形勢下加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有效路徑
(一)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軸心
意識形態(tài)領域作為社會再生產活動的場所,生產著特定的社會價值觀和特定的人,并為經濟和政治的不同階段的發(fā)展提供目標和方向。中國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不動搖。毛澤東很早就指出一個政權能否存在下去,并不簡單地取決于其武力和經濟能力,而是取決于這樣的權力是否“合法”其“軟權力”是否深入人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fā)展,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與日俱增。但這并不能決定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指導地位提升的必然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的財富增長使一些人只看到“市場經濟”,忽視了其社會主義屬性這一重要前提,只看到“一個中心”,對“兩個基本點”選擇性遺忘,不重視意識形態(tài)建設,從而讓西方社會主義思潮的傳播有了可乘之機?!耙磺锌茖W的觀點都不能脫離現實,更不能脫離群眾,離開了現實和群眾的先進性是空想,離開了現實和群眾的科學性是形而上學?!盵6]我們在追求“錢袋子”不虛的同時,還必須要保證“筆桿子”不歪。中國在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社會矛盾和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建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傾聽人民的聲音,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軸心,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目標,使馬克思主義這門科學真正深入人心,增強“四個自信”,從而在每個人的頭腦中建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藩籬,增強人們抵御和辨別錯誤思潮的能力。
(二)以加強網絡監(jiān)管為抓手,提高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掌控力
新媒體時代,網絡已經成為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耙圆蛔儜f變”的思維方式已無法應對網絡新技術的發(fā)展。習近平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要認清我們面臨的形式和任務,充分認識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盵7]鑒于此,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掌控力需要線上和線下兩手抓。一方面我們要加強網絡輿情的監(jiān)管力度,對于不良信息和輿論要及時處置,積極發(fā)聲。同時,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建立新媒體傳播平臺,用大眾所能接受的語言和方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爭奪主流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堅持以“法”治網的原則,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來填補新媒體迅速發(fā)展產生的“法律真空”,對散播負面輿論和錯誤思潮的網絡平臺和個人堅決予以處罰。另一方面,要加強線下的網絡工作者的管理工作,改革不合理的組織結構。加強相關工作者的黨性教育,堅持“黨媒姓黨”,對唯利是圖的拜金主義思想堅決予以肅清。強化行業(yè)自律,將黨性作為媒體工作者的考核指標之一,從入口把關,提高媒體工作者在思想上的準入門檻。此外,中國雖是網絡大國,但離網絡強國還有一定差距,在網絡新技術的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方面我們仍然任重而道遠,因此,在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我們必須迎難而上,攻克技術難題,努力成為可以與西方抗衡的網絡強國,進一步提高中國主流意識掌控力。
(三)加強理論研究與教育工作,提升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競爭力
“能否科學論證馬克思主義在全球化時代存在的現實合理性和必要性,對現實中馬克思主義面對的挑戰(zhàn)和沖擊做出有力回應,是解答和消除人們思想中的各種疑惑,增強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關鍵?!盵8]我們必須要反思的是,西方文化產品的輸入之所以會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造成一定的影響,或多或少與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鉆研度不夠深入、理論創(chuàng)新滯后有關。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意識形態(tài)理論創(chuàng)新的滯后性導致面對現實問題和挑戰(zhàn),我們無法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有力的回應。要想轉變這種被動局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方面,我們在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應該回到作者所處的歷史時期,體會當時的時代特點,深入地、客觀地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相關理論成果,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尤其是意識形態(tài)理論方面的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工作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知識分子是知識傳播的主要載體,也是接觸西方進口書籍較多的群體,因此,高校可以說是引領社會思潮的前線陣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如何,與傳道授業(yè)者的教學水平直接相關。我們要培養(yǎng)一批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研究型”教師隊伍,改變傳統(tǒng)死板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善于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講活的教師隊伍。做到理論建設與理論宣傳同步進行,使廣大知識分子包括大學生對社會思潮擁有敏銳的鑒別力和判斷力,從而提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斗爭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胸懷大局 把握大勢 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1-08-21.
〔2〕彭繼紅.新中國應對境外意識形態(tài)挑戰(zhàn)的基本經驗[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9,(09):65.
〔3〕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10.
〔4〕約翰·奈斯比特.梅艷,姚綜譯.大趨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201.
〔5〕數據由國家統(tǒng)計局官網相關數據整理而成.
〔6〕韓毓海.馬克思的事業(yè):從布魯塞爾到北京[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391.
〔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吳懷友.全球化與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建設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154.
〔9〕呂宣玲.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理論基礎探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7,(09).
(責任編輯 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