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精神世界不斷豐富,人文素質越來越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美術課的存在就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一定的審美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審美奠定基礎,它滲透在美術教學中的每一個地方。在教學時,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也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本文淺談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 美術教學 培養(yǎng)學生 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美術教育注重于學生對美的感受,對美的追求,對藝術創(chuàng)造的興趣,最重要的就是對美的欣賞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小學美術教師就應優(yōu)化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各種方式來增加學生對美的感悟,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學習基本技能的同時能夠受到啟發(fā),借此陶冶情操。
1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yǎng)目標分析
1.1小學美術審美能力的目標
小學的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育過程中發(fā)展是主要的目的,針對小學美術教學不能只是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的美術人才,最為根本的是要將小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行有效培養(yǎng),而從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也能夠看出,將小學美術教育定義為必需的文化美術課,這就說明了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性。
1.2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針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市美能力的培養(yǎng)要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對知識的傳授得到充分重視,課堂教學是對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途徑,老師在這一過程中就要能夠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米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讓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判斷標準。由于小學是學生學習的萌芽階段。對美術的認識還不足,所以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能夠通過一些簡單的圖案和線條幫助學生來理解,為學生的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興趣基礎。
2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策略
2.1活躍美術教學課堂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總是照本宣科,只是告訴學生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這遠遠是不夠的,不僅沉悶無趣而且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不能使課堂活躍起來,這樣就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也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比如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們感到新鮮,也能讓他們更密切地接觸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比如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這五彩繽紛的畫面刺激學生的視覺,吸引學生,使其注意力不再分散,能夠關注于素材,并從中感受到美,主動參與到這次教學過程中來。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收集一些優(yōu)美的作品給學生欣賞,進而逐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教師也應當掌握其基本技能,能夠制作出別具一格的課件,學生既能掌握理論知識,也可以提升審美能力,此為一舉兩得。
2.2積極組織實踐活動
組織實踐活動可以在學生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學校應定期開展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得到靈感后積極創(chuàng)作并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例如,組織畫展。教師可指導學生以某個主題創(chuàng)作,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盡力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等到畫展結束時,優(yōu)秀作品應掛在教師墻壁上供大家欣賞,學生周邊就應該有藝術來熏陶,使人耳濡目染地受到影響,在不知不覺中審美能力得到提高。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做出評價以及學生間互相評價,分析作品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引導學生養(yǎng)成樂于觀賞的習慣,以及同學間可以互相學習。如開展課外活動。教師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帶領學生去到公園、鄉(xiāng)村等地方,引導小朋友積極觀察身邊的一切,藍天、白云、花草、鳥獸、山川等風景,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鼓勵他們畫一些簡單的風景,調動他們的思維,使其美術技能得到訓練的同時,審美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2.3引導學生真率表達
小學生還只是孩子,孩子作畫本就帶有“童趣”,對他們而言是一件愉快、賞心悅目的事,比起成人繪畫的作品,他們有自己獨有的特色,他們的天真自然是成人所不具有的,也許他們的作品不乏稚嫩,笨拙,可是他們的作品更貼近心靈,貼近生活。當我們用心去感受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作品也是一種藝術,沒有人可以模仿的藝術。大多數(shù)成人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都會有刻意的成分,將自己的內心想法刻意地表現(xiàn)出來,使作品飽含深意,而孩子的創(chuàng)作則單純的多。如學生在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許是“亂畫”,此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和引導,不應進行否定和指責,無論他們畫了什么,都是他們表達心靈的一種體現(xiàn)。因此教師應當肯定他們的創(chuàng)作,去努力理解他們對世界的感受,這些畫中包含著孩子們的快樂和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這些看似隨意的涂鴉,也許都是他們藝術的萌芽。他們的作品才是真正具有真實情感的,這樣的作品才會有感染力。孩子作畫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活動,純真的,天然的。
2.4讓學生發(fā)現(xiàn)真實的美
藝術作品固然是一種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美的審美觀念,但生活中的大自然的美也不能忽視。學生的鑒賞能力是以對美的認知為基礎的,學生要對美有一定的接觸,才形成自己的認知。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欣賞大自然單純的美,以及各種藝術的美。當其置身于大自然的美中時,所有的一切都將是藝術的財富。五顏六色的新奇,奇花異草的美妙,驚濤拍岸的壯觀,這些無不給予我們美的感受。當學生處于如此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時,學生對美也有了自己的情感,審美意識增加了,能力自然得到提升。如組織學生觀察當?shù)厮募镜淖兓?,并畫出四幅相關的畫。生機勃勃花紅柳綠的春天,綠樹成蔭碧海藍天的夏天,紅葉飄揚收獲果實的秋天,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的冬天,大自然的景色本身就是一種美,學生應該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世界上本來就不缺少美,缺的是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教師就應進行發(fā)掘。
3結語
美術創(chuàng)作是一種表達美,表達藝術的方式。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中融入美,利用美的方式進行美的教學。這樣學生既能學到理論知識,又能從中感受到美,有助于審美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師就應活躍教學課堂,采用多媒體教學,然后積極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真率表達,最終讓學生發(fā)現(xiàn)真實的美。
參考文獻
[1] 張鳳香.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小朋友的審美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02):47-52..
[2] 劉利利.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05):78-89.
[3] 楊慧林.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及策略[J].素質教育,2016(28):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