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華
摘 要:歷史與社會學科是一門具有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的學科。學生在初中階段需要了解的知識涉及歷史、地理及相關學科許多內容,那么在中考復習階段,應該運用怎樣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這么多的內容,并將這些內容記憶在腦海深處,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zhàn)。采用圖示教學法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圖示教學法通過地圖、表格、圖像、框架等形式,將不同年代的人物、事件關聯(lián)起來,這樣便于學生學習和記憶。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以及圖示教學法的概念和作用,簡要談一談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與社會科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圖示教學法;初中;歷史與社會;作用
圖示教學法是蘇聯(lián)教育家創(chuàng)立的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它主要是結合圖形、圖表等方式,將歷史事件之間的本質與聯(lián)系緊密結合起來。這種方法和傳統(tǒng)歷史教材中通過許多文字敘述內容相比,更便于學生理解知識。初中是學生積累知識的關鍵時期,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但是,學生的閱歷比較淺,知識層次比較欠缺,因此需要更多的知識去完善他們的知識體系。
初中歷史與社會課的綜合性和邏輯性都非常強,知識點復雜零散。采用圖示教學法可以將各方面的知識協(xié)調統(tǒng)一,以圖形、表格或者是框架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升教學的質量。所以,將圖示教學法運用到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中是值得探索和深思的問題。
一、圖示教學法概述
圖示教學法主要是借助圖形、表格或者框架結構的方式將事物的本質表現(xiàn)出來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將歷史中零散的史實、抽象的邏輯和比較深刻的概念通過圖表的方式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它是抽象知識形象化的重要工具,也是知識系統(tǒng)化的重要手段。運用圖示教學法引導學生,可以將課程的基本結構、本質概念清晰地表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充分理解知識的內涵。
初中生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學生的思維從運行階段逐漸向形式階段進行轉化,從依靠實際事物理解知識轉變成為通過事物內在邏輯理解知識,思維方式也開始從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因此,在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提升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
二、圖示教學法的作用
圖示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整個歷史發(fā)展的過程,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各部分知識之間存在的密切聯(lián)系。不可否認,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實踐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圖示教學法在教學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死記硬背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融入全新的教學方法。圖示教學法是緩解學生死記硬背的枯燥感和無味感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法。在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圖示教學法,將學生需要學習的各個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和教師一起總結知識點,并建立圖示。學生參與其中的這種方式,可以大大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只要教師可以做到全面科學地引導學生,就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2.鞏固學生基礎知識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課程中,其實教材目錄就屬于一種圖示。目錄中,把教材中重要的知識分成不同的單元或是板塊,并將每一個零碎的事件、知識點和時間聯(lián)系起來。在學習中,學生可以參照目錄中的內容進行延伸,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歷史與社會教材目錄的指引下,學生可以回顧自己學過的知識點,并分析其中的重點。通過有邏輯地學習和理解知識,學生學習起歷史知識會變得非常簡單。如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第八單元“19世紀中后期工業(yè)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國”,下分三課,學生根據(jù)課本小標題可以體會到西方工業(yè)文明和中國農耕文明的碰撞,分析本章內容緊緊圍繞外國列強發(fā)動的四次侵華戰(zhàn)爭和中國近代化道路的艱辛探索這兩條主線,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本章的重點,串聯(lián)各知識點,掌握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
3.開發(fā)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在復習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的時候,我們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目錄的順序學習,也不一定要按照時間順序反思,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事件的性質、事件發(fā)展的順序、事件發(fā)生的條件、事件之間的關聯(lián)性等多方面的內容整理成圖示,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知識點的總結中。學生在結合教師的引導主動總結知識內容后,對知識的印象會非常深刻,記憶起來也會變得比較容易。
4.培養(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應付考試,而是提升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如果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教師只是強行讓學生記憶知識點,而不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的提升,就會導致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成為應付考試的工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將知識點梳理成圖示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樹,幫助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式,繼而消除學生學習的消極情緒。學生在與教師一同建立圖示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對思維的創(chuàng)造能力。
5.解決教師教學中的重難點
歷史與社會課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往往是因為學生學習中弄不清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涵和關聯(lián)。在教學中融入圖示教學法,可以幫助教師將比較難的知識化作簡單的知識。如,在歷史與科學教學中,涉及地理方位的知識點比較多。為了幫助學生清楚各個國家及各個地理事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教師就可以結合圖示法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地圖。利用這種模式開展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圖示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1.課前預習階段,初步了解歷史知識點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為了幫助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引導學生全面掌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的初期,可以將每一節(jié)課程的內容以提綱的形式羅列出來,并設計圖示。通過圖示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歷史知識。
如,通過時間軸年代尺的方式,可以將中國封建社會分為六個時期,并將各個時期的特點、時間分配為六個階段:①戰(zhàn)國時期;②秦漢時期;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④隋朝;⑤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⑥清朝鴉片戰(zhàn)爭以前。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各個時期發(fā)生的事情,以及各個時期的特征,讓學生對歷史時代有一個概括性的整體的認識。
2.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景,豐富課堂教學的模式
和其他學科相比,歷史知識相對枯燥。為了將枯燥的知識變得有意思,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圖示引導學生,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豐富學生的思維,繼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示教學法將比較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講解戰(zhàn)國時期形勢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圖示教學法,將戰(zhàn)國七雄的位置和名稱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如下圖),讓學生一目了然,并配上一句順口溜“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央”,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3.課后練習過程,輕松自如地運用知識
課后練習是檢驗教學效果的基礎,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后練習講解中,教師可以結合圖示教學法講解知識點,將復雜、繁瑣的知識以簡單的圖示形式展現(xiàn)出來。在課上,當學生和教師一起將重點和難點找出來之后,再通過分析重難點,可以提高學生做題的正確率,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輕松自如地運用歷史知識。
在一些選擇題中常常會將幾個相似的事件混在一個選項當中,只考查一個事件。為了幫助學生分清楚不同事件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歷史事件、人物、概念等都通過表格的方式作出比較,分清楚異同,做好特征和特點的比較,從而幫助學生區(qū)分好知識的內容,降低題目的錯誤率。如:
四、注意事項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圖示教學法的作用可想而知。但是,這并不說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都運用圖示教學法,也不表明圖示教學法就是一種萬能的教學方法。教師在使用圖示教學法的過程中,要了解教學的大綱,遵循科學的教學方法,結合初中生理解的層面進行教學設計。在設計階段,教師要保證圖示的邏輯性、科學性和正確性,要確保圖示教學法經(jīng)得起推敲。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與社會科學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與科學教學中融入圖示教學法是順應時代發(fā)展、滿足社會需求的一種重要的方式。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知識的內容,幫助學生記憶知識的重點,理解知識的難點。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后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非常先進、高效的教學方法。
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在初中復習階段,應該多結合這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同時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還需要結合教學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運用圖示教學法引導學生,避免出現(xiàn)為了使用圖示教學法而使用這種方法的情況。在不斷總結和反思中,全面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成永生.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5).
[2]楊浩海.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13):61.
[3]王盼如.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教育現(xiàn)代化,2017(34).
[4]陳如愛.圖示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