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奕亮
摘 要:通過長期的體育教學經驗并結合相關資料,探討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若干方法與途徑,以期為學校德育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也希望能給同行提供一定的建議與借鑒。
關鍵詞:體育教學;滲透;德育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應離開德育,體育也應如此,毛澤東在著作《體育之研究》中寫道:“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則無德智也;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可見體育與德育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然而,當前若干體育教師忽視了學校體育的德育功能,缺少有效地利用體育特有的功能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筆者將從4個方面淺談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若干方法與途徑。
一、樹立體育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質
教師就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在回憶與體育老師馬約翰一起訓練時說:“馬約翰先生通過體育運動,培養(yǎng)了我們的人格,鍛煉了我們的意志。即使在我生命中最艱難的時期,也沒有倒下,依然樂觀向上。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使我有勇氣承擔風雨,有毅力克服困難,有意志不斷戰(zhàn)勝自我。”由此可見體育教師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質是能影響和感召學生的。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應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寬厚的理論基礎和扎實的技能,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質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二、體育教師應利用教材的特點,適時滲透德育
體育課的教材都具有很強的主題性,如力量、速度、耐力、團體協(xié)作等,體育教師應抓住各種運動項目所隱含的不同德育素材,適時滲透德育。
(一)利用速度類型的項目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競爭具有一種社會性刺激,它會對個體產生一系列心理需要和行為活動。因此常處于競爭意識的情況下,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將變得更為強烈,求勝心會變得更強,克服困難的意志更加堅定,而經常沒有競爭意識的人將變得越來越懶惰和墮落,容易被社會淘汰。
中學教材中的速度類型體育項目主要是短跑,短跑是指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規(guī)定的距離,因此它具有很強的競爭性,往往第一名與第二名的成績相差不到一秒的時間。為此,體育教師在安排這類教學內容時,要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讓學生在激烈的角逐中培養(yǎng)其爭分奪秒的競爭意識,并把這種競爭意識帶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
(二)利用團體類型的項目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的合作精神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當今社會各種知識、技術不斷更新,競爭日趨緊張激烈,社會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人們在工作和學習中所面臨的情況和環(huán)境極其復雜,單靠個人能力已很難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問題。因此團結合作的精神在當今的社會變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中學教材中的團體類型項目主要有籃球、足球、排球等,這些項目除了要求學生自身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技能、技術外,更重要的是學生之間要具備團隊的合作精神。因此在安排這些教學內容時,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等意識,讓學生明白個人能力再強,如不注重與隊友的團結合作也很難取勝對方,相反如能通過團結協(xié)作、取長補短,很可能弱隊也會戰(zhàn)勝強隊。
(三)利用耐力類型的項目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
現(xiàn)代競爭激烈的社會,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具有堅強意志品質的人,在碰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能控制好消極情緒和不良言行,不灰心不氣餒。耐力跑是中學的重要教材,經常練習耐力跑能提高有氧代謝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堅毅、頑強的意志。當前大多數(shù)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yǎng)、怕苦怕累怕臟,談耐力跑就色變。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當前各省市大都把耐力跑作為升學考試的必考項目,如我市的中考必考項目就是男生1000米跑和女生800米跑。因此體育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利用考試這根有力的指揮棒,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同時培養(yǎng)其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進取和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品質。
三、體育教師應利用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適時滲透德育
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或上一級組織的田徑、籃球、足球等運動會對學生進行德育,如在進行體育競賽前,我們應教育學生進行賽前熱身運動,讓學生養(yǎng)成賽前做準備活動的良好習慣。另外體育競賽中難免會出現(xiàn)運動損傷,這時我們應教育學生如何預防運動損傷和受傷后的處理方法,培養(yǎng)學生注意防患運動損傷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以及受傷后常規(guī)的處理方法。從情感方面,有比賽就有勝負,當學生獲得較好的名次時,我們除了肯定和表揚學生,也要教育學生戒驕戒躁、尊重對手等體育精神;當學生遭遇失敗時,我們應引導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培養(yǎng)其從容面對失敗的良好心理素質。
四、體育教師應因材施教,及時轉化后進生,使其健康成長
我們在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能技術制訂相應的教學內容,對于個別后進生要重點關注和悉心指導,使其盡快步入正軌。如筆者在擔任校田徑運動隊訓練工作中,有一位男同學紀律散漫,無視班主任老師的教育,經常擾亂課堂秩序,習慣性遲到、曠課,無心向學。然而該同學身體素質較好,得知后筆者多次與他談心,并利用運動隊中多名同學因體育成績突出而最后被重點學校錄取的例子,對他進行教育、引導,使他重拾信心,并主動參加學校田徑隊訓練。到學期末,該同學的組織紀律性明顯好轉,文化課的成績也穩(wěn)步提高,不再成為班主任老師關注和重點幫扶的學生。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好時機,認真鉆研教材中隱含的德育素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體育教學與德育有效融合起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頑強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陸汝標.體育課堂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7(3).
[2]馬萬卿,孫立艷.淺談如何提高體育德育教學實效[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