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文川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了解學生閱讀情況的基礎上,用各種方法和策略進行閱讀教學,彌補學生的不足,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學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培養(yǎng),注重學生各方面素質(zhì)的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對教學中的各個方面進行反思。當下的閱讀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不可避免地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壓抑學生的個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順應社會發(fā)展的潮流,積極完善閱讀教學,按照當下的教育要求進行教學,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積極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一、不斷提升教師的閱讀素養(yǎng)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導者和合作者,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標桿。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閱讀的喜愛程度與教師是否熱愛讀書有著一定的關系。作為語文教師,必須飽讀詩書,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內(nèi)涵,為學生樹立榜樣,以豐富的學識感染學生,鼓勵學生積極進行閱讀。
教師不僅要進行廣泛地閱讀,還要對閱讀材料進行科學選擇。那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讀哪些類型的書呢?首先,教師要多讀經(jīng)典。一部經(jīng)典的著作能夠滿足和激發(fā)很多人的閱讀要求,這也是提升審美趣味的途徑之一。教師不僅要自己讀經(jīng)典,還要帶領學生一起讀經(jīng)典,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文化素養(yǎng)。其次,教師要關注各類教育書刊,特別是當代教育家的教學理論和教育思想等。通過廣泛閱讀專業(yè)書籍,不斷對教育理念進行更新,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這樣才能適應時代變化,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二、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上講下聽,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fā)揮主體性作用,建立以“學”為中心的閱讀教學觀。使學生能夠通過主動的、獨立的自主學習活動,提升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钡窃趥鹘y(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忽視這一點,對學生進行知識灌注,不注重引導學生的情感導向。在閱讀過程中,缺乏正確的閱讀興趣和情感指導,讀起來平鋪直敘,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閱讀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閱讀課的課前導入,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朗讀等,這些都有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二)注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和感受
在以往的閱讀課堂上,一般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等,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學生的體驗和情感。這樣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體驗,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在閱讀中培養(yǎng)自己獨立的情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同樣的閱讀內(nèi)容,每個學生的閱讀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要積極進行引導,讓學生形成自己的閱讀體驗,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對內(nèi)心感受的表達。例如,教師可以在閱讀后設置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所讀內(nèi)容暢所欲言,可以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評價或者自己閱讀之后有什么感受等等。有了展示和表達的機會,學生才更會喜歡閱讀。
三、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發(fā)展過程,教師要明確閱讀的目標,有的教師認為閱讀只要多讀就行了,這個認知是不對的,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能夠?qū)ξ恼逻M行分析,對文章情感進行感悟等,因此,教師要用各種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擴大閱讀量
讓學生進行一些作品的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教師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課內(nèi)的閱讀畢竟是有限的,除了課內(nèi)閱讀,教師還要通過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利用課外活動促進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還能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要合理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教材,鼓勵學生進行大量閱讀。選擇閱讀書籍時要注意數(shù)量,不可過于簡單,也不可過于高深,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并且不可一味求多,而是要注重適量。
教師要不斷豐富資源,讓學生有書可讀。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立圖書角,讓學生進行圖書的交換閱讀,并讓學生成為圖書角的管理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充分利用家庭資源和社會資源,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另外,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成立興趣小組,每個小組之間進行閱讀交流,教師定期對這些小組進行檢測,舉行一些小組活動,例如詩詞朗誦大會,成語大會等,這樣能夠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互相鼓勵和監(jiān)督,從而提高閱讀的興趣。
(二)提升閱讀質(zhì)量
閱讀質(zhì)量對閱讀教學要求更高,不僅要求閱讀的量,更強調(diào)閱讀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因此教師要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閱讀形式的多樣化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認識特點和年齡階段,選擇適合的閱讀內(nèi)容。針對學生的不同閱讀需求,選擇既貼近學生又簡單易懂的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例如可以插入兒歌、童話、寓言、古詩等。當然閱讀方法也可以多樣化,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默讀、瀏覽、自由讀等等,在閱讀中注意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快樂閱讀、輕松閱讀。
(四)教授學生閱讀方法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除了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還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精讀、泛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學會領會文章中心意思,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另外,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閱讀教學策略研究有著重要意義。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會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