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
摘要:要想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聯(lián)系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要加強課前預習,加強實驗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學習
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強、求知欲重的年齡特點,他們對于各種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并富于幻想。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活動的心理特點,找到促使學生科學探究的切入點,并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內心強烈的探究欲望。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并積極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例如,做“水中的筷子”“隔著水滴看字”等實驗,筷子放在水中會變歪,拿出來卻又變直了,文字在水滴下會扭曲放大,這些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直觀地展現(xiàn)物理光學的現(xiàn)象與本質,就連平時的“學困生”都會在好奇心的誘導下主動探索學習,這才是我們教育所追求的。
二、科學合理的制訂教學目標,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只有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要包含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技能。例如,在教學“電學”知識時,要從電路的初步知識開始,直到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不但要讓學生掌握這些基本概念知識,以及歐姆定律的計算方法,還要幫助學生掌握怎樣識別電路,讓他們學會如何應用物理知識。而對于如何識別電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從少元件到多元件,從正確連接電路到斷路及處理故障,從連接串聯(lián)電路到連接并聯(lián)電路這種逐步的、反復的實踐中獲取的。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實驗的能力
物理這樣一門學科本身就是以觀察和實驗作為大的前提的基礎的,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一定要具備觀察大自然現(xiàn)象和完成學生實驗的能力,這樣一種要求的提出,一方面是希望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學習,另一方面是希望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更加具體和明確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將教材上所有的演示實驗都認真的做給學生看,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當讓學生來親自操作,以此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性。當然,物理實驗學習的方法較多,教師應當結合實驗本身的特點來教授給學生合適的方法,包括細致觀察法、重點觀察法和比較觀察法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教學生應用基本的物理思維,使得學生能夠站在物理的高度之上來進行學習,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實驗教學對于初中處理教學而言至關重要,這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將相對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識具體化、明確化,使得學生對于物理學習有信心并有興趣。
四、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知識的實用性越來越被學生所重視,并成為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根本。當學生發(fā)現(xiàn)所學的書本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具備實用性時,他們的學習興趣便會被強烈地激發(fā)出來,從而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訉W習。如為什么需要經常給縫紉機、自行車加潤滑油?為什么電風扇、洗衣機用的是三腳插頭?……要想懂得這些與物理相關的生活常識,從而更順利地使用日益普及的家用電器、機械工具,就必須學好物理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小制作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師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充分利用各種條件,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實學生的課外生活,使學生深刻體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必要性,這樣其學習興趣必然會得到提高。
五、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實際上強調的是對學生閱讀教材的指導,這也是推行新教學模式的有效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基于此來提高學生基本的讀書能力。當然,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當中也要注意循序漸進和方式方法,首先就要指導學生學會看教材中的插圖,主要是看插圖所表現(xiàn)的是什么物理現(xiàn)象以及該物理現(xiàn)象為什么會發(fā)生,使得學生在正式開始學習之前頭腦中就有了基本的問題和思考;然后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文字部分,物理教材當中的文字部分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生活當中出現(xiàn)的實例進行列舉,并說明演示實驗;二是根據(jù)生活實例或者是演示實驗的分析結果來歸納總結出重要的物理結論和原理;三是對上述物理結論和原理的應用進行說明和距離,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物理結論和原理的理解和認識。在指導學生學習物理教材文字部分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逐字逐句的對定義和定律部分進行反復推敲和琢磨,盡可能的把握準確概念定律的真正內容,萬不可走馬觀花掃一眼就認為懂了,這樣一種要求的提出主要就是考慮到物理原理和概念往往非常微妙,一字之差就是千里之別,因此一定要把握好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行。
六、提高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想要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重點在于使其準備理解和把握,而要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則還需要科學的訓練來實現(xiàn)。非常常見的一種狀況就是,很多學生以及完全掌握知識點,也能夠記住公式的,但是遇到題目以后就不知道怎么辦,無法理解物理題目中所設情景和物理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知識遷移能力十分之差。出現(xiàn)這樣一種問題的原則就在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缺乏,針對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當中就不能夠僅僅局限于例題的理解和模仿,還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口頭和書面的聯(lián)系,使得解決問題成為一種基本的習慣和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效果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根據(jù)現(xiàn)代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較好地實現(xiàn)知識的傳承,能力的發(fā)展。雖然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方式較多,但就其本質而言都是對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進行鍛煉。當然,同時需要認識到的是學生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很難在太短的時間內看到效果,因此必須在長期的教學過程當中堅持不懈,才能夠真正獲得十分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