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麗麗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思想也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認識到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小學作文水平不僅和學生的語文成績息息相關,而且還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產生重要影響。然而,盡管教師對作文教學倍加重視,但是目前大部分小學生的作文情況卻不盡人意,內容空洞、語句不暢、結構混亂等現(xiàn)象時常出現(xiàn)。為此,將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針對小學作文中的常見問題,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寫作教學 素材 下水文 獨特感受
一、小學生作文水平不佳的原因
1.教師方面
(1)教師滿腹“理論”,“實操”經(jīng)驗卻不足。現(xiàn)在大部分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往往會研讀各種教育論著,翻閱各種參考書,腹中關于寫作的理論與方法是多種多樣,因此,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常常通過這些理論來指導學生們寫作,以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然而,最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教師沒能將先進的寫作理論同學生的寫作實際相結合,不了解或不能預知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將會遇到的問題或困難,從而導致對學生的作文輔導不具有針對性。
(2)注重技巧指導,忽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注重寫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導,卻對學生個性體驗關注較少。例如:
在《我與讀書的故事》中,教師通常會指導學生在開篇引用名言來增加文章的文采,并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常見的讀書名言,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等,或者讓學生以“書”為主體進行比喻,用比喻句開頭等。
此種方法開篇雖然能讓學生快速地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但往往會形成千篇一律,寫得都是套話,缺乏學生與眾不同的感受。
(3)作文評語單一,缺乏指導性。教師的作文評語,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點撥和導向的作用,但現(xiàn)在一些教師的作文評語理論性太強,沒能根據(jù)學生的作文情況,給出行之有效的修改措施。有些學生根本不懂老師評語的含義,只關心自己的作文得的是“A”還是“B”,長期下去,對于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慢慢的,學生就會根據(jù)作文的等級來判斷自己作文的好壞,卻不關心如何通過本次作文,來提高下次的作文成績。
2.學生方面
(1)缺少觀察,寫作素材匱乏。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的晝夜不息。”從葉老先生的話中,我們體會到要想“寫作的溪流”晝夜不息,就要將“生活的源泉”納入到作文當中。那么,如何能獲得生活的源泉呢?那就是觀察。然而由于受到年齡和性格方面的影響,一些學生即使經(jīng)常和父母外出旅游,卻很少仔細觀察途中的事物,往往只是看個熱鬧。那么,在寫作的時候,就會覺得頭腦空空,沒有素材可選,或者對于所見所聞也只是泛泛而談,缺乏生動性。所以,教師在讓學生了解觀察的重要性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如何有效地觀察。
(2)閱讀量少,缺少思考性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倍鸥τ媚毜脑娋浣沂玖碎喿x和寫作之間的密切關系,多閱讀,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前提。但是,一些小學生自主選擇課外讀物的能力較差,往往只關注故事的情節(jié),缺乏思考,不能從課外閱讀中學到寫作的方法。
二、提高小學作文寫作水平的具體策略
小學時期是學生們學習寫作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這一階段的特點,找到行之有效的寫作教學方法,促使小學生學會寫作文,并為今后的寫作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1.教師寫“下水文”,防“患”于未“寫”
教師寫“下水文”,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寫作能力至關重要。教師寫“下水文”就是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以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完成作文題目,切身感受和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難點,從而來調整自己預設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寫作中的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防“患”于未“寫”。
2.注重情感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寫作模板和寫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快速提高學生的習作成績,但是一味地追求寫作技巧與套路,這樣的文章不僅會千篇一律、缺乏新意,還往往會使文章缺乏真實情感,可讀性不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借助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方式,積極地調動學生的情感,鼓勵他們抒發(fā)自己獨特的感受,從而讓他們筆下的文字都是有血有肉、立體鮮活、充滿生機的。
3.發(fā)掘學生習作中的亮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不同的方面發(fā)掘學生習作的亮點,也許某個學生的作文結構混亂不堪,詞不達意,但是或許他的某一個詞句用的卻是非常的好。那么,對此,教師就應該及時的表揚他,從而使他感受到自己的點滴成績,提高他的寫作興趣。例如:
我的班級中有個男孩子,平時不喜歡閱讀,對寫作非常的厭倦,每次的作文都是最后一個交上來。但是,在一次習作《故鄉(xiāng)》中,他這樣寫道:“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在村莊的周圍緩緩地流淌,仿佛在訴說著對故鄉(xiāng)的深情?!?/p>
對于一個平時寫作困難的他來說,能寫出這樣優(yōu)美動人的句子實屬不易。于是,我在作文講評的時候,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大聲地把這個句子讀出來,而且大力地表揚了他。就這樣,他從此愛上了寫作并且寫作水平也在逐漸提高。
4.同讀一本書,開展閱讀交流活動
教師可在班級進行專門的閱讀課,教師、學生同讀一本書,要求學生邊讀邊做閱讀筆記,摘抄文中的精彩詞句、記錄自己的點滴感受,然后在班級開展閱讀交流會,討論作者的哪些寫作手法值得我們學習,有哪些精彩的地方值得我們借鑒,然后將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思考哪些內容我們在寫作中進行借鑒,等等。同時,在每天語文課前,班級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讓學生上前來推薦自己昨天晚上看到的精彩文章和閱讀感受,這樣一個人的收獲就會變成全班的收獲。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對所讀篇章的品讀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寫作總體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5.豐富作文評價形式,提高評語的指導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寫作文,教師批改作文,教師與學生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而教師如何評價,都要等最后才能揭曉。通常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教師逐字逐句批改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延遲性、缺乏創(chuàng)者參與的作文評價顯然對學生的幫助不大。
因此,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式亟需轉變,學生不應該是作文批改與點評的旁觀者,而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作文“點評師”。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進行自評,找出習作中的問題并進行修改。然后在班級進行小組之間互評,揚長避短,學生互相學習互相提高。最后,再由教師進行評價,教師要將問題進行分類講解,對于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要及時地表揚,提高學生寫作的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教師不斷地研究和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還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時俱進,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寫作之路點亮一盞明燈。同時,學生也應不斷地努力、積極動腦,多閱讀、勤練筆,只有在兩者共同努力下,學生的習作水平、寫作能力才能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蔣玉芹.探究如何加強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寫作訓練.新課程導學,2016,(21):1.
[2]王亞聲.中學作文有效教學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