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殘陽
去年國慶節(jié),位于廣深高速上的虎門大橋的車流量達到了17.1萬車次,突破了近年來的歷史最高值,似乎印證了網友們“英雄難過虎門關”的笑談。其實,就歷史上而言,虎門大橋橫跨的虎門炮臺遺址,正是明清時代粵東海防的要塞。因虎門炮臺規(guī)模宏大,看上去固若金湯,素有“金鎖銅關”之稱與“南海長城”之譽。從這個方面來說,“英雄難過虎門關”也算是一種歷史的真實。
虎門炮臺見證了林則徐銷煙的歷史壯舉,也經歷了因清政府腐朽無能、和戰(zhàn)間搖擺不定,最終失守陷落的歷史悲涼,守軍關天培、陳連升等數(shù)千名將士全部壯烈犧牲。在炮臺遺址旁,“節(jié)兵火墳”“義勇之?!?,默默述說著抗爭到底的堅強意志和決心。
粵東的海防重地
虎門位于廣東東莞境內,是從珠江口由水路通往省會廣州的必經之地?;㈤T之外是一個喇叭形的海灣,而從虎門逆流而上,珠江水道逐步收窄,從軍事上看這里正是拱衛(wèi)廣州的門戶,也就自然成了軍事防御的重地。
虎門的軍事價值,在明清時期得到了充分挖掘。明朝政府為了抵御倭寇的侵襲和近代西方殖民者的海上擴張,實施嚴格的海禁政策,在沿海要地設立衛(wèi)所,其中廣東就有9衛(wèi)30所。明永樂年間,政府開始在虎門修筑防御設施,設兵把守。嘉靖年間,為嚴密防范倭寇的進犯,虎門的軍事設施得到了加固。
虎門炮臺并非一個具體的炮臺名稱,而是由修筑在河中小島和兩岸上的一連串炮臺構成的,這些炮臺從清朝嘉慶年間開始大規(guī)模建設,初步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防御陣地。1809年,兩廣總督張百齡以廣東地鄰海洋、防務繁忙為由,同時也是為了應對海盜張保仔,奏請復設水師提督,駐扎虎門,統(tǒng)管全省水師和虎門炮臺。得到朝廷準許后,張百齡籌餉練水師,大規(guī)模招兵買馬,很快就平定了海盜之患。
虎門炮臺雖然規(guī)模宏大,在西方的堅船利炮面前卻不堪一擊。1834年,英國駐華商務總監(jiān)律勞卑,為了恫嚇清政府開放經商,指使軍艦強闖虎門。在交戰(zhàn)中,虎門諸炮臺向英艦連發(fā)數(shù)彈,打死英兵3人,但清軍的幾座炮臺都遭到嚴重損毀,最終英艦抵達廣州黃埔?!奥蓜诒笆录绷钋逭笫苷饎?,道光帝下令撤掉廣東水師提督李增階,調了江南蘇淞鎮(zhèn)總兵、署理江南提督關天培接任。
關天培到任后,經過現(xiàn)場勘查,決定新建一批炮臺,并對現(xiàn)有炮臺進行修繕更新。他親自監(jiān)督鑄造大炮八千斤、六千斤的四十尊,六千斤以下的數(shù)百尊,并分置各炮臺,提高防備能力。
在連續(xù)數(shù)十年的建設中,虎門炮臺形成了由三道門戶構成的軍事要塞,當時被稱呼為“虎門十臺”。其中,沙角、大角炮臺構成了第一重門戶,負責對外海的警戒和防御,防止敵人從海面上的進攻。沙角炮臺位于虎門沙角山頂,建于清嘉慶年間。據(jù)關天培《籌海初集》記載,這個炮臺周長42丈,設有炮洞11個,配大小鐵炮11位,臺門配炮1位,另鑄500斤生鐵炮1門備用。炮臺還建有火藥庫、官廳、官房、兵房等設施。
由于沙角、大角炮臺的炮火距離太遠,不能構成交叉火力,難以封鎖整個洋面,因此沙角炮臺后又改為號令臺。凡外國商船入境,必須停泊在沙角洋面以外,等待水師檢查后才能通過。如有外船企圖闖入,先發(fā)空炮制止,再發(fā)實炮予以警告,如再不聽從,則向該船開炮,并通知各炮臺備戰(zhàn)。同時,在白草山頂建望樓一座,樓前豎一高桿,日夜瞭望。
威遠、鎮(zhèn)遠、靖遠等炮臺,則是虎門要塞的第二重門戶,構成了一個呈“品”字型、互為支撐的堅固體系,牢牢地守住了珠江。其中,威遠炮臺位于威遠島側邊的海灘上,從1835年開始修建。其平面呈月牙形,底層均用花崗巖壘砌,頂層用三合土夯筑,非常堅固。威遠炮臺共有暗炮位40個,露天炮位4個,并設有彈藥庫、碼頭、兵房等設施。靖遠炮臺是關天培新建的,也是所有炮臺中火力最強大的,共安設各類大炮60門。
大虎炮臺則為第三重門戶,設有火炮32門。清軍還在橫檔島、武山之間的江面上,設置木排2排,大鐵鏈372丈,作為攔截敵艦的利器。
整個虎門要塞配置各類火炮383門,形成了由警戒區(qū)、海口區(qū)、側翼區(qū)相互配合的完善的海口防御壁壘體系,成為清光緒年間設施最完整、火力最強大、工事最堅固的海防要塞。
關天培對水師的訓練也很嚴格。他制定了春秋兩操訓練章程,每年二月末、八月初,都會率領士兵到威遠、鎮(zhèn)遠等六處進行實戰(zhàn)演習,操練槍炮。在此基礎上,關天培總結了戰(zhàn)時炮臺的編制數(shù):9臺、10船、426炮、2028人。
欽差大臣的使命
19世紀前期,英國為扭轉對華貿易的不利局面,大肆向中國傾銷鴉片,攫取了巨額利潤,卻導致了中國白銀的大量外流,同時令國民沉溺于鴉片,極大地摧殘了民族精神。清軍官兵中多有吸食鴉片者,就連廣東水師之中也有一部分人占著地利之便,給英國的鴉片船當起了保護傘,收取巨額賄賂。
對于鴉片貿易的危害,當時的有識之士都頗有警覺。湖廣總督林則徐在湖南、湖北力推禁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給道光帝上奏折,直言“鴉片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真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曾經吸食過鴉片,后認清其危害才戒除的道光帝,創(chuàng)紀錄地連續(xù)八次召見林則徐,命令他擔任欽差大臣,節(jié)制廣東水陸各營,到廣州查禁鴉片。
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享受九響禮炮的禮遇。他隨即就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禁煙運動,先是查禁了走私鴉片的中國商人,后又向英國人開展了硬碰硬的斗爭。一開始,鴉片商顛地(Lancelot Dent)、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Charles Elliot)等人以為林則徐只是做做樣子,但當林則徐派兵包圍外國商館、捉拿顛地后,他們只得乖乖地交出了所有的鴉片。英美兩國的鴉片販子,累計交出了20238箱鴉片。加上華人繳納的鴉片,總共238萬斤。
如何徹底處理掉這么多收繳起來的鴉片,就成了擺在林則徐面前的一道難題。他原本計劃將鴉片運回北京銷毀,但又擔心路途中被人更換,經報導光帝同意,改為在廣東就地銷毀??筛挠檬裁捶椒??火燒法只會讓鴉片提純,傳統(tǒng)的“煙土拌桐油焚毀法”會有膏余滲入土中,兩個方法皆不可行。經過廣泛征求意見,他認識到鴉片最怕的是鹽和石灰,最終決定采取“海水浸化法”。
林則徐命人在虎門海灘處挖開兩個長、寬各 46.5米的大池,池底地鋪上大石頭,四周置樁欄板,防止?jié)B漏。每個池的兩側都有涵洞,一個通海水、一個通清水。銷煙時,先將池子儲滿清水,加入鹽鹵,將鴉片切成四瓣投進池中浸泡半日,隨后加入整塊燒透的石灰,遇水后石灰迅速沸騰,將鴉片燒化。池上鋪有木板,由士兵和民工在現(xiàn)場不停地攪拌,讓鴉片充分稀釋、融化。等退潮時,就打開涵洞,把處理完的渣滓排入大海,再用清水沖洗干凈。
6月3日,虎門銷煙正式開始。林則徐在銷煙池旁邊搭設了觀禮臺,廣東省的軍政官員盡數(shù)出席,并向各界市民和外國商人進行開放。一些外國商人、傳教士不相信中國官員有辦法能夠徹底銷毀鴉片,都跑來實地求證,林則徐干脆把他們拉到池邊看個究竟。他們觀看整個過程后,都心悅誠服,脫帽向林致敬。事后,傳教士裨治文這樣寫道:“我們已經反復檢查銷毀過程的一部分,他們在整個工作進行時的細心和忠實的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會比執(zhí)行這項任務更加忠實的了?!币恍┩鈬襟w紛紛對銷煙進行了報導。英國鴉片商人則是全部拒絕出席活動,以示對“侵占英國商人財產”的抗議。
銷煙活動一直持續(xù)到6月25日才宣告結束。在23天時間內,虎門海灘一次次升騰起濃濃的煙霧,貽害無窮的毒品被徹底毀滅,最后只剩下8箱作為樣品送到京城,并在北京被銷毀。道光帝給了林則徐毫無保留的稱贊——“卿之忠心愛國皎然于域中化外矣!”林則徐過55歲生日時,道光帝還親筆書寫“?!薄皦邸倍值拇罂瑱M匾,差人送往廣州,以示嘉獎。
虎門銷煙是林則徐一生中最光輝閃亮的時刻,一度是他最大的功績,后來卻成了他官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成了他最大的“罪過”。同一事件卻得出如此截然不同的評價,歷史的殘酷不免讓人唏噓。背后的原因,就是那個立場搖擺不定的道光帝。
不對稱的戰(zhàn)爭
虎門銷煙一役,令大清上下沉浸在一片獲勝的喜悅之中。然而,查禁鴉片中遭受慘重損失的英國人,絕不甘心就此承認失敗。在遙遠的英倫三島,出兵中國的聲浪越來越高。1939年10月1日,英國內閣會議以中英貿易受阻、英國臣民生命受到威脅為借口,決定派遣一支艦隊前往中國,并訓令印度總督予以合作?!苞椗伞蓖庀喟望溩馂榇祟l頻調兵遣將,將分散在英國、南非和印度等地的海軍力量予以集中,向中國集結。
中英雙方的軍隊,在這一階段頻繁爆發(fā)小規(guī)模戰(zhàn)斗。1839年11月,關天培指揮水師,與英國兵船“土密”號和“華倫”號,在穿鼻洋發(fā)生激戰(zhàn),以死傷數(shù)十人的代價,將英艦趕跑。
1840年1月,林則徐根據(jù)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遠斷絕和英國貿易,這進一步加劇了中英之間的沖突。2月,英國任命喬治·懿律為英國全權代表和海軍統(tǒng)帥。4月,英國國會經過激烈辯論后,通過了對華采取軍事行動的決定。6月28日,懿律率領由數(shù)十艘軍艦和4000名士兵組成的“東方遠征軍”封鎖了珠江口,宣告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
然而,面對已經到來的戰(zhàn)爭,林則徐產生了很大的戰(zhàn)略誤判。在他上報道光帝的奏折上說:“伏查英夷近日來船,所配兵械較多,實仍載運鴉片?!蓖瑫r,他還認為英軍只是海軍實力較強,陸軍士兵的腿綁得很緊,蹲都蹲不下來,根本沒辦法打仗,不足為懼。就連相對思想開明的林則徐都是如此認識,當時清朝官員的眼界和視野也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虎門炮臺防守嚴密,來勢洶洶的英軍眼看占不到多大便宜,于是只留下少數(shù)軍艦封鎖珠江口,其他軍艦則揮師北上,于7月攻占定海,8月抵達天津大沽口。面對英軍的堅船利炮,道光帝的態(tài)度發(fā)生動搖,決定允許通商且懲辦林則徐,以求換得英艦南撤,并派直隸總督琦善南下廣州與英人談判。此后,林則徐因銷煙挑起中英沖突的“罪行”被革職,后來還被從重發(fā)配至新疆伊犁。
眼看著談判久久沒有效果,為了對琦善施壓,1841年1月7日清晨,英軍3艘軍艦發(fā)起了對沙角、大角炮臺的突襲。雖然清軍守軍拼命向海上之敵發(fā)起炮擊,但對于其側后翼的防守卻極為薄弱。在軍艦正面強攻的同時,還有4艘英國武裝輪船帶著小船運送陸軍從穿鼻灣登陸,在漢奸帶路下登上山頂,架起3門野炮,從上往下轟擊炮臺沙角炮臺。
駐守炮臺的清軍腹背受敵,副將陳連生指揮守軍用地雷、火炮奮力抗擊,彈藥消耗完后又使用弓箭射擊,最后舉著腰刀沖鋒陷陣,不幸中彈犧牲。他的兒子陳長鵬看到父親陣亡,悲憤不已,沖進敵群奮力砍殺,先后受傷10余處,最后投海自盡。陳連升部下百余名官兵大多戰(zhàn)死,炮臺被毀壞,11艘各類船只沉毀。戰(zhàn)后,當?shù)厝罕妼?5名外地籍貫的官兵合葬于白草山麓,題名“節(jié)兵義墳”。陳連生的坐騎被英國人抓去香港,相傳該馬日夜悲鳴,遙望對岸絕食而死,時人稱為“節(jié)馬”。
1月8日,英軍抵達虎門要塞的第二道門戶,威脅進攻廣州。嚇破了膽的琦善,很快答應了英國人的要求,私下簽署了包括割讓香港在內的《穿鼻草約》。因割地超過了道光帝的容忍底線,琦善被革職,該條約也未能產生法律效應。
慘烈的犧牲
1月27日,當英軍占領沙角、大角炮臺的消息傳到北京,道光帝大為惱火,決定對英國宣戰(zhàn)。其后,他委任御前侍衛(wèi)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戶部尚書隆文、湖南提督楊芳為參贊大臣協(xié)助,前往廣州主持抗英軍務,并從全國各地調兵遣將。在奕山到廣州前,由琦善繼續(xù)指揮清軍作戰(zhàn)。而得知清政府拒絕割地之后,英軍也準備繼續(xù)對清軍發(fā)起進攻,進一步加強軍事壓力。
在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的關鍵時刻,關天培認識到了炮臺側后方空虛的問題,加緊在武山側后的三門水道修筑炮臺,在威遠炮臺南側修建沙袋炮臺,在各處炮臺后側添加兵勇,以此防備敵人從后方發(fā)起偷襲。清軍士兵因為沙角等炮臺的丟失而士氣低落,關天培把自家財物分贈給將士,激勵起他們的抵抗決心。面對強敵,關天培也預感結局兇多吉少,于是派人將廣東水師提督官印送回廣州,并把自己的舊衣服和掉落的牙齒裝入一只木匣,寄回江蘇淮安老家以示訣別。
經過一番準備后,2月25日,英軍再一次發(fā)起進攻。他們早就探明,雖然虎門防守極為嚴密,但在第二重門戶中,卻有一個凸出來的不設防小島,即下橫檔島,于是當即派兵登陸占領該島,架設炮位。這樣一來,第二重門戶的多個炮臺,都進入了英軍的火炮射程之內。客觀來看,這是關天培在炮臺規(guī)劃中的重大失誤。
26日一早,激戰(zhàn)全面展開。以江中幾個小島為分隔,分為左水道和右水道,清軍的炮臺主要集中在右水道,他們也等著在右水道與英軍決一死戰(zhàn)。沒想到英軍使出了一招“避實就虛”,先從左水道繞至江中小島上的橫檔、永安炮臺后側,向守軍猛烈發(fā)炮。雖然清軍擊退了一波沖擊,但漲潮后英艦又蜂擁而至,幾個島上炮臺很快就全部陷落了。特別是橫檔炮臺的守軍彈盡糧絕,集體投井殉國。戰(zhàn)后,民眾集其遺骨葬于上橫檔島,碑上有“義勇之冢”四字。
占領橫檔、永安炮臺后,英軍調轉炮口方向,在軍艦的配合下,集中火力攻打右岸火力最強大的威遠、靖遠、鎮(zhèn)遠三炮臺。關天培當時在靖遠炮臺坐鎮(zhèn)指揮。他當即命令幾個炮臺向敵軍發(fā)炮還擊,打退敵人一次次的進攻。在作戰(zhàn)中,他身上十多處受傷,卻依然屹立陣前,打到緊要處還親自上陣點燃火炮。然而,當日下午,忽然下起大雨,清軍的火炮滲水難以發(fā)炮,一下子失去了作用。英軍隨即發(fā)起猛攻,雙方陷入了肉搏戰(zhàn)。關天培揮舞手中佩劍,與闖入炮臺的英軍殊死搏斗,其左臂被敵人砍傷。就在他忍受劇痛、繼續(xù)戰(zhàn)斗之時,一發(fā)炮彈在他身后爆炸,彈片洞穿了他的胸膛。關天培就此壯烈犧牲。不久后,道光帝御制祭文,祭奠關天培,并給他忠節(jié)謚號,入祀昭宗祠,后又在虎門建立祀關天培專祠,予以厚葬。
英軍占領靖遠炮臺后,調轉炮頭攻打威遠炮臺,潮州總兵李廷鈺手下傷亡慘重,又苦苦等不來援兵,于是率眾撤退,很快威遠炮臺也陷落了。就這樣,僅一天的功夫,虎門要塞的核心陣地都落入了英軍之手。英國軍艦突破虎門要塞之后,耀武揚威向著廣州進發(fā),讓清朝從上到下的許多官員都嚇破了膽。5月底,奕山在廣州城豎起白旗,向英軍投降。
關天培指揮下的虎門要塞之所以會輸?shù)萌绱藨K烈,既是因為清朝和英國雙方武器裝備的極大差距,更是因為作戰(zhàn)思想的差異。他不懂得英軍采取的陸海軍協(xié)同進攻、搶奪制高點從側后襲擊、運用野炮等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戰(zhàn)斗思想,虎門諸炮臺之間雖能形成簡單的配合,但大多時間都在陷入了各自為戰(zhàn)的境地。這也是清朝軍官們很難克服的時代局限性。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虎門作戰(zhàn)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軍民的抗爭決心,拖延了英國侵略者進犯廣州的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英軍的囂張氣焰。
反復的毀滅與重建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虎門要塞的多個炮臺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后,清政府立即組織對炮臺進行了重修。從1843年起,沙角炮臺不但組織了修繕,還進行了擴建,炮位遍及沙角灣的各個角落,形成了捕魚臺等新的炮陣地。同時,威遠炮臺、南山炮臺、鎮(zhèn)遠炮臺等也得以重建。
1856年,英軍借口“亞羅號事件”,挑起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為了逼迫兩廣總督葉名琛就范,10月23日,英國3艘軍艦闖入虎門???,對炮臺發(fā)起炮擊。葉名琛起初認為英艦只是虛張聲勢,在戰(zhàn)備上無所準備。時任廣東水師提督吳元猷因沒有接到葉的命令,不敢下令攔截。駐守虎門的清兵也缺乏抵抗意志,有的等待觀望,有的未戰(zhàn)先逃,結果沒有放一炮,眼睜睜看著敵艦闖入了內河,向著廣州進發(fā)。
11月12日,剛把廣州城內外諸炮臺毀壞一空的英軍軍艦,順著珠江向香港進發(fā),抵達虎門地段時,從上游襲擊橫檔炮臺,經過一個多小時炮戰(zhàn)之后,英軍登陸炮臺,守軍紛紛潰逃,大炮全部落入敵軍手中。第二天,英軍用橫檔炮臺的大炮,向東岸的威遠、鎮(zhèn)遠和靖遠炮臺發(fā)起炮擊,無心抵抗的清軍很快丟盔棄甲,倉惶逃跑。就這樣,復建僅10多年的虎門要塞,又一次遭遇了毀滅。而且在作戰(zhàn)中居然直接被敵艦闖入,可見這道門戶已經是形同虛設了。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清政府再次投入巨資,繼續(xù)組織修繕虎門諸炮臺。其中,威遠炮臺、鎮(zhèn)遠炮臺于1882年,由兩廣總督張樹聲奏準修復;沙角炮臺于1883年,由兩廣總督曾國荃主持修復;南山炮臺,于1895年修復。
1949年后,我國對虎門炮臺的遺址進行了保護并向游客開放,成為民眾了解百年屈辱歷史、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教育基地。在炮臺附近,還興建了鴉片戰(zhàn)爭博物館、虎門林則徐紀念館、海戰(zhàn)博物館等,并有林則徐銷煙池等重要文物,共同營造了濃郁的歷史氛圍。同時,這里還是禁毒的重要宣傳陣地,人們通過親眼目睹鴉片帶來的種種危害,更能夠激發(fā)禁煙的動力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