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勇
摘要:班級是學校一個群體,和其他群體一樣,其內(nèi)部存在著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本文著重分析了“非正式群體”的形成、分類,并針對各類“非正式群體”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對應管理措施,區(qū)別對待,從而更好利用其積極因素、盡量消除其消極因素,使班級管理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guān)鍵詞:非正式群體;引導;教育;學習
中圖分類號:D6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241-01
學校是一個大集體,班級、團隊以及各種學習小組,是學校統(tǒng)一領(lǐng)導下有小集體,是正式群體。當這些小集體不能滿足不同個體的需要時,非正式群體便自然產(chǎn)生。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等。在一個學校大集體里出現(xiàn)一些,甚至眾多的非正式群體,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F(xiàn)象,關(guān)鍵在于要做好這些小群體的工作。學生的思想工作主要由班主任去做,做好非正式群體的工作,既有利于班風的建設(shè),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1.“非正式群體”的形成
非正式群體的形成是多種多樣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心理因素。有的是由于有共同興趣和愛好而聚集在一起;有的是由于有共同的追求或相似的生活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有的是由于有對人、對事物的看法相同有共同語言而聚集在一起。二、時空因素。即由于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活、學習時間和地點,客觀上使他們聚合在一起。三、外部環(huán)境因素。即學生主觀上以處的社會、家庭、學校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使他們聚合在一起。形成學生非正式群體的原因,有時是某一方面因素的作用,有時候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于的結(jié)果,了解清楚非正式群體形成的因素,才能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工作。
2.非正式群體的類型及其工作特點
2.1 非正式群體的類型
對于非正式群體,按它對學校班級組織的影響,可把它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積極型。這類小團體與集體組織關(guān)系密切,步調(diào)一致,往往成為正式群體的骨干,對集體的各項工作起積極作用。二是消極型。這類小群體與學校的正式群體持對立態(tài)度,具有一種逆反心理,常常違背學校的要求,往往成為集體的“敵人”。三是中間型。這類小群體對集體的要求既不十分積極,也不持反對態(tài)度,有時也會做出一些努力,偶爾也有些消極,但對集體影響不大。
2.2 非正式群體的工作特點
(1)非正式群體工作的重要性。積極型的非正式群體,由于它不是一個嚴密的組織,沒有組織的規(guī)章制度,加上學生的思想容易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保護,容易使個別成員,甚至整個群體由積極型向中間型或消極型。對于中間型的群體,如果沒有及時做好思想工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這樣的群體過多,將影響整個在集體的學習氣氛和精神面貌,出現(xiàn)整個學校學習氣氛不濃,整體教學成績也難以提高。消極型的群體雖然不多,但它對班集體,甚至整個學校環(huán)境破壞力較大,做好消極型群體的工作更加不容忽視。
(2)非正式群體工作的艱巨性。每個班級都有多個非正式群體,群體中成員的思想又千差萬別,做好非正式群體的工作必須先了解清楚各個群體,和群體中各成員的家庭背景,做好各個群體的思想工作,還要做好每個成員的思想工作,甚至要進行長時間跟蹤家訪,工作是非常艱巨的。
(3)非正式群體工作的長期性。做好非正式群體的工作,主要以思想教育為主,而思想教育工作,對每個群體成員的思想必須作長期的跟蹤和引導,隨時隨各成員的思想變化調(diào)整自己工作的方法和目的,這是一項長期而十分艱巨的工作。非正式群體的工作是重要而艱巨的,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有正確的方法。由于每一種類型的群體,都有相當強的聚合力,做起事來有較大的影響力。比如,有時正式群體做不來的事,積極型的非正式群體可能做得很好,一個消極型的非正式群體稍有動作,可能會影響整個集體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對不同類型的非正式群體工作要根據(jù)其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
3.“非正式群體”的應對策略
(1)積極型的非正式群體在學校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認真刻苦,思想表現(xiàn)好,成員間團結(jié)互愛,經(jīng)常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對班級的各項工作認真負責,出色完成各種任務。對這類型群體,班主任進行重點保護,對其骨干成員可以委以重任,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班和學校的各種集體活動。對群體中未經(jīng)推舉而由成員心理認可的小頭目,要經(jīng)常了解他的思想情況,正確引導他做好班集體的工作,讓他在班中樹立更高的威信,指導他如何把更多的同學團結(jié)在他所在群體的周圍,從而建立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一個不管多好的學生,免不了偶爾會犯一些小錯誤,甚至是大的錯誤,對于積極型非正式群體中的學生也不例外,遇到這種情況,班主任不能由于其平時表現(xiàn)較好而縱容包庇,不以為然,而應該客觀地批評指正,幫助其改正錯誤,并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鼓勵他們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2)中間型的非正式群體,由于其成員思想覺悟不高,學習不夠勤奮,上進心不強,加上中學生的思想工作容易動蕩,其思想變化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班主任要主動與此類非正式群體的成員分析社會現(xiàn)狀和發(fā)展形勢,讓他們參加各種有益的集體活動,利用各種有利因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整個群體向有益的方向發(fā)展,防止其成員轉(zhuǎn)化為消極型群體成員。
非正式群體工作中一般都有一個較權(quán)威的小頭目,群體中各成員的思想較復雜,性格剛強而偏激,工作方法不好,往往容易與教師之間產(chǎn)生抵觸情緒,使工作陷入疆局。因此,做好工作首先要摸清每個成員的思想狀況,家庭環(huán)境和其它社會環(huán)境。摸清頭目或主要成員與其它成員的心理認識差異,在正確思想工作的基礎(chǔ)上進行瓦解工作。其次,幫助每個成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大量的思想工作,增強每個成員的法制觀念,逐步引導每個成員向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除此以外,對于消極型的非正式群體,即使解散后,也不能放松對其進行思想教育,要堅持對原來的成員進行重新組合,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諸定國.《“反班級型非正式群體”的探索》[J].《教育與管理》,1997年04期.
[2]周永平,袁婷.《學生“非正式群體”在建設(shè)和諧校園中的作用》[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年04期.
[3]高語恩.正確認識和對待中學生中的非正式群體》[J].《河北教育》,198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