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敏
【摘 要】在使用2016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在如何有效應對新老教材的不同之處和如何充分開發(fā)使用現有的有限資源這兩個方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例,介紹教學經驗。
【關鍵詞】2016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新教材;有效應對不同之處;開發(fā)使用有限資源
筆者從2016年秋季開始使用2016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新教材進行教學,在一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特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與各位同行進行交流探討,望不吝指正與批評。
一、如何有效應對新老教材的不同之處
筆者首先對比了新老兩套教材的單元標題,發(fā)現新教材每一單元的標題都與老教材有了不同的表述,新教材明確了每一單元所述的歷史時期,對每一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的表述更加科學、準確,這就體現出新教材較之老教材,更為強調時序性,更為強調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因此,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住每一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和對歷史發(fā)展線索的整體感知,筆者在設計教學課件的時候,在每一課的課題前都出示了所在單元的單元標題,通過重復強調的方法來加強學生的記憶。
而通過對新老教材課目的對比,筆者發(fā)現教材內容的總量是有所減少的,但為使歷史發(fā)展線索更為清晰,更客觀地反映歷史進程,新教材適當增加了一些內容。如:一些朝代的歷史,例如東漢、兩晉、五代時期的內容,使中國古代史的發(fā)展得以貫通,前后相連。為此,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充分利用朝代時序表、時序圖、時間軸等多種形式來幫助學生記憶歷史發(fā)展的線索。比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起始課第9課《秦統一中國》這一課的導入時,繪制了如圖一所示的時間軸以此來回顧之前所學的第二單元的時序,進而再引出新單元的內容。再如在七上第四單元的教學中,筆者多次借助如圖二所示的時序表來跟同學們理清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紛繁復雜的政權更迭、分立的情況。又如在七年級下冊的第5課《安史之亂和唐朝的衰亡》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多次使用了如圖三所示的時序圖來展現整個唐朝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把握唐朝是如何一步步從建立走向鼎盛再轉而由盛轉衰直至最終滅亡的。通過這些時序表、時序圖、時間軸等的使用、繪制,學生對歷史發(fā)展的線索有了更加直觀形象的認知,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
除了增加了一些朝代的歷史以外,新教材中還增加了一些反映歷史上社會矛盾和階級沖突的史事,如東漢、隋末、唐末、元末和明末的農民起義等。對于這部分內容,筆者認為應該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尤為注意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例如在七下第16課《明朝的滅亡》這一課最后的教學部分,筆者結合之前分析過的明朝滅亡的原因中有一點是由于政治的腐敗造成的,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反腐敗的講話:“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眮磉M行情感的提升,同時聯系了當時的熱播反腐劇《人民的名義》,用歷史來警示現實,告訴同學們對于腐敗問題,我們應該要時刻警鐘長鳴!通過類似的引導,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新老兩套教材中的不同之處還有很多,篇幅所限,筆者只是從較為宏觀的角度來進行了對比并介紹了一些自己的應對方法,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二、如何充分開發(fā)使用現有的有限資源
由于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年,我們教師現有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只有教材、教參、圖冊和課標這些資源,因此如何開發(fā)使用好這些有限的教學資源就成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障。
1.教材。2016年部編版新教材的內容主要分為課文和輔文兩部分。課文是教材的主體部分,一般是根據課題分為相關的三個子目,分別敘述基本的史事。每課的課文大約在1000字內,全以大字形式呈現,以使課文更為通暢。除了課文以外,新教材每一課都設置了課文前設、課文旁設和課文后設三個部分的輔文內容。課文內容自然是教學的重點內容,對于這一資源的使用,筆者在此不予贅述,而是以七上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的教學實踐為例,來談談筆者是如何充分使用教材的輔文內容的。在教學中,筆者利用了書本P48的材料研讀來分析秦代刑法嚴苛的特點,而為了分析劉邦能夠戰(zhàn)勝項羽的原因,則使用了P50的材料研讀所提供的史料,同時又補充了《史記·項羽本紀》中一段的史料“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眮磉M行全面客觀的分析。部編版新教材中提供的輔文部分的資源非常多,我們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充分合理的使用好這些資源,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2.教參。教參是一種輔助教輔資料。教參是教材編寫者教育教學經驗的結晶,給教者提供了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各項教學目標,分為如下七個板塊:課標解讀、教材分析、教學建議和案例、板書設計、問題解答、課堂活動與學業(yè)評價建議、教學資源。這些板塊都可以給我們的教學提供非常多的幫助,特別是教學資源這一板塊中的很多原始材料可以用于教學中來突破重難點。例如筆者在講到七上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這一課P29的相關史事中提及“尊王攘夷”的口號時,就使用了教參P79提供的出自《左傳·閔公元年》中的材料: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宴安鴆毒,不可懷也。《詩》云:“豈不懷歸,畏此簡書?!蓖ㄟ^對這段材料的解讀,使學生認識到尊王攘夷這一口號在當時起到了團結華夏諸侯的作用,然后再結合其他相關史料,來分析P29的問題思考部分設置的問題,即: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利弊?教參中可用的資源還有很多,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研讀和開發(fā)。
3.圖冊。中學歷史教學圖冊是歷史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與教材內容相輔相成,骨肉難分。它既直觀形象地展現了歷史面貌,又激發(fā)了學生學史的興趣,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及對學生各種技能的培養(yǎng)。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圖冊意識,充分利用圖冊中提供的資源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如七下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fā)展》這課內容很多,筆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地圖冊上提供的相關地圖,比如講授海外貿易發(fā)展這一子目的內容時,筆者就使用了地圖冊P23的《宋代海外貿易》示意圖,讓學生進行觀察,來找出當時的大商港以及商船所到達的范圍,這樣不用教師多作講解,學生就能直觀的掌握宋代海外貿易發(fā)展的兩大基本知識點了,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4.課標。2016部編初中歷史新教材是依據2011年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而編寫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們一定要研究課標,用好課標,吃透課標。筆者在每次備課前都會充分研究課標,結合教材內容,來確定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例如,筆者在七下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的備課過程中,先參閱了課標,確定了本課的第一個學習目標,即:通過軍機處的設置,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認識君主專制在清代的極端強化。然后結合教材內容,又確定了本課的另兩個學習目標,即:通過清代中期以來的腐敗現象和閉關鎖國政策,了解中國開始落后于世界發(fā)展潮流;通過本課學習,認識當代我國走中國式民主道路的正確性和必要性。筆者認為只有充分使用好課標這一資源,才能確定教學目標,從而才能據此來開展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以上就是筆者在使用2016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新教材的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粗淺經驗,僅供各位同行探討、指教,筆者也將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對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的使用,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反思,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湯曉娟.《中學歷史教學中新圖冊的活用》,《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下卷)》,2007
[2]《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
[3]王月龍.《淺談怎樣備好初中語文課》,《教育創(chuàng)新學刊》,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