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
【摘 要】初入學兒童的美術課堂,借助于兒童游戲的天性,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但這份熱情和興趣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需要教師微彰兼顧、剛柔并施、持之以恒的呵護和和維系。需要教師帶著孩子從課堂傾聽到材料準備,從執(zhí)筆運線到造型表現(xiàn)的日常的美術教學中反復運用,逐一落實,使之成為植根與人的潛意識的習慣,才能滿足孩子成長中對美的需要。
【關鍵詞】習慣;潛意識;長效機制
一、知微知彰——掃描初入學兒童美術課堂習慣現(xiàn)象
現(xiàn)象一:“不會傾聽”的苦惱
在一片熱鬧的喜歡聲中,如果教師理性的觀察美術課堂會發(fā)現(xiàn),在教師講課的時候師生互動很熱鬧,可總有幾個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或是剛提出作業(yè)要求時,學生急于表現(xiàn),無暇顧及教師的講解,結果到了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時,才發(fā)現(xiàn)問題多多,“可不可以這樣”“可不可以那樣”“這怎么辦”“那怎么辦”諸如此類的提問聲此起彼伏。
現(xiàn)象二:“材料沒帶”的無奈
上課鈴聲響,老師開始上課了。下面總有些同學忙碌著找學具——水彩筆、美術書、剪刀、膠水……找不到、忘了帶、就開始借,教師允許吧,學生會“借勢兇猛”,后患無窮;老師不允許呢,孩子們會心有不甘就偷偷的借。好不容易借到了,老師課也上完了,要動手操作了吧,具體要求也不清楚,有的工具你也要用,我也要用真是惡性循環(huán),課堂效率無從談起。
現(xiàn)象三:“不教而教”的迷茫
美術教學中不乏有“培養(yǎng)兒童的個性和獨創(chuàng)性至上”的觀念,所謂“每個兒童都天生具有藝術家的素質……給孩子一支筆,他就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笔沟妹佬g課堂上教師生怕壓制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力,不敢理直氣壯地對學生進行美術學科性雙基指導。在課堂中學生不斷的體驗在各種媒材和變換著的教學內容中,教師期待著學生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靈感的迸發(fā)。美術作業(yè)品種繁多,數(shù)量可觀,也有一些獨巨匠心的好作業(yè)。但學生對教學內容往往停留在“走馬觀花”的階段,而材料的頻繁變換搞得師生都“疲于應付”,以致最后的教學效果總覺得“浮于表面,深入不夠”。
筆者的觀點:培養(yǎng)兒童的個性和獨創(chuàng)性固然重要,但僅靠變換材料和教學內容來刺激孩子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往往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如能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根據(jù)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逐步落實美術學科體系和文化傳承。并以此為支撐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兒童的個性和獨創(chuàng)性,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更有利于孩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知柔知剛——應對初入學兒童美術課堂習慣策略
看到了問題,在教學中嘗試著解決的方案,開學初比較關注的做法是:
策略一:“及時報”,仔細傾聽,按需養(yǎng)成。
由于年齡的因素一年級的學生無意注意比較頻繁,相對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一有風吹草動他們的思維便飛到了課堂之外,或者是他們過于專注他們所感興趣的事情而忘記了自己是在上課。
也因為美術學科的包容性很大,同樣一個教學內容的表現(xiàn)方法是多元的。可能在教師最初提出教學內容時,學生根據(jù)固有的經驗,已有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并滿足于此從而消極抵觸教師新知識,新方法的引入。而忽略了課堂教學中對新知識的學習,觀注留于表面,不再深入,出現(xiàn)“眼高手低”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傾聽不認真,后果很嚴重”,我想認真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會“水到渠成”得多。我在第一節(jié)課走進教室時,就把這一習慣的行為訓練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它是教學有效開展的基本保障。我就特意放慢節(jié)奏落實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練習。根據(jù)事例提出傾聽的重要性,習慣的養(yǎng)成不可能立竿見影,提出了傾聽重要,但要把它變成實際的行動則需要不斷的重復。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我就設計了“擺放學具”“粘貼表格”等這種讓傾聽的內容馬上從行為中表現(xiàn)出來的練習。在這種“及時報”式的行為重復活動中,讓傾聽的習慣在孩子的潛意識中逐漸生根。
策略二:“建章立制”,材料準備,督促養(yǎng)成。
1.提前泄露“興趣點”
我始終認為能長期帶齊材料的同學就是一個美術學科不折不扣的“愛好者”。因為沒有對美術學科有那么一些學習的期待的話這一系列的準備是難以長期堅持的,就算迫于老師的監(jiān)督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興趣的激勵真的不容忽視。我的做法一般是在前一個內容結束后一定不忘泄露一下下一節(jié)課的趣味點,目的就是引起學生的學習期待。為麻煩的材料準備歷程做上一些鋪墊。
2.細心探討“準備法”
孩子年齡小,家里幾代人為著孩子轉,孩子的自理能力可想而知。教師對學生的工具如何攜帶和保管方法的細致指導非常有必要。諸如準備一只美術用具專用袋,水彩筆下筆要輕,畫好及時蓋好筆蓋,油畫棒拿筆要低,不然筆頭容易斷;學具放在左上角,操作場地要大些;工具分類放入工具袋;整理書包時按需要準備學具。并且養(yǎng)成珍惜學習工具,知道感恩的優(yōu)良品質。養(yǎng)成善于整理學習用品的好習慣。
別看孩子年齡小,單純的說教很難直根于他們的內心,我認為只有方法和后果同時放在學生面前,方法才能在他們的內心得到認可。
為了方便學生更好的準備材料我的課堂一定有一張貼在書上的《美術材料準備表》(如圖4),教師在美術課下課前一定會明確提出下節(jié)課的材料準備要求,還要督促學生把準備材料的序號填入表格中特定的空格中,有時還要請同學互為檢查,確保填寫的準確性。以便整理書包時有據(jù)可查。如遇上特殊情況需要家長的幫助我會通過校訓通直接和家長聯(lián)系。
策略三:“抓起點”,重組教材,有序養(yǎng)成。
我們使用的教材是根據(jù)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精神編排的,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同時由于美術學科特點,它的編排次序沒有很強的邏輯性。
教學側重點的落實需要課程安排的依托。在具體的課堂實施中根據(jù)我對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的教學習慣,以及學?;顒訉嶋H我把一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的教學內容做了調整?,F(xiàn)就繪畫單元習慣養(yǎng)成為例,談談具體的做法。
針對新入學兒童已有的繪畫經驗不同,結合始業(yè)教學提出的常規(guī)。我沒有直接安排造型練習而是就“畫線”“涂色”這些繪畫最初的技能逐項和孩子們進行嘗試。放低了起點便于課堂運作習慣的鞏固和新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稱為“繪畫預備期”單元的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策略四:“巧激勵”持之以恒強化養(yǎng)成
1.點滴強化積累法
任何一個行為的定型,需要一定力度的督促,更需要正面的引導。我在日常的課堂上,總想建立一個比較合理,又操作便捷的課堂激勵體系。讓點滴進步都能得到肯定,在習慣形成的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可以起到一個“好行為”積累的作用。我目前嘗試用的方法是比較迎合一年級學生的彩色花和五角星的激勵法。彩色花是我自己做的,它色彩鮮艷,富有變化,作為獎品本生就能刺激學生的眼球,所以我把它當做隨時性的,對學生好行為的肯定,對其他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引導。它的作用是短時的,但我也建議學生把它收藏在粘貼在美術課本扉頁的材料準備表格里,到學期結束我們把它和作業(yè)成績一起結算。五角星是我評定學生成績的評價方法,一般我在學生的作業(yè)中會按作業(yè)的操作步驟分階段提出要求,在課堂上學生繪畫時我就逐個看過去,邊看便肯定,邊提改進的方法??隙ň驮谧鳂I(yè)右下角學生署名的邊上小小的打上五角星,有不足的如果下次看到改進了再補上五角星,一個、兩個或多個按同學的作業(yè)質量而定。如有的作業(yè)沒法保存,我就把學生成績打在材料記錄表上。這些在期末學生畫冊裝訂好后都是學生“好習慣”的見證。
2.多種平臺展示法
美術知識的習得,如果能在生活中得到使用,更能讓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恰巧剛完成涂色練習就碰上學校開一年級家長會,需要制作學生座位牌,我就借機把上一次的涂色練習用上了,還帶著同學大大的寫自己的名字,裝飾效果不錯。我們說好開好家長會后再把它收藏起來等學期結束時作為自己繪畫集的封面,孩子們可高興了。
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沉浸其中固然重要,但學以致用更能激起他們的成就感,在教學中我總是不遺余力的展示學生的作業(yè)。如:送學生作品去比賽、學校出畫冊、把優(yōu)秀課堂作業(yè)在學校櫥窗里或在博客里展示出來,不光是因為學以致用,更是“因為需要才有動力學好”。
結束語
一件事、一個人能否成功,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成效如何?往往在于能否堅持不斷,能否堅持到底,所謂“水滴石穿”。人們往往把這歸之于“意志”,其實,有一種比“意志”輕松得多的好方法,那就是讓習慣植根于你的潛意識。
【參考書目】
[1]魯?shù)婪颉ぐ⒍骱D?對美術教學的意見[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年
[2]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
[3]貝帝·愛德華.象藝術家一樣思考[M].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