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
不久前,一只來自日本的小青蛙隨著《旅行青蛙》游戲而爆紅于網(wǎng)絡(luò)。游戲中的小青蛙能適應(yīng)各種冷熱不同的環(huán)境,喜歡到處探險,它究竟是哪種蛙呢?
既然游戲出自日本,那我們就先從日本的青蛙入手找找看。游戲中的小青蛙除腹部外,身體其余部位以綠色為主,符合這樣條件的青蛙在日本有7種,包括5種樹蛙和2種雨蛙。這其中只有日本雨蛙可以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生存,擁有到處探險的體能資本,所以游戲中的小青蛙很可能就是它了。
日本雨蛙也叫遠東雨蛙或東北雨蛙,從它們的名字上不難看出,這是一種分布范圍很廣的青蛙,除了日本外,中國東北部、朝鮮、蒙古,以及俄羅斯東部地區(qū)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日本雨蛙雌性體長3.1~5.1厘米,雄性2.7~4.95厘米,大多數(shù)的體色為草綠色,也有深綠、灰褐、藍灰等顏色的個體,顳部(眼睛后方)、眼睛和鼻子之間、身體兩側(cè)長有黑褐色斑紋。它們喜歡匍匐在水稻葉等闊葉植物的葉子上,通常在傍晚時分捕獵。
雖然名為蛙類,但如果依照肩帶類的劃分標(biāo)準(zhǔn),包括日本雨蛙在內(nèi)的所有雨蛙科動物的肩帶(胸部左右兩側(cè)的烏喙骨)都不愈合,是和蟾蜍一樣的“弧胸型肩帶”,因此也屬于廣義的蟾。
除了日本雨蛙,在日本生活的另一種雨蛙是哈氏雨蛙,它們居住在較為炎熱的琉球群島,體色也以草綠為主,但鼻子和眼睛間的斑紋較淺。
如果現(xiàn)實中真的有日本雨蛙來到中國,它能否找個親戚家落腳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國雨蛙頭部短寬,面部有較寬的淺褐色條紋,背部為綠色,身體側(cè)面和腹部則以黃白色為主,俗稱“綠猴”。中國雨蛙雄性平均體長3.15厘米,雌性3.35厘米,體形略小于日本雨蛙。它們棲息于中國長江以南地區(qū),我國臺灣和越南也有分布。它們喜歡在灌木叢、蘆葦叢等水生植物附近安家,在黃昏或黎明時分出來捕獵,各種蚊子、金龜子、象鼻蟲等小昆蟲是它們的最愛。雌性中國雨蛙通常在每年四五月間的雨季后繁殖,一次產(chǎn)卵至少超過200枚,大約一個月后卵就會長成幼蛙。
除了中國雨蛙,中國華西地區(qū)還生活著華西雨蛙,雌雄平均體長分別為4.1和3.6厘米,和中國雨蛙比起來,它們的嘴巴邊緣沒有細線紋,橫紋不明顯,側(cè)面皮膚顏色也相對灰暗。
和日本雨蛙占據(jù)日本全境不同,中國雨蛙只擁有南方的半壁江山。在中國分布最廣的是蛙科側(cè)褶蛙屬的黑斑蛙,是我國最常見的青蛙種類,俗稱“田雞”“坐魚”,從黑龍江到廣東嶺南的廣大地區(qū)都有它們的蹤跡。黑斑蛙體長6~7厘米,不同個體的背部顏色不盡相同,主要有淺綠、深綠、黃綠等幾種。它們從頭頂?shù)酵尾坑幸粭l貫穿后背的中線,兩側(cè)分別有一條側(cè)褶,身體上有黑色斑點,因此也叫黑斑側(cè)褶蛙。和雨蛙不同的是,黑斑蛙的烏喙骨愈合在一起,前肢僵硬,行動時主要以后腿跳躍為主。
讀了這篇文章,編輯姐姐感到動物分類學(xué)也是一門有趣的學(xué)科。大自然中的物種如此豐富,想要為它們一一分類并命名真是一項大工程啊。而研究這些動物的基礎(chǔ),首先是細心地觀察。當(dāng)你來到公園的池塘邊、郊外的小河旁,也去尋覓一下小青蛙的蹤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