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xué)珍
過年時,餃子是北方人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包餃子是大多數(shù)家庭歡度除夕的一個重要活動。
沒有特殊情況,大年三十晚上,我們都要回父母家,今年也是如此。家里人都到齊了,有十幾口,大家一起包餃子過年。
那場面可熱鬧了!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盡相同,所以餃子餡要調(diào)好幾種:豬肉大蔥、羊肉大蔥、豬肉茴香、三鮮、韭菜雞蛋。別看要調(diào)這么多種餡,但對我家來說,這都是“小菜一碟”。大家不用吩咐就自然而然地各就各位、各司其職了,擇菜的、洗菜的、剁肉的,不一會兒,餃子餡就調(diào)好了。與此同時,面也和好了,接下來就是揉面、做劑子、搟皮、包餃子了。不會搟皮、包餃子的人,就先把餐桌放好,擺上碗筷,把臘八醋倒在每個人的碗里,再放幾瓣兒翠綠翠綠的臘八蒜,滴上幾滴香油,那個味道呀,真是滿屋子竄,讓人馬上就想吃餃子……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不知不覺餃子就包好了??蓜e小看這包餃子,整個過程,家里就像上演了一臺“鍋碗瓢盆交響樂”,它奏出了人間親情,奏出了“幸福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而且“整場演出”十分和諧與溫馨。
餃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大年三十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此時吃餃子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是人們祈求美好愿望的特有方式。當(dāng)然,也有一些地方,人們是除夕夜或大年初一吃餃子的。但無論什么時候吃,這都是人們對新一年充滿希望的表現(xiàn)。此外,還因為餃子形狀像銀元寶,所以吃餃子也被人們寓意為“財源滾滾”,寄托了“招財進寶”的美好愿望。
當(dāng)然,在民間,人們也會在餃子里包上一些有吉祥寓意的“餡料”,如紅棗,寓意早生貴子;栗子,寓意大吉大利;花生,寓意健康長壽;糖果,寓意生活甜蜜美好;硬幣,寓意新年財運亨通……吃餃子時,誰最先吃到了這類帶有“吉祥餡”的餃子,誰就最有福氣,因此這被譽為“搶頭福”。還有的地區(qū),人們在吃餃子的同時,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等等。
子時剛過,一盤盤香噴噴的餃子就端上桌了。此時全家人圍在一起,在裊裊升起的熱氣中,互送祝愿,美美地享受這包著滿滿希望與祝福的餃子,真是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