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海 燕
(山西大學 文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天文氣象雜占》(下文簡稱《雜占》)是馬王堆漢墓帛書的一部分,對于認識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斐然成就意義重大,對于認識戰(zhàn)國秦漢時期語言面貌意義重大,從1979年10月公布以來,吸引了很多學者對其進行研究,成果頗多。2014年6月,裘錫圭先生主編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下文簡稱《集成》)出版,該書中《雜占》部分的文字識讀、詞義注釋、文意解析建立在三十多年來的相關研究的基礎上,代表了《雜占》最新的、全面的研究成果。從這些成果來看,《雜占》在字詞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可商榷之處,現(xiàn)就《集成》中五條占文的釋義提出如下疑議。
劉樂賢《馬王堆天文書考釋》(下文簡稱《考釋》):此條可能是根據(jù)月暈的合與不合占測用兵吉兇。[1]107《集成》引劉注,以為“可備一說”,未作他解。[2]二五一
“合”在占測文獻中確實可以用來表示月暈之合,如《開元占經·月占六》:“石氏曰:‘月暈一重,下缺不合,上有冠戴,旁有兩珥,白暈連環(huán),貫珥,接北斗,國有大兵,大戰(zhàn)流血,其分亡地,不出一年?!盵3]196又:“《帝覽嬉》曰:‘月有雲(yún),暈不合,外有四倍璚,外有謀不成?!盵3]197
但此處之“合”恐非指月暈?!昂稀痹谖难灾谐S脕肀硎咀鲬?zhàn)雙方的交鋒,如《孫子·行軍》:“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薄墩摵狻じL摗罚骸敖袼纬喙?,兩軍未合。”《雜占》中此條似與《開元占經》中如下幾條表意相合,如《月占五》:“甘氏曰:月暈,戰(zhàn),兵不合,若軍罷?!盵3]175又:“甘氏占曰:日月皆暈,戰(zhàn),兵不合?!盵3]176又《日占四》:“甘氏曰:日月皆暈,共戰(zhàn),不合,若兵罷。”[3]86“不合”皆指作戰(zhàn)時雙方未交鋒,“若軍罷”之“若”可釋為“或”,“軍罷”即為“講”的結果。故《雜占》此處的“合”當指雙方交戰(zhàn)而非月暈的相合。
《集成》未注,僅引顧鐵符、劉樂賢二先生觀點如下:顧鐵符(1988:229)引《開元占經》卷八“日暈而珥”引甘氏說:“甘氏曰:‘日暈而珥,主有謀,軍在外,外軍有侮。”劉樂賢(2004:146)又補充兩條材料:《乙巳占》卷一“日月旁氣占第五”說:“日暈而珥,立侯王,人有謀;軍在外,外軍有悔?!薄段鋫渲尽肪硪话傥迨叭罩畷灐闭f:“日暈而珥,王有謀;軍在外,外軍有悔。”《集成》以為“說皆可參”,未作他解。[2]二八一
顧、劉二先生所引文獻確與該條高度一致,可以互相參看。但是三家都未對該條字詞進行解釋。而顧鐵符先生所引是以“軍在外,外軍有侮”來對當“軍在外,有悔”,以該條材料,似釋“悔”為“侮”,對“悔”的注釋不明確。從傳世文獻來看,顧先生所引《開元占經》之“侮”當是“悔”的訛文或借字,應該確注為“災禍”。以占測文獻來看,絕少看到以侮辱為占卜結果,而“悔”則常用來作為占測結果,與“咎”相類,表示災禍。如《易·蠱》:“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薄豆騻鳌は骞拍辍罚骸帮嬍潮刈?,曰:‘天茍有吳國 ,尚速有悔於予身?!焙涡葑ⅲ骸盎?,咎。”
“矯燎”一語,劉樂賢《考釋》引顧鐵符《簡注》觀點:“矯,讀為‘皎’。一說‘矯燎’讀為‘繳繚’,即纏繞”,未加按語,[1]150說明是認同顧注的?!都伞芬嘁櫧猓蠹影凑Z如下:“今按:顧鐵符後一說有理,‘矯燎’與糾繚、繚繚、繳繞等相近,皆為纏繞之義?!盵2]二八四按,“矯燎”恐非纏繞義,應該解釋為彎曲。
劉樂賢《考釋》引《武備志》卷一百五十“日之變”說“日影如蛇,敗國亡家。”以與此條參照,其所引與帛書此條是同類占文,應無誤?!都伞芬?,以為“其說可參”。比較來看,《雜占》表述為“如句(鉤)”,《武備志》表述為“如蛇”,句(鉤)和蛇的特征都是彎曲。
《說文·句部》:“句,曲也?!庇郑骸般^,曲也。” 又:“笱,曲竹捕魚笱也?!庇帧队鸩俊罚骸傲?,羽曲也。”又《疒部》:“痀,曲脊也?!?又《車部》:“軥,軶下曲者。”《說文》的這些注釋表現(xiàn)出了很強的系統(tǒng)性,從“句”得聲的字皆因其所代表的事物有彎曲的特點?!般^”為彎曲之物,且是彎曲物的典型代表,如《莊子·雜篇·徐無鬼》:“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guī)。是國馬也,而未若天下馬也?!绷砣纭赌鲜贰ぱ魝鳌す嫔睢罚骸邦H由陛下寵勳太過,馭下太寛,故廉潔者自進無途,貪苛者取入多徑,直弦者淪溺溝壑,曲鉤者升進重沓?!?/p>
“蛇”的初文為“它”,《說文·它部》:“它,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它”的古文字字形就像蛇彎曲的狀態(tài)。蚯蚓的形體似蛇而小,很多方言將其稱之為“曲蛇”,進一步體現(xiàn)人們對該類動物的認識。文獻中描述蛇的狀態(tài)時也多能反映這種認識,如佛經《楞伽師資》“如猴著鎖而停躁,蛇入筒而改曲”,注云:“猴著鎖喻戒制心,蛇入筒喻定自亂。智度論云:‘蛇行性曲,入筒即直。’”《漢紀·成帝紀》:“九月戊子,有流星大如瓠,出於文昌宮,光燭地,長四五丈,委曲蛇形,以貫紫微宮?!?/p>
《雜占》中“矯燎如句”、《武備志》“如蛇”都是形容日影彎曲。從文意看,其中“矯燎”即為彎曲義。《集成》所列舉的“糾繚”應為本字,“喬”聲字與“丩”聲字可通用,古“驕、駒”通用,《詩·陳風·株林》“乘我乘駒”,《經典釋文》作“驕”,云“驕音駒”?!凹m”為“丩”的后起字,《說文·丩部》:“丩,相糾繚也。” “矯燎(糾繚)”本表示纏繞義,纏繞義與彎曲義相貫通,應有引申關聯(lián)。山西多地方言中有“圪料”一詞,屬于常用詞,表示彎曲義,其本字難定,多用記音字表示,寫法不定,或“糾繚”當為其本字。白平先生《“圪”非詞頭辨》中曾經討論:“晉語方言區(qū)中的‘圪’并不是一個有音無義的詞頭,它應該被看成是一群音近的詞的一個共同的語音形式。這些詞在歷史上可能并不完全同音,它們在今天的晉語中之所以都讀成了‘圪’,這是歷史發(fā)展的結果,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語流音變,而雙音節(jié)詞語的連讀音變規(guī)律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被看做是詞頭‘圪’的這群音近的詞,在歷史上都曾有過它們各自的專字,往往也都曾單獨地使用過,……只是由于今天在晉語中把這一群詞都讀成了近似于‘圪’的音,而這個共同的語音形式導致了人們對它們的原始意義已經看不清了,所以這才誤把它們一律看成了所謂的‘詞頭’?!盵4]93文中以列舉了十多個詞,證明 “棘、核、鍋、蝸、腡、羖、柯、蛤、茍、栲、胳、喉、窟、葫、囫、柧、龁”等字在晉語中由于雙音節(jié)詞語的連讀音變規(guī)律長期作用而讀成了“圪”的音。該文所舉事實清晰,論證有說服力,“矯燎(糾繚)”在《雜占》中表示彎曲義,當是在晉語中被轉讀為“圪料”,遂至本字迷失。戚繼光《練兵實紀》:“薊鎮(zhèn)切近京師,議論即多,山川糾繆,有險可守,外有屬夷限隔,使我一籌莫展?!贝恕凹m繆”或可從地名為“圪料”得解,“圪料”一詞在晉語中也常用來形容山川迂曲不直,太原市萬柏林區(qū)有圪僚溝村、忻州市代縣有圪料溝村等,相同的地名不一而足,都是由于地勢彎彎曲曲而得名。
“矯燎(糾繆)”即晉語中的“圪料”,《雜占》“日景(影)矯燎如句”即日影像鉤子一樣彎曲。
顧鐵符《簡注》說:“云”下一字不識,疑是復字之誤?!兑宜日肌ぴ普肌罚骸俺鄽飧踩杖缪猓蠛?,人民饑千里”,與此意近。[1]150
劉樂賢《考釋》以為:細察照片,云下一字形狀與“覆”相差甚遠,不大可能是“覆”的誤抄。該字似上從“宀”或“冖”,下從“元”,或可釋為“完”。 從文義看,“完”可能是“冠”的簡寫或訛誤。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冠,引伸為凡覆蓋之偁?!薄段倪x·東京賦》:“迺構阿房,起甘泉,結云閣,冠南山。”薛綜注:“冠,覆也?!盵1]150
《集成》以為:劉樂賢說正確可從,“赤雲(yún)完之”與顧鐵符所舉“赤云覆日”相當。[2]二八四
顧鐵符以為“赤云完之”與“赤云覆日”相當,劉樂賢認可,將字形基本確定為“完”,并進一步為“完”與“覆”的字際關系進行溝通,《集成》肯定了劉的字形判定及顧的意義解釋。但是,將“完”字當“冠”并解釋為覆蓋,似嫌迂曲。《開元占經·日占二·日中有雜云氣》:“荊州占曰:赤雲(yún)貫日如建鼓,三年不雨。”[3]64這條占文意義與《雜占》及顧先生所引《乙巳占》皆相同,只是表述時用的是“貫”。這樣,不同占書表達同樣占語時分別用了“完、覆、貫”,其中“貫”是古人描述天文現(xiàn)象時常用術語,《開元占經》中用到“貫”表述云氣、星宿、日月等相交貫有四十八處之多。“覆”亦有使用,相對來說,頻率遠低于“貫”,《開元占經》中用到二十處,但其中十八處是集中在同一條下,語境完全一致。“覆”指的是云氣覆蓋日、月、虹,沒有星宿日月之間的相交?!柏灐焙汀案病倍忌婕暗皆茪馀c星宿日月的相交,其區(qū)別或在于“覆”的云氣要更盛一些。而從傳世文獻看,無論是赤氣覆日還是赤氣貫日,占測結果都是發(fā)生饑荒,都可與《雜占》內容切合。那么,《雜占》所用“完”字當與哪個字發(fā)生關聯(lián)呢?如果以劉《考釋》與《集成》聯(lián)系的字形“冠”來看,則該句為“赤云冠之”,“冠”完全可以與“貫”通用,《文選·潘岳〈馬汧督誄〉》:“精冠白日,猛烈秋霜。”李善注:“白虹貫日。 冠,一本作貫?!?《晉書·武帝紀》:“太康元年春正月己丑朔,五色氣冠日?!薄肮凇苯援敒椤柏灐敝枳帧;蛘?,“完”與“貫”之關聯(lián)本不須以“冠”作樞紐,“貫”與“患”同聲,《老子》“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作“貴大梡若身”,“患”“梡”通用[5]717,“赤云完之”之“完”或可直接視為“赤云貫日”之“貫”的借字。
劉樂賢《考釋》未收入該條?!都伞芬堕_元占經》所引《荊州占》“飛星大如缶若甕,后皎然白,前卑後高,此為頓頑,其所從者,多死亡,削邑而不戰(zhàn)。”為本條占辭參照。此外主要集中對“昆屯”一語進行解釋,以為《荊州占》所謂“頓頑”或即“昆屯”之倒,“昆屯”、“頓頑”或為迭韻連綿詞,它們所指代的是一種流星。[2]二七六
而“前後兌其行”《集成》未解, 此處恐斷句有誤?;虍敂酁椤扒搬醿?,其行前庳后高,白,……”,“兌”為“銳”之借字,是用來形容該流星的形狀前后尖銳的。
除《荊州占》外,與該條占辭一樣是對流星進行相關占測的表述在傳世文獻中還比較多,不能一一列舉,舉二例如下:
《太白陰經·占妖星篇第八十七》:“《經》曰:‘妖星者,五星之餘氣,結而為妖,殊形異狀,多吉少,所見之分,必有災害?!夹撬鶋嬛掠写蟊?。流星前赤後黒,客軍敗散。流星從敵營上來我軍,上鋭者,有間諜來説吾兵。流星尾長三四尺,輝輝然軍使也,色赤者,將軍使也。流星色青赤有光,尾長三四尺者,名曰天鴈,將軍之精華也,兵從星所擊者勝。流星色蒼白為使,赤,有兵,黒,將死。飛星如大甕,後大,暁然白,前卑後髙,所謂頓頑,大將死,邑削。飛星後化雲(yún)者,名曰大滑,流血積骨之象,枉矢類。流星色青,蛇形,如矢而枉道,所指將軍死。”[6]
《開元占經》引《文耀鉤》曰:“流星前如缶盆,後皎然白,其欲入時,施施如金散,此謂使星,其所入宿受福,期一年,遠二年?!盵3]759
從這些表述來看,都是先描述流星或飛星的形狀兼顏色,后說明其出現(xiàn)時吉祥禍福之果,中間或介紹其名稱。從本條來看,“行中天”介紹其處所,“昆屯”或即如《集成》所說是其名稱,或是對其形狀的描述,“前後兌(銳)”是對其形狀的描述,“其行前庳后高”是其行進時的狀態(tài),“白”是對其顏色的描述,余語為吉兇之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