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老師的講解以及查閱資料,我對韋莊的《章臺夜思》(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來。鄉(xiāng)書不可寄,秋
雁又南回。)這首詩有了更深的理解。讀一首詩,一般的要先了解作者,其次是詩歌的題目。這首詩的題目,跟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李白的詩歌《靜夜思》一樣,
都是夜晚時分個人所思所想。但是兩首詩作的內(nèi)容和手法是不一樣的。
做為高中生,我還是習慣于先熟讀全詩,嘗試把詩歌在心里翻譯成白話文。詩歌大意是:幽怨哀愁的琴聲在漫漫長夜里回蕩,琴弦的聲音異常的悲切,好似凄風苦雨繚繞在我身邊。一盞孤燈下,我又聽見楚角的聲音,也是那樣的悲哀,清冷的殘月徐徐落下章臺這個地方。芳草也漸漸的枯萎,應(yīng)該是到了它生命的盡頭。那么多的親人故友,從未來此地方。你看,鴻雁已往南飛去,可是家書不能寄還。有了這樣的理解,你就知道什么是“家書抵萬金”。
很明顯,這是一首身在外地時,詩人寫的一首思念家鄉(xiāng)之詩。詩以“夜思”為題,可詩人開始卻不寫思,而寫秋夜所聞所見,寫盡寄居他鄉(xiāng)的孤獨、悲涼。詩的后半部分,重點寫“思”的內(nèi)容:芳草已暮,韶華已逝,故人不來,鄉(xiāng)思難寄。最后寫出時當秋季,更令人愁思不斷。那種無可奈何的恨,讀來不勝悲涼凄楚,叫人腸斷天涯。鄉(xiāng)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和我以前讀過的一句詩“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表達的意思是一模一樣。
這首詩最出彩的地方,我認為是寫作上的手法,一是移情,將自己幽怨悲傷的情感假托于清瑟而發(fā)。瑟是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其聲悲怨,古詩中,瑟是一個常見意象,多與別離之悲相聯(lián)系。就如老師所講,古詩詞中“寫景必顯,寫情必隱”。詩作的前兩句把傷情托于瑟曲,這就是“隱”;可是詩人又用““怨”“哀”兩個字加以強調(diào)、凸顯,這樣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就定下了。二是比喻,將弦聲比喻成風雨聲。你想,就連沒有生命的清瑟都充滿著幽怨,連瑟聲都充滿了凄風苦雨般的悲切,脆弱的人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通過擬人和比喻等手法,一方面將要表現(xiàn)的感情深化,另一方面又使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更加形象化,易于理解。
當然,這是我的理解,詩歌還有很多值得我們?nèi)ド钭x的地方。
趙天娜,武漢大學附屬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