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王曉萌
摘 要:文章初步探討了激光全息照相實驗中成像效果的幾個影響因素——曝光時間、顯影時間、物光和參考光光程差以及物光與參考光光強比;通過調(diào)整實驗方案,分別研究全息照相實驗中曝光時間、顯影時間、物光與參考光光強比和光程差對成像的影響。針對激光全息照相實驗較高的要求,實驗選擇同一套儀器進行,無其他光路干擾。
關(guān)鍵詞:激光全息照相;影響因素;曝光時間;顯影時間;光程差;光強比
中圖分類號:TB82? ??文獻標識碼:A
室溫24.0℃,顯影時間20s,定影時間120s。首先根據(jù)曝光要求選取大致的曝光時間4s,成像大致清晰;后調(diào)整至5.5s,發(fā)現(xiàn)曝光過度。故確定曝光時間的范圍為3.5s~5.0s。根據(jù)成像效果分析,曝光時間在5.0s時,再現(xiàn)的物像清晰度最高。遂確定該室溫下,相同的顯影時間,曝光時間選取5.0s。
(1)考慮到顯影液濃度與溫度對顯影時間的影響,實驗顯影溶液與定影溶液不變。室溫依然是24.0℃。
(2)選取最佳曝光時間5.0s,通過改變顯影時間得到不同的全息照片。通過各成像效果發(fā)現(xiàn),顯影時間在20s時成像效果最好。以后的實驗研究曝光時間設(shè)為5.0s,顯影時間為20s。
選取曝光時間5.0s曝光,固定其他器件,物光光路保持不變。通過改變擴束鏡L1的放置從而改變參考光光強,進而得到物光與參考光不同的光強比。通過光電檢流計分別測量物光和參考光的光強。表1是物光與參考光光強測量數(shù)據(jù)表,通過比較成像效果發(fā)現(xiàn),物光與參考光的光強比為1∶8時成像效果最好。
選取最佳曝光時間5.0s,物光光路不變,改變參考光的平面反射鏡位置來改變兩束相干光的光程差,同時調(diào)整擴束鏡L1的位置保證物光和參考光光強比保持在1∶8。顯影溫度24.0℃,顯影時間20s。
物光和參考光光程差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2所示。
改變物光與參考光的光程差對成像效果并沒有太大的影響,但相比較而言,光程差為5mm時成像效果最佳。
通過以上實驗不難發(fā)現(xiàn),相同的光路,同一批次的全息底片,室溫在24.0℃時,曝光時間選取5.0s,物光與參考光光強比選取在1∶8、光程差選取在5.0mm時,可以獲得最佳的成像效果。下面對其進行分析:
(1)曝光時間的影響。如果曝光時間太短,底板上條紋太淺甚至沒有,復雜的衍射光柵無法形成,導致成像不明顯。若曝光時間太長,底板可能太黑,光線的透過率降低。
(2)顯影時間的影響。顯影的程度是否適當對全息圖質(zhì)量影響很大。若顯影時間太長,全息底片發(fā)黑,光線的透射率降低,無法再現(xiàn)物像;而顯影時間太短,底片上條紋不能出現(xiàn),無法形成復雜的衍射光柵,甚至只是一塊透明玻璃片,也無法再現(xiàn)物像。
(3)物光與參考光光強比的影響。對于一般的雙光束干涉來說,兩束光光強相等時,干涉條紋對比度最強。而對全息照相的記錄介質(zhì)來說,曝光量和振幅透過率的特征曲線在兩端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較高階的衍射光,干涉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當物光比參考光過強時,斑紋比較顯著,產(chǎn)生較大量的暈輪線圍繞零級衍射光,降低了成像的光通量,致使效率降低。
(4)物光與參考光光程差的影響。參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不能過大,不能大于所用激光的相干長度,否則兩者不能相干,無法在全息干板上獲得干涉條紋。
本文通過設(shè)計實驗方案研究了曝光時間、顯影時間、物光和參考光光強比和光程差對全息照相成像效果的影響;通過比較成像效果得出了最佳曝光時間、顯影時間、物光與參考光光強比和光程差,可將其應用于實際中,提升拍攝效果。
[1]李書光.大學物理實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王朋朋,李小娟,葉伏秋.全息照相技術(shù)實驗方法的改進[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