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是一個自我滋補的過程?!睆男≌f《泥巴男生》《夏日的海灘》、散文集《母親的故事是一盞燈》、詩集《月光下的蟈蟈》,到2018剛剛出版的首部長篇童話《噗嚕噗嚕蜜》,兒童文學作家安武林在30余年的創(chuàng)作時光里,樂此不疲地完成了四十余本作品。
3月19日,在青島書城舉辦的“2018,我們一起來閱讀”活動,安武林分享了他對兒童文學、兒童閱讀的理解。
好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標準
第一,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貼近孩子,和孩子產(chǎn)生共鳴。我們一直強調“兒童本位”,舉一個例子來解釋,孩子們?yōu)槭裁聪矚g看耕格倫的作品《淘氣包埃米爾》《長襪子皮皮》?因為林格倫的作品屬于“契合型”創(chuàng)作,它們貼近孩子的生活,反映孩子的心理。而《安徒生童話》,因為安徒生大多是站在成人角度來創(chuàng)作,沒有大人的引導,孩子很難讀進去、讀懂讀透。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引導型”創(chuàng)作,比如曹文軒的作品。在審美上有一點間隔,需要大人們引導孩子閱讀,才能讀透。
第二,現(xiàn)在全世界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分工越來越細,但無論哪一種形式的創(chuàng)作,好的兒童文學標準不變,必須具備“童心”“童趣”“童情”這三點。
第三,兒童文學需要強調文學性。文學性是兒童文學的首要標準,無論你做何種形式的兒童文學,如繪本、小說、詩歌等,都要強調文學性的審美。審美特質不論是幽默的、憂郁的、唯美的,都應該達到一種境界、一種極致,到了極致就是美、就是大美。兒童文學可能更注重形象化,但它理應被放在一個大的、文學的框架中去考量,而不應把它簡單化、幼稚化地理解為只是編故事。
對兒童的書籍、閱讀和教育,應該持一種尊重、理解和寬容的態(tài)度
兒童閱讀不能太循規(guī)蹈矩。在西安的一家書店,我看到一位家長勸阻孩子買書,理由是這本書是適合三年級看的,這個孩子才二年級。其實,這位家長不必如此過度干預孩子閱讀。中國的家長、老師和社會,對兒童的書籍、閱讀和教育應該持一種尊重、理解和寬容的態(tài)度。
有兩類經(jīng)典不鼓勵孩子讀:人性的丑陋與社會的陰暗
在經(jīng)典閱讀中,有兩類作品我反對孩子們閱讀:一種是非常深刻地揭露人性丑惡的作品。因為我不愿意讓孩子過早地看到人性的丑陋,在^生之初還是希望他們看到更多光明的東西。另一種是非常深刻地揭露社會陰暗面的作品。孩子剛剛來到世界上,他們的承受能力、防御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他們需要一個慢慢成熟理解的過程,過早讓他們接觸這些,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
到底什么才是孩子適合閱讀的經(jīng)典?我對孩子們說過,你從出生到死亡,假設是100年時間,這100年天天讓你讀經(jīng)典,恐怕連中國的作品你都讀不完。天下沒有什么必看的書,閱讀關鍵看人的天賦和吸收能力,一本書,你能從中吸收到什么,取決于你自己。
兒童文學是一種滋補文學
1985年到1988年,我在山西讀職業(yè)中學,期間做過通訊員,給報社投稿,因為發(fā)表過很多作品,被山東大學中文系破格錄取。
最開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候,我主要的創(chuàng)作方向不是兒童文學。上世紀90年代末,我參加了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和《兒童文學》舉辦的一場新時期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研討會,結識了很多兒童文學作家,包括曹文軒、梅子涵、秦文君等,他們都很有童心。當時我就決定將我的創(chuàng)作方向放在兒童文學方面。次年,我就在上海《少年文藝》發(fā)表了小說。
我很有童心,思維是兒童思維,性情也是兒童性情,兒童詩、童話這類純凈的兒童文學更適合我。我寫童話《噗嚕噗嚕蜜》的時候,一邊寫一邊笑個不停,因為寫丟三落四的熊爸爸實際上寫的就是自己。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是一個自我滋補的過程,創(chuàng)作成人文學是一種自我消耗的過程。
(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