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曾, 宋寧慧, 王藝璇, 孫辰鵬, 韓志華, 趙 遠
(1.常州大學環(huán)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2.環(huán)境保護部南京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42)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中國是全球最大茶葉種植國、第二大茶葉生產(chǎn)國和第三大茶葉出口國[1 - 2],但近年來中國出口的茶葉常存在農(nóng)藥殘留超標[3 - 4],因此茶葉的質(zhì)量和安全也引起了更多國內(nèi)外學者的關注[5]。基質(zhì)固相分散(MSPD)技術[6 - 7]是1989年由Barker教授首次提出的,該技術可簡化樣品的前處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被測目標化合物的流失,極大提高了方法的準確度和精確度,已成功應用于蔬菜、茶葉、瓜果等[8 - 11]中的農(nóng)藥殘留檢測中。
本實驗利用C18填料為分散劑,N-丙基乙二胺(PSA)為固相吸附劑,石墨化炭黑(GCB)為凈化劑,乙腈為洗脫劑,采用基質(zhì)固相分散-氣相色譜/質(zhì)譜(MSPD-GC/MS)聯(lián)用技術,建立了抗蚜威、乙草胺、異丙甲草胺、水胺硫磷、己唑醇、烯唑醇、腈苯唑和溴氰菊酯8種目標化合物在茶葉中殘留的檢測方法,基質(zhì)固相分散前處理技術提取完全,與其他前處理技術(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等)相比不僅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長,且方法簡便、易操作、精確度較高,又避免了目標分析物的均化、沉淀、離心、濃縮等造成的流失,符合農(nóng)藥殘留分析的要求,對農(nóng)藥的監(jiān)控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7890A/5975C氣相色譜/質(zhì)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Supelco 固相萃取裝置(美國,Supelco公司);Cleanet-TPT柱(中國,2 g,Cleanert);AG-285 電子天平(瑞士,Mettle 公司)。
農(nóng)藥標準品:抗蚜威(Pirimicarb)、乙草胺(Acetochlor)、異丙甲草胺((S)-Metolachlor)、水胺硫磷(Isocarbophos)、己唑醇(Hexaconazole)、烯唑醇(Diniconazole)、腈苯唑(Fenbuconazole)、溴氰菊酯(Deltamethrin),均購于百靈威科技有限公司。乙腈、正己烷(色譜純,德國Merck 公司);硅膠鍵合C18、PSA、GCB,均購于蘭州中科安泰分析科技有限公司;實驗用水由Milli-Q超純水儀制備(美國,Millipore 公司)。上述標準品均用正己烷配制成500 mg/L的單一標準儲備液,根據(jù)需要稀釋為相應濃度的8種農(nóng)藥混合標準儲備液,在-20 ℃儲存。
茶葉為干樣(購于南京當?shù)厥袌?,粉碎后備用。
稱取經(jīng)冷凍干燥的茶葉樣品0.1 g于瑪瑙研缽中,加入0.4 g C18填料,充分研磨使之混合均勻后,裝入固相萃取柱中(柱中預先已裝入0.1 g PSA,0.1 g GCB),并用細玻璃棒擠壓填充物至無明顯空隙。用2.5 mL乙腈少量多次洗脫研缽并將洗滌液轉(zhuǎn)入柱中,控制流速在約為0.05 mL/min,收集洗脫液,于溫度30 ℃旋轉(zhuǎn)蒸發(fā)并用N2吹至近干,用200 μL的正己烷定容,過0.45 μm濾膜,進GC/MS儀測定分析。
氣相色譜條件:DB-1701石英毛細管柱(30 m×0.25 mm×0.25 μm);載氣:氦氣(純度≥99.999%);進樣口溫度:290 ℃,脈沖無分流進樣1 μL;DB-1701的柱溫程序:初始溫度40 ℃保持1 min,以30 ℃/min的速率升溫至130 ℃,再以5 ℃/min的速率升溫至250 ℃,最后以10 ℃/min的速率升溫至300 ℃,保持5 min;柱流速:1.0 mL/min。質(zhì)譜條件:接口溫度:280 ℃;離子源溫度:230 ℃;離子化方式:電子轟擊源(EI);電子能量:70 eV;選擇離子模式(SIM)監(jiān)測。具體參數(shù)見表1。
表1 8種目標農(nóng)藥保留時間及其定性和定量離子
實驗所用玻璃器皿均在105 ℃下烘干,經(jīng)有機溶劑丙酮潤洗后使用,以去除背景污染。同時采用內(nèi)標法進行定量分析。每一組樣品(10~15個)添加1個基質(zhì)空白、1個樣品重復和1個基質(zhì)加標回收作為質(zhì)量控制。方法空白中目標化合物均低于檢出限。
以空白茶葉樣品加入0.25 mg/kg濃度水平的8種目標化合物混合標準溶液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固相萃取填料以及與樣品的比例、洗脫溶劑的種類和體積等前處理條件對分析結(jié)果的影響。
2.1.1基質(zhì)固相萃取填料的選擇根據(jù)8種目標化合物的分子結(jié)構(gòu)特征,采用國家標準方法(GB/T 23204-2008)篩選出對本文研究的目標化合物具有分散效果的吸附劑,主要有:C18、PSA、GCB。研究也表明,8種目標化合物的標準品在乙腈、正己烷、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易于溶解。本實驗以茶葉為樣品,進行加標回收試驗,選取抗蚜威、乙草胺、異丙甲草胺、水胺硫磷、已唑醇、烯唑醇、腈苯唑、溴氰菊酯8種農(nóng)藥,洗脫劑為正己烷。實驗結(jié)果表明:用0.4 g C18作為分散劑,0.1 g PSA為固相吸附劑,0.1 g的GCB為凈化劑時8種目標物均能得到較理想的回收率,同時又可避免過多的雜質(zhì)進入洗脫液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后續(xù)凈化的簡化從而縮短檢測的時間,見圖1~3。因此,最終選用C18為分散劑,PSA為固相吸附劑,GCB為凈化劑。
圖1 不同C18 添加量時8種目標農(nóng)藥的回收率Fig.1 The recovery of 8 target pesticides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C18 added
圖2 不同GCB的添加量時8種目標農(nóng)藥的回收率Fig.2 The recovery rate of 8 target pesticides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GCB added
圖3 不同PSA的添加量時8種目標農(nóng)藥的回收率Fig.3 The recovery rate of 8 target pesticides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PSA added
2.1.2洗脫劑及洗脫體積的確定根據(jù)溶液的極性不同以及文獻報道[12 - 13],本實驗擬選用乙腈、正己烷等溶劑為洗脫劑。結(jié)果表明,乙腈作為洗脫劑時且洗脫劑體積2.5 mL,少量多次可以洗脫完全。因此,最終選用乙腈作為洗脫劑。為降低本方法的檢出限,我們采用了較大的樣品量,并對比了淋洗液、淋洗液體積及流速對回收效果的影響,最終確定了適用于茶葉樣品的基質(zhì)固相分散條件。圖4為8種目標物標準樣品優(yōu)化條件下的總離子流色譜圖。
用目標化合物儲備液配制成濃度梯度為0.1~1.0 mg/L的系列混合標準溶液,以各目標化合物的峰面積(y)對目標化合物的質(zhì)量濃度(x)繪制標準曲線,8種目標化合物在所選取的濃度范圍線性關系良好,結(jié)果見表2。
圖4 8種農(nóng)藥標準品的總離子流(TIC)色譜圖Fig.4 TIC chromatogram of 8 pesticides standard1:Pirimicarb;2:Acetochlor;3:Metolachlor;4:Isocarbophos;5:Hexaconazole;6:Diniconazole;7:Fenbuconazole;8:Deltamethrin;I:Heptachlor-epoxide.
分別在加標濃度為0.05、0.1和0.5 mg/kg三個水平對目標物進行加標回收試驗,每個加標水平重復試驗3次,結(jié)果見表2。8種農(nóng)藥加標的回收率為90.2%~101.7%,檢測限為0.01~0.04 mg/kg,相對標準偏差(RSD)<6.52%。
表2 目標物的線性方程、相關系數(shù)、回收率、精密度和檢測限
茶葉樣品采購于南京某市場,編號分別為A1、A2、A3、A4、A5、A6,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對此6種茶葉基質(zhì)進行檢測,根據(jù)所建立的方法可以檢測出溴氰菊酯,而其他農(nóng)藥含量均低于檢出限,具體結(jié)果見表3。結(jié)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分析方法簡單、易操作,有機溶劑用量少,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長,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且測定結(jié)果都能達到農(nóng)藥殘留檢測的要求。
表3 茶葉基質(zhì)檢測結(jié)果
本實驗選擇抗蚜威、乙草胺、異丙甲草胺、水胺硫磷、己唑醇、烯唑醇、腈苯唑、溴氰菊酯共8種待測目標物,采用基質(zhì)固相分散技術提取樣品中的農(nóng)藥殘留,以C18基質(zhì)固相分散劑,PSA為固相吸附劑,GCB為凈化劑,乙腈為洗脫劑,利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技術對農(nóng)藥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方法簡化后續(xù)凈化步驟,縮短分析時間并大大減少了有機溶劑的用量,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二次污染,基質(zhì)固相分散是一種簡便快捷對環(huán)境友好的樣品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