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兆陽
摘要介紹了大樹移植技術(shù),包括移植前準備、移植、養(yǎng)護管理等內(nèi)容,以期為大樹的移植養(yǎng)護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大樹移植;移植前準備;養(yǎng)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S72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21-0182-02
大樹移植即壯齡樹木或成年樹木移植,指胸徑在15~20cm以上,或樹高4~6m以上,或樹齡20年以上的樹木的移植。其意義:一是調(diào)整綠地樹木密度,由于初植密度大,需要隨著生長而進行調(diào)整。二是保護建設工地原有樹木,為盡可能保留或是必要性移植的大樹作移植。三是城市景觀建設需要,大樹易形成景觀。大樹移植的特點為:一是成活困難。大樹年齡大、發(fā)育深,細胞再生能力下降,根系恢復慢;其水平根、垂直根范圍小,新根形成緩慢;使有效的吸收根處于深層和樹冠投影附近,而移植所帶土球內(nèi)吸收根很少,且高度木栓化,極易造成樹木移栽后失水死亡;由于樹體高大,蒸騰作用大,地上部蒸騰面積遠遠超過根系的吸收面積,樹木常因脫水而死亡;土球易破裂。二是移植周期長。作移植前斷根處理,通常需要幾個月或幾年。三是工程量大、費用高。因其規(guī)格大,所要求技術(shù)、機械化程度高。
1大樹選擇
在地勢平坦且周圍適當開闊之處的雜木林地或人工林中選擇樹干通直、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特別是無蛀干蟲害,樹冠豐滿、樹干上有新芽、新梢,有新生枝條的、再生能力強、移植成活率高的淺根性、實生、鄉(xiāng)土樹木為佳。同時,還應考慮道路能通行、運輸車輛等因素。
2移植季節(jié)
大樹移植在冬、秋、春季均可。從移植大樹的成活率來看,最佳移植大樹的時間是早春。此時樹液開始流動,嫩梢開始發(fā)芽、生長,蒸騰作用弱,氣溫相對較低,土壤濕度大,有利于損傷的根系愈合和再生。移植后,大樹發(fā)根早、成活率高,且經(jīng)過早春到晚秋的正常生長后,樹木移植時受傷的部分已復原,給樹木順利越冬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還要注意選擇最適天氣,即陰而無雨、晴而無風的天氣進行移植。
3大樹移植前處理
采取斷根(回根、切根)處理使主要的吸收根系回縮到主干根基附近,在大樹移植前1~3年,分期切斷樹體根系,以促進側(cè)根、須根生長。以樹干為圓心,以胸徑的3~4倍為半徑畫圓斷根。用0.1%萘乙酸涂沫切口,促其生根。將拌著肥料的泥土填入夯實,并定期澆水。進行平衡修剪,即根系受傷嚴重,對樹冠修剪,減少蒸騰。包括:一是全株式。原則上保留原有的枝干樹冠,只將徒長枝、交叉枝、病蟲枝及過密枝剪去,適用于萌芽力弱的樹種,如雪松、廣玉蘭等,栽后樹冠恢復快、綠化效果好。二是截枝式。只保留樹冠的一級分枝,將其上部截去,如香樟等一些生長較快、萌芽力強的樹種。三是截干式。只適宜生長快、萌芽力強的樹種,將整個樹冠截去,只留一定高度的主干,如懸鈴木等。由于截口較大易引起腐爛,應將截口用蠟或瀝青封口。同時用麻繩收冠,繩著力點墊軟物,以免擦傷樹皮。針對較高并有傾斜的大樹,在挖前用毛竹竿將樹支撐,以防倒伏。
4移植
4.1帶土球移植
在早春可帶土球移植胸徑15cm以上的桂花、廣玉蘭、深山含笑等常綠喬木和銀杏、白玉蘭等落葉喬木。
4.1.1修剪與捆扎。修剪是大樹移植成活的重要因素。為了調(diào)節(jié)大樹移植時枝梢消耗水分、養(yǎng)分與根系吸收水分、養(yǎng)分之間的比例,達到地上部分枝梢消耗與地下部分根系吸收水分、養(yǎng)分之間的平衡,在大樹挖掘前一定要進行樹冠修剪。一般以疏枝為主,短截為輔。修剪強度應根據(jù)大樹種類、移植季節(jié)、挖掘方式、運輸條件、種植地條件等因素決定。對桂花、廣玉蘭、深山含笑等常綠樹種采取全苗式收冠的方法進行修剪,修剪時保留原有的樹冠和主要骨干枝,只將徒長枝、交叉枝、病蟲枝及過密枝剪去,多留強壯的萌芽枝,修剪量達1/5~1/3,移植后樹冠恢復快、效果好。對白玉蘭、銀杏等落葉樹種采取輕剪,只剪去枯枝、病蟲枝、擾亂樹形的枝條,保留原有的樹形,又能保證大樹的成活。修剪時,剪口應剪平,并涂保護劑進行保護。對于影響挖樹運輸?shù)炔僮鞯囊恍┲l或樹冠,要在修剪后,起挖前進行捆扎,捆扎時應由上至下,由內(nèi)至外,依次向內(nèi)收緊,大枝扎縛處要墊橡皮等軟物,不可損傷樹木。其捆扎松緊程度以既不折斷樹枝又不影響操作為宜。
4.1.2挖掘。樹木選好后,根據(jù)樹木的胸徑和樹種的不同以及當?shù)氐耐寥罈l件確定土球的大小和高度。一般來說,土球直徑為樹木胸徑的7~10倍,土球的高度視樹種而定,一般不超過土球的直徑。對于人工栽植的大樹,因為幾乎沒有主根,毛細根和須根較多,所以把桂花、廣玉蘭、銀杏等人工栽植的大樹的土球在移植時適當?shù)乜s小一點,直徑定為大樹胸徑的4倍左右,即80~180cm,土球高度定為60~100cm。為了減輕土球重量,先鏟除樹干周圍的浮土,以樹干為中心,比規(guī)定土球大3~5cm劃一圓圈,并順著此圓圈往外挖,溝寬60~80cm,深度以到土球所要求的高度為止。修整土球要用鋒利的鐵锨,遇到較粗的樹根時,用鋸或剪將根切斷,切忌用鐵锨硬砸,以防土球松散。當土球修整到1/2深度時,可逐步向里收底,直到縮小到土球直徑的1/3為止,然后將土球表面修整平滑,下部修一小平底。
4.1.3包裝與運輸。土球修成圓形之后,立即用預先濕潤的草包將土球圍住,并用濕潤的草繩橫腰繞7~10圈并捆緊。將圍腰草繩捆好后就開始包扎土球,一般需要2~3人同時操作。用草繩包土球時,將雙股草繩的一頭系在樹干基部,然后從土球上部往下繞過土球底部,從土球的對面再繞上去,將草繩每隔5~8cm繞1圈,這樣從上繞到下,再從下繞到上,反復纏繞,就能將整個土球包住。拉草繩的人每拉1次草繩就用小木錘順著草繩前進的方向錘好土球肩部的草繩,使草繩緊緊套住底部。土球包好以后,將草繩拴繞在樹干的根基處,并在土球腰部密集繞捆草繩10~14圈,在腰箍上打成花扣(即用草繩上下斜穿1圈),將繩頭拴緊,以免橫腰的草繩脫落。并順著樹木傾斜的方向?qū)⒉堇K緊緊拴在土球中部的草繩上,待樹木放倒后用草包將露出的底部封嚴,再用拴在土球的草繩交叉錯開勒緊底部草包,捆成雙十字形即可。大樹運輸前,應先計算土球和大樹的重量,以便安排相應的起吊工具和運輸車輛。吊裝、運輸中,關(guān)鍵是保護土球,避免其破碎、散開。吊裝前應事先準備好粗麻繩和木板等。吊裝時,先將雙股麻繩的一頭留出長1m以上打結(jié)固定,再將雙股繩分開,捆在土球由上至下的3/5位置上,將其捆緊,然后將大繩的兩頭扣在吊鉤上。在繩與土球接觸的地方用木板墊起,以免麻繩勒入土球。將樹木輕輕吊起之后,再將脖繩套在樹干基部,另一頭也扣在吊鉤上,即可起吊、裝車。裝車時,為放穩(wěn)土球,土球向前、樹冠向后放在車輛上,并用木塊將土球的底部卡緊,使土球不會滾動。根部蓋草包等物進行保護,樹身與車板接觸之處,必須墊軟物,并用繩索緊緊固定,以防擦傷樹皮,碰壞樹枝。樹冠不可與地面接觸,以免運輸途中樹冠、樹枝受損傷。
4.1.4栽植。采用堆土種植法,即在圃地事先定植點挖栽植穴,穴的直徑比土球直徑大30~40cm,深度為30~40cm,在挖好的栽植穴底部先施基肥,并用土堆成10cm左右高的小土堆。大樹入穴時,使土球立在小土堆上,樹木定位后,拆除草繩等包裝材料,然后均勻填入細紅壤或黃紅壤土,分層夯實,填土至2/3時澆水,如發(fā)現(xiàn)空洞,及時填入搗實,待水滲下后,再加土,然后堆土成丘狀。這種堆土種植的大樹根系透氣性好,有利于傷口愈合和萌芽生根,更方便于今后大樹出圃。栽好后立支架支穩(wěn)。
4.2裸根移植
在晚冬落葉樹種開始落葉后至早春萌芽前,可裸根移植胸徑10~30cm的厚樸、馬褂木等落葉喬木和主根發(fā)達、須根少、難帶土球的胸徑10~30cm的半野生狀的香樟、大葉冬青、浙江樟、柚拋等常綠喬木。
4.2.1重剪。大樹移植前對樹冠進行重修剪。對于馬褂木、厚樸、柚拋等主干明顯的樹種,應將樹梢剪去,適當疏枝及回縮過長的枝條。對于香樟、浙江樟、大葉冬青等主干不明顯,而萌芽力、成枝力強的樹種,根據(jù)定向培育苗木需要進行定干和留主枝,定干高度一般2.5~4.5m,以上枝干全部截去,但盡量保留主要分枝,鋸截粗枝避免劃裂,傷口應涂木膠等保護劑或用塑料薄膜包扎,以減少水分蒸發(fā)。修剪時鋸面應光滑平整,以呈45°斜面為宜。
4.2.2挖掘與裝運。裸根移植大樹時宜在以距樹干40~50cm為半徑的范圍外開溝挖掘。挖掘深度應視根系情況,挖到根系分布層以下即可。在挖掘過程中,遇粗根時用手鋸鋸斷,不能硬鏟以免引起劃裂。挖倒大樹后,能帶土的盡量帶土,并用草繩包好根部土球。不能帶土的用尖鎬由根頸向外去土,盡量少傷樹皮和須根,特別是切根后的毛細根必須帶護心土(宿土)。在運輸途中,樹根與樹身要用草繩或濕麻袋等物覆蓋,尤應保持根部濕潤,以防風吹日曬。裝運時應輕起輕放。
4.2.3根部處理與栽植。對于須根不發(fā)達的大樹,根部處理是大樹裸根移植成活的關(guān)鍵因素。一般采挖來的大樹根部應修剪平整,主根留長15~25cm為宜,以減少受傷面積,然后用黃泥漿水加鈣鎂磷肥及100mg/L的ABT生根粉藥液浸根或澆濕根部,使根部周圍完全被黃泥漿水粘附,可大大提高大樹的成活率。栽植穴比根的幅度和深度大20~30cm,穴底先施基肥。先將大樹在運輸過程中損傷的枝條進行修剪,對根部進行處理后,把大樹移入穴內(nèi)平穩(wěn)放下,根系擺平、舒展,然后用細紅壤或黃紅壤土均勻地填入樹穴,特別在根系空隙處,要仔細填滿,填至1/2時,將樹干輕輕上提或搖動,使紅壤或黃紅壤土與根系緊密結(jié)合,再夯實紅壤或黃紅壤土并澆水。待水完全下滲后再加土,加到高出地面10~15cm,即可圍堰灌水。
5養(yǎng)護管理
5.1肥水管理
為了防止移植后的大樹早衰和枯黃,以至受病蟲害侵襲,除在栽植前穴底施基肥外,在大樹剛萌芽及新梢長10cm左右、秋季長梢時各施追肥1次,以氮肥為主,每株每次100~150g配成水溶液澆灌或5%~10%的尿素或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促進新梢生長。在秋梢停止生長后,施以磷、鉀為主的追肥1次,促進新梢木質(zhì)化。栽后要在坑的外圍開一圓堰,堰埂高20~25cm。立即澆透水1次,水量要少,隔2~3d后第2次澆水,水量要足,再隔7d后第3次澆水,以后根據(jù)天氣和樹木生長情況采取相應的保墑措施。天氣多日不雨,土壤干旱,需及時做堰澆足水,一般每隔7~10d澆水1次,直到大樹成活為止。大樹成活后,在土不干或氣候干燥時,用噴霧的方法對葉面、樹干及周圍環(huán)境噴水,以增加環(huán)境濕度。若遇久雨或暴雨天氣造成圃地積水或葉水分充足、色黃、落葉等根部水分過多現(xiàn)象時,則應及時做好開溝排水防澇工作,以免土壤積水引起根系腐爛,導致移植失敗。
5.2樹干包扎與搭棚遮蔭
為防止水分蒸騰過大,可用草繩將樹干全部包扎起來,每天早晚各噴水1次。噴水時只要樹冠上葉片和草繩濕潤即可,噴水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水分過多流入土壤,造成土壤過濕而影響根系的呼吸。夏季氣溫高、水分蒸發(fā)大,為了降低樹木的蒸發(fā)量,應在樹冠上方或周圍搭建蔭棚,以防強烈的日曬。
5.3剝芽
大樹移植后,對萌芽能力較強的樹木,應定期、分次進行剝芽和除萌,切忌1次完成,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保證樹冠在短期內(nèi)快速形成。剝芽時宜多留些芽,及時除去基部及中下部的萌芽,控制新梢在頂端30cm范圍內(nèi)發(fā)展成樹冠。留芽應根據(jù)樹木生長勢及以后樹冠形態(tài)的要求進行控制新梢數(shù)量及位置搭配,盡可能多留高位的健壯芽,使培育的樹冠對稱、完美。常綠樹種需剪除并生枝、叢生枝、病蟲枝及內(nèi)膛過弱的枝外,一般當年不必剝芽,到第2年修剪時進行。
5.4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在大樹移植的養(yǎng)護管理中十分重要,一般每年4~10月是各種病蟲害的多發(fā)時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枯病、黑斑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蠐螬、蝸牛及一些鉆蛀性害蟲如天牛等,如發(fā)現(xiàn)病蟲害,應根據(jù)病蟲害種類和程度,及時進行藥劑防治。
6參考文獻
[1] 王獻昌.園林大樹移植方法探討[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13):219.
[2] 殷兆林.大樹移植的基本原理及技術(shù)措施[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7(21):40-41.
[3] 童振杰,胡志云,俞光兵,等.保持大樹移栽成活率及其技術(shù)的探討[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科技,2005(S2):259-260.
[4] 尉富有,徐前進.淺談移植大樹的養(yǎng)護管理技術(shù)[J].陜西林業(yè),200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