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華 朱瑩
老年性癡呆又被稱為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屬于慢性精神障礙, 患者以記憶障礙、失語、執(zhí)行功能障礙等全面性癡呆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病程與療程均較長[1]。老年患者機體表現(xiàn)特異性, 在治療前可出現(xiàn)依從性差、病情控制不理想等情況, 因此臨床除了強調必要的藥物治療外, 臨床護理干預的介入具有必要性[2]。本文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作者所在福利院符合納入標準的116例老年性癡呆患者臨床資料展開分析, 現(xiàn)將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作者所在福利院符合納入標準的116例老年性癡呆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神經心理學測驗、神經影像學檢查、腦電圖等檢查確診, 符合臨床對老年性癡呆患者的診斷標準[3];本次研究獲得有關倫理會批準, 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依據雙盲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分析組,各58例。對照組男37例, 女21例, 年齡65~90歲, 平均年齡(73.62±5.56)歲;癡呆程度:輕度40例, 中度18例;病程6個月~7年, 平均病程(3.56±1.41)年。分析組男35例,女23例, 年齡65~90歲, 平均年齡(74.08±6.63)歲;癡呆程度:輕度38例, 中度20例;病程6個月~7年, 平均病程(3.62±1.3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分析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入針對性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①健康宣教:積極做好關于癡呆疾病的相關知識宣教, 確保其對疾病具備一定了解度與重視度, 從而配合臨床工作的開展, 并加強教育患者不可單獨外出, 外出需隨身攜帶地址、電話等聯(lián)系卡。②日常生活護理:加強患者生活方面的護理工作, 包括起居、衛(wèi)生、生活節(jié)奏與規(guī)律, 確保其獲得足夠的休息與睡眠時間,盡量制止患者出現(xiàn)不衛(wèi)生行為, 如隨地大小便、在地上撿東西吃等。③康復訓練:癡呆患者最早期、最普遍的臨床癥狀以記憶力下降為主, 且隨著病情發(fā)展逐漸加重, 因此需對患者記憶居住環(huán)境、物品置放、周邊人事等予以加強, 并鼓勵患者積極參加養(yǎng)花、下棋、畫畫、打太極等活動, 既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又可鍛煉其記憶與思維能力, 最大化提高患者認知能力與社會功能, 對于存在肢體運動障礙患者需借助康復訓練器械完成運動功能的訓練[4]。④飲食護理:福利院需為患者制定合理飲食規(guī)劃, 以易消化食物為主, 強調營養(yǎng)均衡, 以富含優(yōu)質蛋白、葉酸、維生素等食物為主, 確保營養(yǎng)平衡, 注意加強微量元素的攝入。⑤心理疏導:絕大部分患者存在溝通障礙表現(xiàn), 由此可引發(fā)患者自卑等負性心理,在與其交流期間, 需掌握溝通技巧, 并給予相應的關懷與愛護, 勸導患者遵醫(yī)囑服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MSE評分與ADL評分。①MMSE總分為30分, 13~23分判定為輕度癡呆, 5~12分判定為中度癡呆, <5分判定為重度癡呆[5];②ADL共涉及14余項指標, 包括軀體生活質量量表6項內容與工具性生活量表8項內容, 以總分22分為閾值,>22分為功能存在明顯障礙[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入組時兩組MMSE、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分析組MMSE評分(22.31±1.35)分高于對照組的(18.53±1.32)分, ADL評分(20.03±4.51)分低于對照組的(27.53±4.61)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MMSE、ADL評分比較( x-±s, 分)
福利院主要基于救助、幫助困難人士、疾病患者的初衷創(chuàng)建, 為其提供衣食住宿、醫(yī)療條件。眾所周知, 社會福利院的老年人本身屬于一個相對特殊的弱勢群體, 若合并身心疾病的情況下, 可能進一步對其生活能力、社會功能造成嚴重損害, 甚至影響患者生存期限, 增加了福利院工作量。與其他慢性疾病不同, 老年性癡呆主要包括血管性癡呆與阿爾茨海默癥, 屬于一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原發(fā)性疾病, 臨床以起病緩慢、進行性發(fā)展為特點, 患者臨床表現(xiàn)以記憶、智能障礙為核心癥狀。規(guī)范、有效的護理干預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同時也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最終得以最大化提升患者生活質量[7,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入組時兩組MMSE、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分析組MMSE評分(22.31±1.35)分高于對照組的(18.53±1.32)分, ADL評分(20.03±4.51)分低于對照組的(27.53±4.61)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MSE具有全面、準確、迅速反應患者智力狀態(tài)、認知功能缺損程度的手段[9];ADL主要為一個人為滿足日常生活需求, 每天所展開的必要活動, 包括進食、洗澡、洗漱、入廁、穿衣及其他功能性移動等。從本文結果可見, 分析組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由此提示針對性護理的介入確有改善患者癥狀與生活質量的效用, 意義重大[10]。
綜上所述, 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福利院老年性癡呆患者中確有較好效果, 有助于改善患者精神癥狀, 提升其生活質量, 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