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湖湘 鄒婉儀 劉顯波 (湖北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430068)
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了一張漆弓,這張漆弓將中國漆工藝的歷史延伸到了8000年前,是我國漆藝歷史上的“漆之源”。夏代以后出現的木胎漆器早已不滿足于日常的生活需要,常常被用于祭祀、喪葬。至西晉南北朝,由于佛教的盛行,人們對佛像的需求日益增加,夾纻胎佛像便應運而生,盛極一時。脫胎漆藝發(fā)展至今日,承載著我們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內容。
傳統的脫胎漆器制作主要分為制胎、裱布、脫胎、刮灰、上漆、裝飾六個步驟。制胎又分陰模、陽模兩種,兩種方式各有其優(yōu)缺點。陽模是指在模型外部進行裱布刮灰,這樣制作出來的漆器脫胎后仍需精修器型,但對模型的細節(jié)精度要求可以適當放寬,后期也可再次調整細節(jié)造型;陰模則是在模型內部裱布,對模型的精度要求高,但是脫模后無需修整,器型造型準確。我國傳統脫胎工藝一般以石膏或泥土來制作模具。
圖1.陽模裱布
圖2.陰模裱布
在石膏模具制作好后,在表面刷一遍脫模劑待干就可以開始裱布。將夏布裁剪成需要的形狀,布需長于器面,再用糯米糊和生漆以1:1的比例調和成漆糊。在備好的夏布上刮漆糊,使夏布正反兩面都均勻浸透,然后將布平整地裱在模具表面,不能有褶皺或氣泡。待干后,可以用刀削去多余夏布,根據所制作器具的大小需要,可以進行多次裱布。裱布完后將石膏模具敲碎取出,再進行垸漆。垸漆是指將粗、中、細灰按一定比例與生漆和水調和,分別進行下涂、中涂、上涂。漆器底胎垸漆之后,再在上層用生漆、推光漆刷涂數次,使漆滲入漆灰層的孔隙之中,這一步驟又稱糙漆。最后根據需要再進行髹漆裝飾,揩清推光。
脫胎漆器是我國漆工藝中重要的一環(huán),由于其制作工藝及材料的復雜性,以及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導致脫胎漆器難以普及推廣,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需要。為使傳統的脫胎漆器更能適應時代文化的需求,脫胎漆器的制作工藝應從材料和方法等層面進行創(chuàng)新,利用現今發(fā)展的科技技術彌補傳統工藝的不足之處。
脫胎漆器的靈魂在于形,器型不完美,再美麗的裝飾也是瑕疵,所以胎體的制作尤為重要。無論是傳統泥胎制作還是現在苯板制作胎體,在造型時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并且有時手工制品的形狀并不能達到完美。并且脫胎所用模型只能利用一次,要想制作出同樣的漆器,必須用脫胎之前的陽模翻出陰模,再使用陰模制作出多個陽模。工藝復雜,歷時長久。無論使用陰模法還是陽模法,脫胎的關鍵是要先有模,而模的成型直接影響脫胎的最終水準。目前,國內對于古代脫胎漆器的研究多停留在造型、材料、裝飾、工藝等方面,較少涉及脫胎過程中模具的形成,以及模具材料的研究,這主要是因為考古資料無法提供相關準確的證據。但從目前掌握的技術手段來看,制模階段使用的材料無外乎以下幾種:泥、石膏、苯板。前二種是傳統材料,苯板是現代材料。雖然這些材料已被廣泛應用,但不能完全滿足當今社會的需求,我們應該利用已有的現代化手段和材料將脫胎工藝予以發(fā)展,現代的3D打印技術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圖3.3D打印花瓣形盒
第一臺3D打印機誕生于1986年,這是一種利用材料進行逐層累加的快速成型工藝。由于這項技術是基于三維模型而成型,所以在器型的設計上不會受到太多束縛,只需要能夠利用三維軟件制作出來即可,許多傳統制胎難以達成的形狀,如各種復雜的對稱形都可以在三維軟件中輕松制作出來,解決了器型的根本問題。再則,3D材料具有多樣性,本文采用的HIPS(high impact polystyrene)材料,是通過在聚苯乙烯中添加聚丁二烯膠顆粒所產生的一種抗沖擊的聚苯乙烯材料,這種材料能夠很好地溶于檸檬烯中。檸檬烯是一種常見的溶劑,常用于日化、食品當中,安全無毒。利用HIPS材料3D打印出胎體,可以在其表面裱布刮灰上漆,等這些工序都完成后,漆胎干時,利用檸檬烯將胎體溶解取出,不僅解決了造型的困難,而且大大地縮短了漆器的制作時間。
3D打印技術在脫胎漆器制作中的應用主要在于制胎和脫胎這兩個步驟。首先利用3Dmax(3D Studio Max)或者Rhino等三維建模軟件制作出需要的胎體模型,由于3D打印對三維模型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建模時應注意這三點:1、物體模型必須為封閉模型,3D打印不能識別沒有厚度的模型;2、模型中所有面的法線必須一致,否則3D打印不能正確地識別方向;3、模型的壁厚等尺寸需與3D打印機的數據匹配。只有滿足以上三點建立出來的模型才能成功地進行3D打印。
3D打印完成后進行裱布,裱布到足夠的層數后暫不脫胎,可直接垸漆、糙漆。第一遍先做粗漆灰,將生漆與粗灰按照1:2的比例調和,再添30%左右的水攪拌均勻,用刮板將漆灰抹上布胎,待干后用砂紙或磨石進行打磨。第二遍做中灰,將生漆與中灰按照1:2的比例調和攪拌而成,中漆灰須均勻厚涂,干后再次打磨。第三遍上細漆灰,將生漆與細灰按照1:2的比例調和,薄薄一遍刷在表面,用以填補細小的孔隙,若填完仍有小孔,可以用更細的漆灰再次填補。依次上完粗灰、中灰、細灰后,刷生漆并以砂紙打磨,反復多次直至表面光滑。垸漆、糙漆歷時長久,待工序完成后便可直接脫胎。將檸檬烯溶解劑倒入3D打印的胎體中,使胎體完全浸入溶解劑,靜置約15分鐘之后胎體軟化即可輕松取出,此時若有少許殘留,可再次倒入檸檬烯溶解劑等待殘留支撐全部融化,此時間長短會根據殘留多少來決定,倒出溶解劑擦拭干凈漆器,根據需要進行最后的髹飾以及推光揩清即可。
圖4.裱布刮灰
圖5.推光揩清
當今時代的科技急速發(fā)展,文化藝術也需跟上科技的腳步。藝術研究者應強化傳統工藝的現代意識,將其從傳統形態(tài)向現代工藝的方向推進。本文研究將3D打印等現代技術應用于傳統的漆器脫胎工藝中,二者完美結合,揚長避短,應有其廣闊的研究和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