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冰欣
鄭州空姐遇害,尸骨未寒;樂清女郎被殺,悲劇重蹈。
然而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做生意么,死一兩個人,問題不大的。反正公眾的記憶超級健忘,你稍微搞搞危機公關,講講(推卸責任的)“好話”,待風平浪靜,太陽照常升起,資本照常運作。
這正是滴滴的邏輯。因此,每當案件發(fā)生之后,任憑網友怒火滔天,人家閑庭信步,走馬觀花。自認“厘清”了被炮轟的焦點矛盾后,便不緊不慢、不慌不忙地開始準備道歉聲明——這份聲明,通常薄如蟬翼,輕輕巧巧,滑不溜丟,耍得好一手“乾坤大挪移”。
記者比較了滴滴出行對于兩次順風車乘客遇害的道歉和聲明,發(fā)現內容非常相似,系出同一模板:“萬分悲痛”、“自責”、“愧疚”、“密切配合警方開展案件偵查”……“甩鍋”的意圖,暗暗藏身字里行間,偏偏冠以道貌岸然的虛軟假面。
當然,滴滴馳騁江湖,僅憑一招“乾坤大挪移”,尚不足以威懾武林,獨步天下。就在8月26日新民周刊微信《這就是滴滴主導放任的一場謀殺!全國下線順風車就夠了?!》發(fā)出后沒多久,記者再獲悉,在滴滴出行的官方微博或是微信渠道查詢5月10日的那則道歉聲明(即針對空姐遇害的道歉聲明),你查不到了,消失了。
同時在滴滴的官方微博輸入“聲明”,你會看到滴滴辟謠聲明、戰(zhàn)略合作聲明、裁員聲明等等,就是沒有任何關于樂清女孩遇難之前的、滴滴發(fā)布的道歉聲明。
不得了,了不得。滴滴這“大事化了,瞬時蒸發(fā)”的神功,著實讓吾輩嘆為觀止,三觀重塑。一鍵delete(刪除),從此無憂愁——仿佛,將試圖擦除的東西刪掉了,被損害的信譽就自動恢復了,陽光下的罪惡就自動化解了。
那一幕幕慘烈的掙扎呢?那逝去的如花少女呢?難不成滴滴以為,這簡單利落的一鍵delete,能安撫在天之靈,或是干脆讓她們活過來?
而更令人齒冷的舉動,是滴滴出行在5月24日發(fā)了這樣一條微博:“先道歉的人更勇敢;先原諒的人更堅強;先忘記的人更幸?!薄L靺龋磭L料想,排比句竟能以如此厚顏無恥的面目出現!先道歉的人更勇敢——如果沒有輿情討伐,滴滴會“舍得”道歉?先原諒的人更堅強——誰原諒兇手了?誰又原諒充當“幫兇”的滴滴了?先忘記的人更幸?!昧?,我們都知道滴滴“忘記”了,滴滴很幸福;嗯,好像也不對,滴滴壓根就沒記住過呀,談何忘記?連“忘記”這一步,滴滴都直接省了。
面對被侮辱、被摧殘的人命,沒有真正的懺悔,只有巧言令色的推諉,以及云淡風輕的遺忘。
8月26日,滴滴發(fā)布《關于樂清順風車事件的自查進展》的通報:
1.自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范圍內下線順風車業(yè)務,內部重新評估業(yè)務模式及產品邏輯;
2.客服體系繼續(xù)整改升級,加大客服團隊的人力和資源投入,加速梳理優(yōu)化投訴分級、工單流轉等機制;
3.免去黃潔莉的順風車事業(yè)部總經理職務,免去黃金紅的客服副總裁職務。
“在全國范圍內下線順風車業(yè)務”——瞧,多么熟悉的套路,和之前空姐遇害如出一轍的危機對策。
所謂的“自查自糾”、“內部整改”云云,事實證明是無效的。此叫《關于樂清順風車事件的自查》的通報,仍然是一次“避風頭”的操作,仍然是一種“暫叫做小伏低”逃過去再說的心態(tài)。利益至上的“游戲規(guī)則”不變,則事故所曝光的安全漏洞永遠不會真正得到修補。整個行業(yè),無非“虛心接受,屢教不改”——事實上,連“虛心”亦是稱不上的,因為在金錢世界里,本就沒有“心”。
所以,滴滴才敢有恃無恐地選擇“刪除”;所以,“人間失格”的荒誕、森冷與悲憤,才會一再上演。
是的,我們承認,滴滴讓“共享出行”的便利觸手可及;但在這種便利的另一面,是潘多拉的魔盒——企業(yè)據說投入了幾十億在大數據等前沿科技上,可是如此高昂的投入,有用在提高司機準入門檻、測算危險指數上么?
普通的用戶,寧愿相信平臺——不管怎么說,滴滴總是比黑車安全得多的罷?他們如是想著。因此,年輕的女性,坐上了在滴滴上叫的車,無意識地放松了警惕和戒備。
網約車平臺確實不會憑空創(chuàng)造人性的惡,但網約車平臺,確實也讓人性的惡更加輕易地得逞了??尚Φ氖?,所有的平臺(不局限于網約車平臺這一個平臺),還始終喜歡眨著(故作)無辜的雙眼,宣揚自己的純白無瑕。比如,掛著各種莆田系醫(yī)療廣告的百度平臺;比如,假冒偽劣商品拼成堆的某購物平臺。
更諷刺的是,一旦滅頂之災降臨,這類技術公司迫于輿論壓力,會跳出來允諾:“我們可以賠償,我們可以翻倍賠償?!眰€體只是單一的數據點,一切損失只是一個量化的數字,全部的控訴與不滿,全部能夠用“我賠你啊”來解決。換言之,潛臺詞即是:“那你還想我怎樣???!”
而指望抱持此般價值觀的公司對商業(yè)倫理、根本制度進行“靈魂深處”的反省和拷問,無異于天方夜譚。財帛動人心,草民賤如泥;快錢賺得順手,何必去在乎那些對公司利潤無甚助益的“細枝末節(jié)”?
誕生于漠視道德法紀、漠視生命的不毛之地,“血滴子”型企業(yè)為資本所喂養(yǎng),為資本所瘋狂驅動,終于“長”成了參天的怪物。它們的基因里攜帶著逐利的原罪,往往容易被可怕的先天缺陷一口反噬——不幸,為其“原罪”、“先天缺陷”的癌變埋單的,恰恰是你是我,恰恰是整個社會。
細思恐極,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