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
藝術創(chuàng)作應該與時代有關系。
畫畫要“經濟”,也就是說要能從簡單里看到豐富,從少里看到多,但不是表面的多。換句話說,就是簡單里要有東西看。
有的人功夫很好,可他畫的畫讓人看了累得不得了。他畫得累,看的人更累。
好的畫,就算他自己畫得累,可別人卻看不出他累。就像林布蘭的畫,畫時并不是不累,但是人家看得不累,是精彩的好畫。
中國古代的好畫也是這樣,比如范寬(北宋,990—1020),他功夫很好,但你覺得松得很,看得很舒服;倪云林(倪瓚,元末,1301—1374)也是,淡淡幾筆,卻表現了很多東西。
怎樣既畫得簡單,又包含很多東西呢?就是要“中肯”。如果中肯,力量就大,不中肯,擺了很多東西也沒用。
你們畫畫總是注意小的東西,啰里啰嗦,我總是要求你們單純、再單純、簡單、再簡單。
畫畫其實不需要那么多的理論,我覺得理論越少越好,只要能把眼睛和手結合起來就好了。然后要學會觀察和控制畫面,畫的時候一開始就應該整個來,不要一開始就找小趣味。比如畫人體,起稿時要把人體連同背景一起畫,不要單單地畫人體,否則關系不容易找到。
一筆動,整個畫面都動。這里動,別的地方要呼應,要連起來畫。格局不打破,就根本沒辦法畫,非打破不可。
你們常會優(yōu)柔寡斷,沒有信心。不要管它,畫下去再說。動一筆算不了什么,“刷!”刮掉就行了。不要為了一筆好,讓別的將就它,這是個大毛??!
改畫的時候,也要整個改,不要將就一兩筆??催@里一筆好,就照這個地方搞,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整個好,才是好!
有了整體后,再來求變化,但是要注意這個變化不要犧牲了整體的感覺,也就是說,要保持整體,在里面變化。
要小心,到處都是一樣的效果,就沒效果了!
畫里重要的是節(jié)奏,不要總是溫吞水。
有靜,有動,不能到處都動,動的太多,就要拿靜來陪襯。好像唱京劇,總是唱高調,就單調了。
畫時各方面都有聯系,不是畫布看布,畫人看人,要一起畫,不要把布和人分割開,它們之間都有連帶關系。
所有的畫,不是功夫好就能畫好,畫到一定的程度時,應當把功夫忘掉。你們有功夫,但畫面到處都緊,緊得透不過氣來,應該有松有緊,比較得多,層次就多。你們畫的色彩卻又太簡單,要注意亮的地方不要都一樣亮,灰的地方不要一樣灰,深的也不要一樣深,那么你們的畫面效果就變化無窮了。”
你們一開始要做到簡單,再從簡單之中慢慢豐富起來,豐富之后再把不要的東西去掉,這就是畫家本身怎樣選擇的問題。
構圖最重要的就是空間關系,假如沒有空間,你的畫就松不了,動不了??臻g關系多就活,不然就呆。你們的畫常感覺是停在那里,沒有動的感覺。你們用筆也總有停的感覺,筆像是“擺”著畫,筆不要用得太死,要活一點。用筆的方法也不能都一樣,有輕、有重,有稀,有厚,這樣變化就多了。
畫面要有緊有松。到處緊——透不過氣來,到處松——就空洞。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著對比,音樂總有停的時候,中國畫也有休息的地方——留白。
不懂畫的人,總希望畫是滿滿的,不知道透氣。
畫畫同呼吸一樣。人需要呼吸,不呼吸活不下去,繪畫也要呼吸。你要把你自己的感情放進去,讓畫面同你一道呼吸。
繪畫不僅是畫的問題,重要的是觀察方法的轉變,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要用別人的眼睛去看,也不要用自己以前的眼睛去看。要知道,你們并不是技巧上的問題,而是觀察出了問題。
怎么把自己的感情同看到的東西在手上表現出來,這點最重要。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觀察方法,每個人的風格就不一樣。假如每個人的觀察都是清一色的,畫出來就都是一個樣,像是從一個模子出來的。
一個媽媽生八個孩子,八個孩子脾氣都不一樣,為什么你們畫畫卻都是一樣的?
你們的技巧和功夫都很好,問題是觀念沒打開,并沒有真正地用你們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并沒有把你們每個人的本性都發(fā)揮出來。
倪瓚《江岸望山圖》
趙原《陸羽烹茶圖》
我希望你們越畫越不一樣,一個人創(chuàng)出一種作風來。這并不在于你怎樣畫,而是在于你的觀點,假如你看不見,當然你就畫不進去。
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是自我批評,就是要不停地自己討論自己,自己批評自己。
這地方好,那地方壞,這地方應該多一點,那地方應該少一點,每一筆都自問是不是對的。能做到自檢,就能經常發(fā)現自己的問題。你們若想要進步,就應該不停地給自己提出問題,每個人總有不完善的地方,問題是你看得清楚還是看不清楚。
我畫畫完以后,總要在家里放兩個月,覺得靠得住再拿出去??坎蛔?,我就不簽名,不出去。畫出去了,收都收不回來。你若已經有點名氣,那問題就更多。我每次展覽都是提心吊膽的,每件作品都是經過反覆推敲才拿出去展的。
我不是個聰明人,除了畫畫,我什么事都不會干。做一個藝術家別把自己估計得太高,總是估計低一點好。因為這工作是一輩子的事,做到40歲時有40歲的問題,做到50歲時有50歲的問題。你畫得多了后,就容易形成自己的一套,這時更要不停地自己討論自己,自己批評自己。
干藝術家最辛苦,總是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自己對自己有疑問。你一旦放棄對自己的批判,你就無法進步。
如果你們畫畫老圈套老伎倆太多,畫每張畫都先有個成見,那畫出來的畫一定和你以前的沒兩樣。畫小稿是沒什么用處的,好像后面是在放大抄寫小稿,會失去畫面的偶然效果,畫畫如果沒有意外,那就沒有意思了。
在我看來,從十六世紀起中國畫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畫家只會抄襲漢代和宋代所創(chuàng)立的偉大傳統。中國藝術變成技巧的堆砌,美和技巧被混為一談,章法用筆都有了模式,再也沒有想像和意外發(fā)明的余地。
中國的教育建立在記憶之上,學習寫字和書法必須經過長期的重復動作,而所有的學院主義都來自重復。繪畫正是要避免這個陷阱。要是在1935年,杭州美專的老師就教我這些,我該節(jié)省下多少領悟這些道理所費的時間?。?/p>
馬蒂斯教別人時總是說:新呀,新呀,要新!什么是新?不是那種表面效果的新,而是通過深刻觀察思考之后,才把你引到一條新的道路上去。
油畫的問題是要畫得自由,但難的是如何理解和表現自由。老實講,我從1935年開始畫油畫,一直到1964年用了30年的時間才真正懂得油畫自由表現的方法,因為油畫有各方面的技巧,要適合你自己的需要,你的繪畫技巧是為了幫助你自己達到表現的意愿??傊?,技巧是第二位的問題,每當你有了新的繪畫觀點,你的技巧也就會跟著你的觀點去變化。
把我們的繪畫從寫實的影響下抽象出來,是一種需要。驅使我的唯一動力,是在寂靜的畫室中,手拿畫筆和顏料,面對一張空白畫布這一需要。
一個畫家總覺得有話要講,總覺得畫不完,那就變成一種需要,這是畫家最重要的動力。繪畫的傾向是因為自己的需要,并不是我想畫抽象就可以畫了,而是自己真正需要畫抽象才抽象。況且抽象也不是什么新的東西,是屬于50年代的東西,所以你們假如要畫,應當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去畫別的。
不是我不敢教你們抽象畫,因為繪畫創(chuàng)作是一種需要,一種自身的需要,內心的需要。你沒有這種需要,硬要變,變不了,硬要新,新不了。你們基本的觀察方法改變后,覺得自己這樣畫不夠了,內心提出了需要,就會創(chuàng)出新路子。
畫抽象,畫具象,都一樣有空間、結構、光線和顏色的問題。具象和抽象之間有共通的道理,重要的是獲得新的觀念。
作畫家,就得接受周期性陣痛,今天或許高興,明天可能痛苦,但是決不能失望。作畫的力量從未離開過我,我也從未逃跑或放棄。今天,我回顧自己的歷程,覺得這股繪畫的力量始終是一致的,我一直忠于自己的初衷,未曾逃避困難,也未曾以熟練的技巧去迎合創(chuàng)新的需要。
“你想畫畫?那就先割掉你的舌頭,因為從此你只能用畫筆來表達。”想畫畫,就要有馬馬蒂斯這樣的覺悟。
50年來,我每天沉浸于揮灑作畫,作畫成為我打開通道進入另一個世界的一種儀式。在那個世界裡,我試圖建立秩序。這有時易如涂鴉,有時又靈感全無,眼前一片空白,或者只看到艱難困苦,和一想起來就令我害怕的舊畫法。
畫家要有忠實、誠懇的性格,假如對自己說謊,是不能做一個畫家的。所以繪畫的問題,也是一個道德觀念的問題。不要騙人家,不要硬求新,要經??紤]自己的畫要實在,要有深厚、永久的性格。
藝術家最好的鏡子是對自己忠實。要反省一下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沒有說謊話,有沒有取媚、討好人,這點很重要。你們要走哪條路,就自己走,用不著別人來告訴你。
(27)此次論壇以“優(yōu)質·綠色·名牌”為主題,是面對中國食品行業(yè)舉辦的高層次、強實效、大影響的權威性活動。(2002·《人民日報》)
繪畫是一輩子的事情,像做和尚一樣,要不停地畫,不停地畫,一天都不能停。我能夠生活,我要畫畫,我不能夠生活,我也要畫畫。一個人選定了畫家這個職業(yè)就苦了,所以,你要是吃不了苦,還是找別的事干吧。 畫畫這個事業(yè)是這樣的,上坡、下坡、上坡、下坡,不會是一直上去的,高的時候不要得意,低的時候不要灰心。像患了精神病差不多,有時好一點,有時壞一點。
現在你們的畫還有個主題的問題,是想讓別人看得懂,這個問題也要看是在什么程度上給什么人看,有的人看不懂,有的人會看懂,取決于每個人的文化理解程度。
最重要的是堅持你自己,為自己畫畫。畫畫是自己的語言,你把自己的語言講出來,要盡量明了中肯,啰哩啰嗦的別人就聽不懂。當然,有的時候只要自己懂就行了,以后別人也會慢慢了解的。
你們要想辦法閉上眼睛,不要看低級趣味的東西,自己畫自己的。
說到藝術欣賞,假如看不到國外的東西,你就多看中國的好東西。中國的好東西很多,你可以在商周銅器里發(fā)現好東西,在唐宋陶瓷里發(fā)現好東西。藝術這事,總是要往高看,不要往底下看。
還有,也不要去將就別人的趣味,因為別人的趣味又有什么標淮呢?你在十個人里面也不能討好兩個人吧,何必呢!我們在法國畫畫也是不容易討好人的,不要以為法國人的藝術品味就高,一般的人都是差的,什么國家都一樣,只有很少的人能夠懂你的畫的。不要因為你成名了就會有很多的觀眾,沒有這么簡單的事情,說有很多人懂你的畫,那是騙人的。
當你模仿時,你是不會了解自己的,不會懂得發(fā)掘并表現自己的不同。
不要重復前人,也不要重復自己,那將腐蝕你的創(chuàng)造力,成為一種反復使用的既定程式。
你看中國的書法也是在不停地演變,篆、隸、楷、草……為什么現在的書法沒有以前的好呢?當然是創(chuàng)造精神比較少的關系,是受到王羲之、米芾的限制太多了。
中國畫為什么進步不大,還在仿唐宋的味道?唐宋的畫家也是在畫自然生活中體會到的東西,并不是抄別人。為什么我們還在抄?
我們中國有非常深厚豐富的傳統,比如商周青銅器,漢魏的石刻玉器,唐宋的繪畫書法這一大套。中國這么博大的傳統若不好好利用,豈不太可惜了。
每一個人只要從中找出一部分自己最喜歡的,跟自己性格最接近的,把它消化;然后再學習西方好的東西,而不要他們俗媚的東西。把東西兩方面最好的東西結合起來,再加上自己的個性,慢慢地自然而然地融合起來,那你的風格就會有了。
臨畫是要去理解作畫人當時的心境,不要抄,不要臨表面皮毛的東西。比如中國畫,不要僅僅臨結構,要臨他的呼吸和精神。要去理解認識塞尚,馬蒂斯,畢卡索,不能只學人家的外表形式。一個創(chuàng)造型的畫家總在變,你臨他的外表是跟不上的。
我覺得現在繪畫的問題不是中國或者歐洲和美國的問題,而應當是國際性的問題。所以中國畫和西洋畫不應當分得太清楚,而是應該在一起考慮,西方的素描是基礎,我們中國畫毛筆字是基礎,我覺得中國畫和西洋畫沒有沖突,可以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分得很清是不通的。不能說我是我畫水墨的,你是畫油畫的,他是做雕塑的……
我以為有兩種畫家,一種是地方性的畫家,一種是國際性的畫家。你們還年輕,要往遠的地方想,要有跨越疆界的企圖心,不是做中國的畫家,也不是做歐洲的畫家,而是要做國際性的畫家。
你不能說范寬、米芾只是中國的畫家,他們肯定是世界性的畫家。畢加索你能說他只是西班牙的畫家嗎?他是屬于大家的啊。哪里是東方,哪里是西方,現在都分不開了。我覺得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將來還會更小,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圈套里。
美學的觀點常常跟著時代在變,時代不同,觀念也不同,文藝復興時期尋找的美,同我們現在所尋找的美不一樣。不過,世界上最好的畫,最棒的杰作,即使換了時代也還是存在的。
我想繪畫的問題,同社會的背景,生活的環(huán)境,和科學的進步都有關系,同文學、音樂、舞蹈、電影都有關系。我們對于來自各方面的影響都應該接受,這些觀念上的東西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都會有幫助的。
每代有每代的問題,二十世紀的畫家怎能去畫十八世紀的畫呢,繪畫問題是一生的問題,問題總是不斷的產生。一個人生活在二十世紀,卻對新時代的文化觀念不了解,或是不愿意了解,我覺得很不妥。藝術創(chuàng)作,應該與時代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