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史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

2018-09-10 07:14:19劉運杰陸虎
中學歷史教學 2018年9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文明

劉運杰 陸虎

對于家國情懷的內(nèi)涵,新版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釋為“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與社會責任。 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價值關懷,要充滿人文情懷并關注現(xiàn)實問題,以服務于國家強盛、民族自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為使命。體現(xiàn)了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盵1]

朱漢國教授將其對學生的要求概括為五個方面: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2]王德民、趙玉潔兩位教授認為家國情懷在不同時代、不同學科有著不同的話語形式與學科內(nèi)涵,具有時代性;同時受到社會主流觀念、教育價值功能等多重復雜因素的制約。最后歸納出四個方面:疆域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政治認同。[3]林德田老師敏銳的指出在理解家國情懷內(nèi)涵的時候,萬萬不可狹隘地理解“家國”,認為家國情懷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學生的天下情懷。[4]

可見,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和認同是家國情懷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加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但當前我們對文化自信的理解和培養(yǎng)還有諸多不足。如何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文化自信,跳出文化自卑與自負的窠臼,同時又能避免陷入文化自大的陷阱?

一、要理解認同,不要“強行”認同

以初中古代史中張仲景、華佗和李時珍等中醫(yī)名家的教學為例,某些老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介紹完各人的成就后,就問學生“你們覺得他偉大嗎?”學生齊答“偉大!”但學生是真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這些人的成就以及他們所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嗎?

有老師是這樣處理的:(1)教師充分備課,廣泛閱讀,搜集資料;(2)從醫(yī)術、醫(yī)德、為人處世、治學精神等多角度,立體式塑造人物;(3)通過史料研讀、講故事等教學方法傳遞知識。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學不能只是要求學生記住多少個‘第一,記住多少個名人,而是要將歷史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傳遞給學生,增進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培育家國情懷素養(yǎng)?!盵5]

二、要勇于自省,不要惰性思維

如《鴉片戰(zhàn)爭》一課,在惰性思維下,我們一般這樣設計:戰(zhàn)爭原因(英國工業(yè)革命后,急需打開中國市場)——戰(zhàn)爭經(jīng)過——戰(zhàn)爭結果(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啟示(落后就要挨打)。這樣的教學設計傳遞給學生的思維是單一的,它沒有揭示出這段歷史的復雜性,學生從這堂課可能產(chǎn)生兩種觀點:(1)英國真可惡,中國真可憐;(2)落后就會挨打,強國可以凌弱。如學者張鳴所說,一種“怨婦”心態(tài),一種“潑婦”心態(tài),文化上的自卑往往會反彈為極強的文化自大。

有老師將鴉片戰(zhàn)爭放在近代以來中英關系的發(fā)展歷程中進行敘述,從鴉片戰(zhàn)爭前中英間幾次官方性質的接觸看沖突的必然性;從幾個戰(zhàn)爭場景看東西方文明的差異;從戰(zhàn)后近代中國人對鴉片戰(zhàn)爭看法的演變,看文明在沖突之余的相互影響;最后指向面對文明的沖突,不僅只有戰(zhàn)爭一種方式,還可以進行積極的交流與合作,最終才能豐富自身的文明成果,實現(xiàn)互利共贏。[6]

今天的中國,已經(jīng)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不再面對侵略和欺凌,有的是國家日益強大的驕傲,有的是大國國民的自豪與自信。但如果我們對近代、現(xiàn)代歷史沒有一種自省精神,那我們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落后。

三、要胸懷天下,不要狹隘愛國

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天下”意識、世界意識,若我們都能以這樣宏大的視角,教導學生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那才能做到守護文化的民族性,才能獲得真正的文化自信。為什么這樣說呢?

其一,世界文明具有多樣性,如同自然界物種具有多樣性一樣。據(jù)調查,世界上共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超過6000多種語言。而正是這些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歷史文化背景的人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融合,匯成了人類文明奔流不息的長河。各文明雖存在差異,但沒有優(yōu)劣之分。各種文明都包含有人類發(fā)展進步所積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在多樣中求同一,在差異中求和諧,在交流中求發(fā)展,是我們應有的文明觀。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文化自信是重點,但教師自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對本國文化不自卑,也不自大,敢于自省,并能認同他國優(yōu)秀文化,胸懷天下。希望我們的課堂都能做到“視野不能狹窄和短促,結構和思想不能僵化,在面對未來時,不要自限腳步,自設藩籬。”[7]

其二,不同文明間的和諧互鑒決定著人類文明的前途。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所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nèi)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8]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對和諧生態(tài)的啟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對國際外交規(guī)則的啟示。以民為本、仁者愛人的思想是對公共治理的啟示。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對全球化下民族交往倫理的啟示……這些重要的文化資源,是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是真正值得我們?yōu)橹湴磷院赖奈幕鍖?。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當今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既要堅持文化自信、培養(yǎng)文化自覺,呵護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要在全球化浪潮中擁有世界意識、“天下”意識,克服兩極對立的思維模式,大膽借鑒、引進、消化世界優(yōu)秀的文明成果。既要破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防御心理,又要防止簡單的拿來主義、粗劣模仿照搬的態(tài)度。既要以寬闊的胸懷面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在多種文化互鏡中博采眾長,又要深深根植于本民族文化,認識傳統(tǒng)、了解傳統(tǒng)、光大傳統(tǒng),維護好我們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獨一無二的文化身份。

“從形態(tài)論的視角出發(fā),國家語言是建構文化自信的基礎教育形態(tài),歷史文化是建構文化自信的歷史形態(tài),革命傳統(tǒng)是建構文化自信的政治形態(tài),時代精神是建構文化自信的社會形態(tài)?!盵9]在歷史課堂上,無論是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文明成果,還是近代以來為民主為自由的民主革命運動,抑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積淀的民族精神,都是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

【注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4頁。

[2]朱漢國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釋義》,《歷史教學》2018年第5期。

[3]王德民,趙玉潔 :《論歷史教育的家國情懷》,《歷史教學》2018年第5期。

[4]林德田 :《家國情懷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天下情懷》,《歷史教學》2017年第17期。

[5]王慧,何成剛,唐正才 :《傳承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家國情懷——以張仲景、華佗和李時珍教學為例》,《中學歷史教學》2018年第1期。

[6]胡斌:《多樣文明觀引領下的教學設計——以人教版<鴉片戰(zhàn)爭>一課為例》,《歷史教學》2017年第9期。

[7]許倬云:《中西文明的對照》,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49頁。

[8]節(jié)選自《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轉引自2014年9月24日新華網(wǎng)。

[9]邵清:《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家國情懷”的認識與實踐》,《歷史教學問題》2018年第1期。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文明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贛鄱情懷
心聲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人大建設(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漫說文明
家國兩相依
家國情懷
但為家國 無問西東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略談“家國情懷”
专栏| 枣阳市| 塔河县| 田阳县| 济源市| 宁德市| 抚远县| 措勤县| 望城县| 常州市| 扶沟县| 基隆市| 琼海市| 渭南市| 栾川县| 临夏县| 东至县| 綦江县| 台东市| 太谷县| 安溪县| 呈贡县| 轮台县| 女性| 三江| 府谷县| 泸州市| 三门峡市| 资溪县| 乌兰察布市| 新田县| 那坡县| 东台市| 平陆县| 龙里县| 农安县| 定远县| 中方县| 会东县| 平山县| 东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