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千戶指揮到科舉世家

2018-09-10 09:37李斌程穎
教育文化論壇 2018年6期
關鍵詞:科舉移民

李斌 程穎

摘 要: 明洪武年間開始,為確保中原通往云南道路的暢通,大批軍事移民從江南來到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顧氏便是其中之一,由此開始其軍屯生涯。由于介入當?shù)赝了镜臓幎?,從入黔五世祖顧良相開始,顧氏便開始其亦漢亦苗的宗族生活。在王朝國家的倡導下,尤其是進入清朝之后,顧氏后裔通過參加科舉考試,漸次步入科舉世家,成為士紳家族,從而完成了從千戶指揮到科舉世家的轉(zhuǎn)變。

關鍵詞: 顧氏宗族;移民;科舉;軍屯

中圖分類號:G5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18)06-0111-07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6.022

元明更迭之際,來自四面八方的各類移民不斷來到清水江流域,誠如專家所指出的那樣,“至于駐防軍隊、屯墾的士兵和平民,以及因戰(zhàn)禍、災荒和苛政由中原地區(qū)逃亡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大量漢族難民,他們雖然生活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但是他們在少數(shù)民族社會的包圍中卻維系著一個或多或少的漢族社區(qū)。這樣的漢族社區(qū)雖然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必然要受少數(shù)民族社會生活的影響,但是他們?nèi)诤嫌诋數(shù)厣贁?shù)民族的過程卻要長得多?!?[1]作為從江南遠道而來征苗的軍事移民,如何適應當?shù)厣畈⒃聛?,如何轉(zhuǎn)型,這值得思考。顧氏便是一個典型案例,入黔顧氏四世祖顧旻在明景泰年間因“征苗有功”,在香爐山設立指揮所,顧氏由此開始世居香爐山,并且“世襲指揮千戶爵”。至五世祖顧良相時,因軍事失利而潛入苗疆,由此開始了清水江上游凱里地區(qū)顧氏亦漢亦苗的生活。

一、從“漢”到“亦漢亦苗”:顧氏的移民

(一)顧氏移民及其世襲

香爐山,地勢險要,“在清平縣東南,屹立凱里之西,形如香爐,高萬仞,盤旋而上,有田有井,可容數(shù)萬人?!?[2]因形似香爐,常年云霧飄渺如煙而得名。海拔1233米,四面峭壁嶄絕,景致奇特,據(jù)《黔陽第一山》碑記載:“其峭壁端方,煙云繚繞,倏忽變幻,不可捉摸,薈萃眾山之景”,被“頌嘉名為黔陽第一山,與貴陽之黔靈等名山齊名?!雹傧銧t山迭壘三層。第一層有明代苗族起義首領阿榜故居遺址,昔日塘房集市遺跡。第二層名叫二屯崖,是環(huán)山一周的臺地,面積約0.14平方公里。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在修建香爐山城時,建有東、北、西三道城門,還有香爐塔、城隍廟、觀音閣、顧氏宗祠和苗族義軍軍營等遺址。南面有自第二層到頂層的“九十九磴坎”,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頂端筑有“南天門”,系石拱大門,曾建有閣樓。山的頂層,呈橢圓形,既寬又平,面積約0.18平方公里。頂層有苗族義軍營盤遺址,明代建有靈關殿、玉皇閣、文廟、武廟等建筑。香爐山的所有建筑均已毀,僅存殘墻、石拱門等石建筑的遺址、遺跡。

凱里顧氏其先祖是明初從上海通過軍事移民而來的。據(jù)《纘緒流芳》碑記載,入黔始祖夏國公、鎮(zhèn)遠侯顧成字景韶,原籍江南華亭(今上海松江),洪武八年平貴州,永樂十一年平定思南與思州爭端,死后葬于貴陽紫林庵。②凱里《爐山顧氏族譜》也記載了顧氏入黔的經(jīng)過,入黔一世祖顧絙從上海華亭到貴州平定苗亂后,駐守遵義。顧氏原“住江南華亭縣朱氏巷,時值明太祖下江南時,即投于麾下。元至正二十八年,從族叔副將軍濟寧伯顧時隨副元帥傅友德浚河運糧,破元大都。洪武四年,又隨討平成都,以功升都騎校尉。洪武八年,朝廷調(diào)濟寧伯顧時鎮(zhèn)守淮安,調(diào)景韶公征討貴州,祖即從景韶公征黔,將黔地苗蠻討平,以功升授指揮職。至洪武十四年,潁川侯傅友德奉詔征討云南,調(diào)祖從征。將云南平定后,還軍貴州。時貴州蠻苗野性時起叛逆,景韶公命祖同鎮(zhèn)貴州。旋奉詔征討蠻苗。蠻苗時歸時叛,反復不常。祖連年出兵,將水西、居宗、必登、西堡、滄浪諸蠻洞平悉,威震黔南,以功奉景韶公鎮(zhèn)遠侯,特授祖鎮(zhèn)蠻將軍?!撮L子統(tǒng)因國事捐軀,而且乏嗣,乃以祖之次子興祖承繼統(tǒng)嗣。永樂十二年,景韶公斃,主上敕命追贈夏國公除長子嗣侯爵外,蔭二庶子指揮爵,故興祖嗣鎮(zhèn)遠侯,勇(永)嗣普定衛(wèi)都指揮僉事;興宗嗣貴州衛(wèi)指揮千戶。祖仍駐守遵義?!比肭雷骖櫯d宗“世襲貴州衛(wèi)指揮千戶爵,鎮(zhèn)守貴陽城?!比肭雷骖櫿\“世襲指揮千戶爵”,[3]景泰元年,顧誠“作先鋒,導兵進擊,連破八十余寨?!钟啥紕?、三藍、豐寧剿至青苔堡,四路又破二百余寨,群苗畏威,遂縛其酋以降,苗患乃息,大軍凱旋。黃鎬奏明圣上,留祖守青苔堡,鎮(zhèn)攝苗疆,遂家于斯?!?[4]入黔四世祖顧旻平定苗亂,在香爐山設立指揮所,顧氏由此開始世居香爐山,“世襲指揮千戶爵”。明景泰年間,“時有耙豬者聚黨數(shù)萬,攻陷獨山、都勻,分遣四出,又有韋同烈趁勢起于截洞,蹂躪清(平,今凱里爐山)麻(哈,今麻江)。英宗三年夏四月,平蠻將軍方瑛率川湘滇黔四省之兵殲滅耙豬,檄祖(指顧旻)會剿清麻二屬。同烈戰(zhàn)敗,退踞香爐山。負隅固守。祖獻計云:香爐山高插云端,賊守咽喉,我兵馬攻不著,上不能到,求戰(zhàn)不得,惟四面駐,圍困自破。方瑛納之,圍月余,賊果餓囗,祖縛同烈械送京師,協(xié)從盡降。方瑛云:香爐山四面峭壁,乃天然之險,為清(平)凱(里)之保障,得香爐山而清凱在握。故歷來巨匪動輒先行窺踞,乃條奏命祖移鎮(zhèn)香爐山,彈鎮(zhèn)苗族,免生逆叛。祖觀音洞下創(chuàng)建營房,設立指揮部,遂家于斯。吾族世居香爐山者由祖始焉?!?[5]另據(jù)碑文記載:明英宗三年,顧旻“受命移鎮(zhèn)香爐山,并遂家于斯?!?《明武毅將軍千戶指揮顧公諱旻之墓》刊于1988年,碑現(xiàn)立于凱里市萬潮鎮(zhèn)青棡坳。

顧氏自明洪武開疆駐鎮(zhèn)貴州,至四世祖顧旻移鎮(zhèn)香爐山,到明末顧承勛共九代,“支庶無稽,自承勛公以下始載支庶,吾族分為四大房自此始也。竊爐山為吾顧氏發(fā)跡之地,自入黔四世祖旻公奉敕鎮(zhèn)守,遂于觀音洞下面建筑營房,設立指揮部,聚戚族而居,有懼匪者往上依之,人煙增至二百余戶,當時嚴一熱鬧山城?!薄懊髂┲畞y,賴祖承勛公保全,未遭兵燹,迄清雍正乾隆兩次混亂,亦旋亂旋治,歷明及清,我祖在上,共居九代,至廷字派之時,閥閱出仕,花萼爭輝,欽賜五桂齊芳匾額,煥然盛族矣。惟咸豐乙卯之亂,責守無人,山為賊破,屋宇悉毀,迨同治之末,世道肅清,所遺基址即成荒墟,而后人不復再居其上?!?/p>

綜上所述,顧氏其入黔一世祖是顧絙,任指揮來黔,駐守遵義,被追封為鎮(zhèn)蠻將軍,死后葬于遵義;二世祖顧興宗,世襲千戶指揮,駐守貴陽,被追封為武威將軍,死后葬于貴陽;三世祖顧誠,世襲千戶指揮,駐守都勻,被追封為昭勇將軍,死后葬于都勻青苔堡;四世祖顧旻,世襲千戶指揮,駐守香爐山,被追封為武毅將軍,死后葬于凱里萬潮鎮(zhèn)青棡坳;五世祖顧良相,世襲千戶指揮,駐守香爐山,被追封為廣威將軍,死后葬于凱里開懷;六世祖顧?quán)恚ㄗ篑R右居),世襲千戶指揮,駐守香爐山,被追封為武略將軍,死后葬于凱里虎莊;七世祖顧德政,世襲千戶指揮,駐守香爐山,被追封為振武將軍,死后葬于凱里鴨塘香雞潭;八世祖顧承勛,世襲千戶指揮,駐守香爐山,被追封為平蠻將軍,死后葬于凱里龍?zhí)翆﹂T坡,1976年3月遷至鴨塘香雞潭。 道光《清平縣志》記載了顧氏先祖的墓葬地點,姓名即墓葬地與《顧氏族譜》略有出入。顧絙(《清平縣志》記載為顧恒)墓在遵義,顧興宗墓在圖云關,顧誠墓在圖云關,顧旻墓在老董,顧良相墓在開懷,顧?quán)恚ㄗ篑R右君)墓在虎莊,顧德政墓在上雞灘。詳見彭泰楠纂修:(道光)《清平縣志》卷一《塚墓》,第152—153頁。到八世祖顧承勛時,已是明清鼎革之際,“清帝定鼎,祖乃解甲下山,封以土府之職不受,退耕終老?!?/p>

由上述所載可知,明代顧氏共有八世擔任過指揮官職,從鎮(zhèn)守遵義到貴陽,再到都勻,于四世祖時移鎮(zhèn)香爐山,并定居下來,由此完成從屯軍到定居的過程。

(二)顧良相軍事失利及其潛入苗疆

自入黔一世祖顧絙任指揮以來,其后均為世襲千戶指揮,從四世祖顧旻鎮(zhèn)守香爐山開始,顧氏始定居香爐山。顧旻成為凱里顧氏始祖,鎮(zhèn)守香爐山,建筑營房,設立指揮部,“聚戚族而居”,由此,“人煙增至二百余戶,當時儼然一熱鬧山城。”

顧氏宗族后來發(fā)生分衍,有一支進入黔東南苗疆地區(qū),即襲爵指揮千戶的顧興宗支系,時間是在興宗孫入黔四世祖顧旻之時。顧氏移鎮(zhèn)香爐山,其子良相承襲父職“千戶指揮”。

在明孝宗派大軍進剿苗疆時,顧良相作明軍向?qū)?,不忍屠戮無辜,數(shù)萬苗民賴他而免遭燒殺。到明孝宗時,“時蠻苗富架、長腳等反,自稱都順王,連陷獨山、都勻各處。孝宗七年,鎮(zhèn)遠侯顧溥奉詔為平蠻將軍,充任總兵官,率兵八萬來黔,會同貴州巡撫、都御使鄧廷瓚及兵備副使吳倬分路圍剿。溥至清平,祖綰指揮印進營繳云:世承先德,嗣此卑官,有名無實,無事虧克斗糧,有事檄先征剿,祈兄銷此苦差,沐恩非淺。溥不準,代咨巡撫,飭清平縣歷年照例給糧,并檄作鄉(xiāng)導,引先鋒官向麻哈小徑征剿,克期會兵都勻。至枧腰寨,祖稟云:此地均系熟苗。先鋒官云:既是熟苗,賜爾黃旗一面,凡是熟苗,插旗識之。祖得旗,遍插由枧腰寨、老虎苗、干塘、白午、舟溪、青杠林、前郎、璊硐壩構(gòu)一帶,以故數(shù)處之苗民均免剿戮,救活命數(shù)萬。及回兵至近家河,有苗發(fā)矢中先鋒前旌。先鋒官怒云:爾言熟苗,何故放箭殺?欲綁祖斬。祖稟云:俟卑職問之。遂單騎進寨,責諸苗曰:我救爾等活命,何故放箭害我?軍官震怒,我死爾眾寨之命不保矣。眾苗大懼,同綁放箭者齊跪軍前,訴說因射飛鳥誤中前旌,即將放箭者斬之而釋,于是大軍悉會都勻、富架,父子束手受誅,各處悉平。廷瓚與溥會奏,將都勻改設流官,置一府二州三縣,授從征將士土府、土司職爵,世守各地?!?/p>

《爐山顧氏族譜》卷二《五世祖良相公事跡傳》,民國二十八年刻本。另外,后修的顧氏各族譜中有顧良相相關傳略的,均有記載。

正是基于眾苗寨“數(shù)處之苗民均免剿戮,救活命數(shù)萬”,故苗民對良相尤為崇敬,一直持續(xù)至今,“每年春秋二祭,視腰寨人擔柴、老虎苗人荷魚前助祭。雖滄海桑田,歷年六百有奇,尚不忘保全活命之恩”。

(三)“亦漢亦苗”

由于顧良相參與到吳姓和蒙姓土司間的紛爭之中,因“私自出兵,懼上峰究罪”,被迫潛逃。據(jù)《族譜》記載:“后麻哈吳司與蒙司興兵構(gòu)怨。祖與吳司婚婣姻家,勸和罷兵,蒙司不允。祖以兵助吳司,將伊攻敗。蒙司挾忿伏兵苦李井,祖不防,回至苦李井,伏兵突起截殺,兵死甚多。祖因私自出兵,懼上峰究罪,故埋名隱姓,逃潛開懷,裝為土人,另安家立業(yè),是以傳開懷支、凱棠支,均以公為始祖焉。祖埋名去后,六世祖呈報病卒”,被迫潛入苗疆,并叫兒子造了一座假墳,謊稱自己已死,以掩人耳目。另據(jù)墓碑記載,顧良相“因軍事失誤,懼上究罪,故埋名隱姓,潛逃開懷,取用苗名邦迪,另安家立業(yè)”。

顧良相潛入苗疆后,隱姓埋名,采用苗名“邦迪”或“邦丟”(意為傍靠苗族居住的漢人),游走于凱里鄉(xiāng)間苗寨,這一帶屬貴州、四川和湖廣三省交界處,以閹豬為業(yè),在黨果結(jié)識楊阿首。楊阿首的苗名告首,也是漢人,因避禍以補鍋為業(yè),娶文姓苗女阿榴,成為贅婿。楊阿首又促成顧良相娶其妻妹阿妯,這樣楊阿首、顧良相既是連襟,又是患難之交,遂立言:“開懷楊、顧二姓子孫不得開親(婚配)”,并刻碑立于寨中。

顧良相娶苗女文氏后,采用父子連名,他的四個苗族兒子的苗名中也都有一個“邦”音:長雄邦、次松邦、三優(yōu)邦、四佼邦。因擔心被朝廷追責,其子女分別遷徙各地。長子雄邦遷居凱棠(今凱里市凱棠鄉(xiāng)),次子松邦留居開懷,三子優(yōu)邦遷居丹寨(今丹寨縣楊武鄉(xiāng)),四子佼邦遷居排羊(今臺江縣排羊鄉(xiāng))。由此,顧氏由漢而成為苗,并演化為四支,子孫繁衍,成為苗疆中顧氏苗族大姓。苗族父子連名是逆連,即從下而上數(shù),從自己開始,上溯至最早的一代止。據(jù)名叫燕寶的顧氏苗族后裔追述,從他數(shù)至顧良相,共傳了15代。分別是:

燕寶——寶熊——熊養(yǎng)——養(yǎng)略——略紹——紹榮——榮卡——卡金——金留——留香——香鼎——鼎熊——熊邦——邦迪(顧良相)

15代均為雙名,代代相傳,下一代名的尾音,成為上一代名的首音,從目前健在的燕寶,依次上連,直至明孝宗時的邦迪(顧良相),一以貫之,無一例外。

在今貴州凱里市開懷街道,顧良相的墓碑記載了其亦苗亦漢的故事。據(jù)明代貴州指揮千戶、廣威將軍顧良相的墓碑記載:我祖良相公,原籍江南華亭縣朱氏巷,乃入黔始祖夏國公、鎮(zhèn)遠侯顧成六世孫,即入黔一世祖授指揮職、敕贈鎮(zhèn)蠻將軍顧絙之五世孫也。承襲千戶指揮爵,敕贈廣威將軍,駐鎮(zhèn)香爐山。娶王氏,生六世祖顧?quán)恚ㄗ篑R右居)。明孝宗七八年間,顧良相因“軍事失誤,懼上究罪,故埋名隱姓,潛逃開懷,取用苗名邦迪,另安家立業(yè),娶苗女文氏,生六世祖雄邦、松邦、優(yōu)邦、佼邦,是以傳今凱棠、開懷、排羊、八寨等四支顧氏苗族。”因此,顧良相墓碑的落款是:“裔孫爐山支、凱裳支、開懷支、八寨支、排羊支奉祀。”四百余年來,顧氏家族滕蔓瓜瓞,樹大根深,滔滔江河,源遠流長,雖分苗漢,實為一本,民族融合自公始也。近聚合族,勒石立碑,永志不忘焉。另據(jù)《顧氏族譜》記載,顧良相先有漢族王氏妻,王氏育有三子:顧驥、顧騏、顧?quán)恚ㄗ篑R右居),其后裔在香爐山形成一支顧氏漢族。五支顧氏,香爐山支出自漢族王氏,其余四支出于苗疆文氏,均奉顧良相為祖,為其血緣子裔。

從上述材料可知,爐山顧氏從顧良相開始演繹了亦漢亦苗的故事,一直延續(xù)至今,到1988年時,黔東南州的顧姓已達4萬人。[6]現(xiàn)在顧姓的具體人數(shù)沒有統(tǒng)計,據(jù)《貴州凱里顧氏族譜·開懷支譜》記載:顧良相之五子松邦,留居開懷;松邦之子板松,由此衍生你板、牛板、廳板三大房。開懷支譜對開懷支顧氏第六十一世至七十五世各輩男性人數(shù)的統(tǒng)計,共有5094人。[7]

二、顧氏宗族的科舉之路

(一)科舉功名的獲取

清代奉行以宗族制度推行孝治的政策,族學是宗族制度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圣諭十六條》有“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圣諭廣訓》有“設家塾以課子弟”,均把設立家塾、教育族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清朝“以孝治天下”的文化追求。在清朝政府的大力倡導下,族學迅速在全國各地包括苗疆地區(qū)發(fā)展起來。

科甲蟬聯(lián)是宗族興衰的關鍵,科舉人才的培養(yǎng)是宗族興旺發(fā)達的重要標志。顧氏宗族雖然沒有具體開辦族學的記載,但從有眾多科舉功名的人中,可以推知,顧氏非常重視其族學建設。《爐山顧氏族譜》沒有明朝時期科舉功名的具體記載。據(jù)《凱里市志》記載,在明朝有5位顧姓人中舉,他們分別是嘉靖壬子科顧堯輔、乙卯科顧堯年和萬歷癸酉科顧閔、丙子科顧為麟、壬午科顧一麟,估計應該有爐山的顧氏族人,此說有待考證。

顧氏宗族中,尤其是爐山顧氏,很重視族學,積極參加科舉取士。如爐山顧天性一支,其父顧承勛,承襲千戶指揮,生于明末之季,“手不釋卷,馭眾有方。”明天啟初年,清水江上游發(fā)生社會動亂,“革夷、山丙、平寨、報消一帶土民四處剽劫,聚眾擾亂,烽煙滿地,上下游均被波及?!背绲澞觊g,清水江一帶“土司劫掠,作惡如故”,貴州巡撫鄒文盛等率大軍進剿,調(diào)隨身衛(wèi)隊助顧承勛的團練,并由其指揮。顧承勛“遂集鄉(xiāng)勇分兩路圍攻,將地方風火撲滅?!睉?zhàn)后,被授“提督團練、平蠻將軍職”。到了清帝定鼎,顧承勛“乃解甲下山,清封以土府之職”,“不受,退耕終老”。[8]官方文獻《清平縣志》也記載了顧承勛“襲指揮晉廣威將軍”之事。[9]在顧天性的4個兒子中,次子顧慜是貢生,授修職佐郎。三子顧懿“欽崇師道,輕財仗義,耕讀傳家,教子成名”。四子顧惠,貢生,授貴陽府教授,“為人忠信明決,常調(diào)公局判案,片言可折,獄人咸以循吏看之。欽賜‘五桂齊芳匾,豎于清平城,欽以大賓宴,例贈文林郎?!?/p>

(二)科舉士紳群體的形成

據(jù)《爐山顧氏族譜》統(tǒng)計,清代的十代顧氏族人中有文武庠生145人;清廩生40人;清貢生24人;清監(jiān)生26人;清文武舉人、拔貢、進士17人,其中進士1人,解元1人,舉人13人,經(jīng)魁1人,共計有科舉功名的人有251人。其功名分類詳見下表。

清代顧氏宗族科第功名一覽表

序號入黔世系文武庠生廩生貢生監(jiān)生舉人進士小計備注

19代415210代333110311代8642424412代25658246513代24753140614代223434137715代28328445816代711110917代155201018代9514小計145402426151251

資料來源:根據(jù)《爐山顧氏族譜》之《清朝文武庠生表》《清朝廩生表》《清朝貢生表》《清朝監(jiān)生表》《文武舉人拔貢進士表》以及世系整理而成。

《爐山顧氏族譜》中沒有明代科舉功名的記載,但到了清代,則有詳細記錄。從上表統(tǒng)計可知,顧氏從第9代開始有科舉功名的族人,共有5名,分別是文武庠生4人,廩生1人。其中顧天性的4個兒子中,次子顧慜、四子顧惠,均有貢生功名。到第10代,顧氏族人中取得功名的人在逐漸增多,達到10人。第11代有24人。從第12代開始,有科舉功名的族人則明顯增加。第12代有46人,是顧氏族人中科舉功名最多的一輩人。

顧氏宗族在第12代至15代4代宗族中所產(chǎn)生的生員以上有功名的族人中,分別有46、40、37、45人,共計168人,占總數(shù)的67%,是顧氏最輝煌的時期;在第14代族人顧衷成為顧氏宗族唯一有記載的進士。從16代開始,取得科舉功名的人數(shù)呈現(xiàn)斷崖式下滑,第16代僅有10人。第17、18代分別有20和14名族人有功名身份。另外,《爐山顧氏族譜》還顯示顧氏族人在清代還有入仕者40人,有九代忠臣者18人。從上表可知,在顧氏的舉人進士中,出仕的級別也不高,多是知縣一級的官員。

三、顧氏宗族轉(zhuǎn)型后的影響

由于顧氏宗族對于科舉十分重視,到了清雍正年間,爐山顧氏家族開始成為科舉世家,在培養(yǎng)顧氏家族精英的同時也造就一批社會精英。

清代顧氏舉人進士名錄

姓名入黔世系年號科名公元功名仕宦情況《清平縣志》記載《凱里市志》記載

顧廷璣11雍正癸卯恩科1723舉人修文縣教諭,二房官修文縣教諭雍正癸卯

顧廷璠11雍正癸卯恩科1723舉人直隸唐山縣知事,二房官唐山縣知縣雍正癸卯

顧廷珩11乾隆庚午1750舉人河南平西縣知縣,五房有載乾隆庚午

顧 瀛12乾隆丁卯1747舉人廣西鹽正縣鹽大使,羅陽縣知縣,五房,1723~1803官廣東鹽大使鹽大使

顧維亮13嘉慶丁卯1807舉人桐梓縣教諭,1764~1832,顧衷之父,五房官桐梓縣教諭

顧 衷14咸豐辛亥1851舉人顧 衷14同治壬戌1862進士甘肅中衛(wèi)縣知縣,鼓浪縣知縣,1814~1884,五房古浪縣知縣

顧 鋒14嘉慶庚午1810武舉五房,1782~1851有載嘉慶庚午

顧 煒14道光庚子1840武舉貴州凱里營把總,三房無仕宦記載

顧世均15道光庚子1840武舉貴陽營千總,五房,?~1855顧世卿15道光癸卯1843武舉永安協(xié)盤江鎮(zhèn)汛部廳,五房,?~1874盤江汛千總

顧世官15道光癸卯1843武舉貴州古州鎮(zhèn)中營游府,五房凱里營把總

顧廷瓚11雍正乙卯1735舉人江南三山司巡檢,福建長汀縣知縣,二房無載

顧 湘12乾隆丙子1756舉人都勻府學正,三房無載

顧炳正14道光丙午1846武解元貴陽營守府,四房,1857年在南京陣亡無載

顧世鰲15咸豐乙卯1855經(jīng)魁貴州棒柞營都司,1829~1865,三房無載

資料來源:根據(jù)《爐山顧氏族譜》之《文武舉人拔貢進士表》《世系》以及《凱里市志》之《明清時期清平縣籍進士舉人名錄》整理而成。[11]

顧氏族人尤其是香爐山支對教育相當重視,對文化教育以及科舉的不懈追求,產(chǎn)生了眾多的知識精英。入黔八世祖顧承勛有5個兒子,長子天位(夭亡),次子天性、三子天命、四子天爵、五子天祿,今天的貴州凱里顧氏香爐山支系由此演分4支,“自承勛公以下始載支庶,吾支分為四大房,自此始也?!盵12]

二房顧天性支。九世祖顧天性,顧承勛次子,誥授文林郎。十世祖顧慜,顧天性次子,清貢生,誥授修職佐郎;顧惠,顧天性四子,貢生,授貴陽府教授,“為人忠信明決,常調(diào)公局判案,片言可折,獄人咸以循吏看之。欽賜‘五桂齊芳匾,豎于清平城,欽以大賓宴,例贈文林郎?!痹谑皇雷嬷?,顧惠的5個兒子均有科舉功名,長子顧廷璣,清舉人,修文縣訓導,例贈文林郎,死后葬于修文;次子顧廷璠,清舉人,直隸唐山縣知縣,例贈文林郎,葬于修文;三子顧廷瑤,清廩生,待贈修職佐郎;四子顧廷瓚,字錫侯,清貢生,江南三山司巡檢,例贈登仕郎;五子顧廷珣,清貢生,例贈修職佐郎。十二世祖顧淵,廷璣長子,清文庠生;顧絨,廷璣次子,清馬螺司巡檢;顧溥,廷璠次子,署銅梁縣巡檢;顧治,廷璠三子,清監(jiān)生,捐從九品銜;顧汝,廷璠四子,清監(jiān)生;顧湜,號三陽,廷瓚長子,清拔貢,四川試州州判;顧濤,字巨源,廷瓚次子,清貢生,待贈修職郎;顧藻,字采淵,廷瓚三子,清庠生;顧法,廷珣長子,清庠生;顧澍,廷珣三子,清庠生。十三世祖顧宗梓(1770—1838),號楚材,字秀園,濤長子,清貢生,例贈修職佐郎;顧宗棟,藻長子,清貢生;顧樗,藻次子,清廩生。十四世祖顧近光(1808—1857),宗梓次子,清代貢生;顧錫光(1812—1890),宗梓三子,清文庠生,“以忠信處世,勤儉持家,盡孝悌于家庭,傳詩書于后世,倡修家乘,振理族綱,任閣族長,監(jiān)視修造宗祠,為全族敬仰?!?[10]

三房顧天命支。九世祖顧天命,顧承勛三子,清國學生,“性敏捷,究心經(jīng)史,肄業(yè)儒學,詩禮傳家,忠信接物,越數(shù)世子孫而書香不墜”。十世祖顧懿“欽崇師道,輕財仗義,耕讀傳家,教子成名”。十一世祖顧廷鏈,懿三子,清監(jiān)生。十二世祖顧洲,顧廷鏈長子,清監(jiān)生;顧渤(1757—1836),顧廷鏈次子,清國子監(jiān)加州判銜。十三世祖顧宗元(1785—1830),顧渤長子,清文庠生,“幼讀詩書,二八游泮”。十四世祖顧炳(1807—1860),顧宗元次子,清代監(jiān)生。十五世祖顧世澄(1827—1849),顧炳長子,“酷嗜詩書,文氣清朗”,后于胡氏祖母后“岳家舌耕,常往凱月課,屢獲特等”,被岳父“薦于凱署授教,兼充幕客”,可惜英年早逝,“詩禮復荷,陶镕報國文章,空嗟草廬,志未逮而身先喪”;顧世元(1865—1908),“勤耕教讀”,甚至顧世朝的原配徐氏(1863—?)“能識詩書”。[13]

四房顧天爵支。顧天爵,承勛四子,清代文庠,“勵志經(jīng)史,文列文庠,勤儉持家,教子孝悌”。其后裔相對中科舉的較少。入黔十六世祖顧扶基(1880—1934),四房,號佐臣,世名長子,《爐山顧氏族譜》主撰人,“清朝末期任和安團團總,民國成立后,任地二區(qū)區(qū)長。復修香爐山門洞,重建宗祠,振理族綱,述修宗譜,為鄉(xiāng)族所欽仰焉。”顧隆基(1872—1942),四房,號榮昌,世興長子,“以貿(mào)易營生,白手起家”,“重修宗祠,為全族信仰”。[14]

五房顧天祿支。獲取功名的顧氏族人不少,比如入黔十世祖顧憲,號斌如,天祿之子,清代歲進士。十一世如顧廷珩,號楚奇,顧憲長子,清代歲進士,乾隆庚午科中試第十三名舉人,任河南平西縣知縣;顧廷玫,號文華,顧憲次子,清代監(jiān)生。十二世如顧瀛(1723—1803),號凌仙,字云帆,廷珩三子,清增生,乾隆丁卯鄉(xiāng)試第七名舉人,官廣西鹽正縣鹽大使;顧河,廷珩五子,清增生,候選主簿。十三世如顧維毅(1747—1810),號遠齋,瀛長子,清代庠生;顧維棋(1751—1813),號壽齋,瀛次子,清代歲進士,乾隆庚子科中二十七名舉人,“筆力暢沛,文勢淵涵,每作文不襲人牙慧語,必出自心而后用之?!鳖櫨S新(1755—1822),號茂齋,瀛三子,清代武庠生;顧維慧(1761—1801),號智齋,瀛四子,清代庠生,參加童試時,因“文情秀雅,筆力充沛”被考官賞識;顧維亮(1764—1832),河長子,清嘉慶丁卯科舉人,署桐梓教諭。顧維文,河次子,清代文庠生。十四世如顧衷(1814—1884),號子和,又號爐村,維亮之子,中清道光癸卯科副榜、辛亥科拔貢,清咸豐乙卯科舉人,同治元年壬午科進士三甲102名,成為顧氏唯一的進士。據(jù)族譜記載:“特好詩書,出行街上,目不斜視;及游庠后,越憤苦修,奮志功名,遂食餼。開拔中試后,會點進士?!盵15]

四、余論

檢視民國年間和當代編纂的《顧氏族譜》中,有科舉功名的主要是爐山支顧氏族人,其他進入苗疆的顧氏后裔沒有檢索到。當然,顧氏族人中也有部分族人讀書和從教的記載,比如顧氏開懷支十六世祖王馬(?—1950),開懷支廳板房支,“幼讀私塾,始經(jīng)商,后從教。學識淵博,通律法,能言善辯,豪門爭聘而不就,甘守清貧任教。” [16]十五世祖五哨,吾雄分支,畢業(yè)都勻?qū)W府秀才。十六世祖九碾(1866—1922),漢名顧明基,年幼時家境困難,因勤學好問以及聰明過人,被私塾先生免費收為學生,學習成績突出,后考取秀才。1890年開始其從教生涯,有許多學生成為凱棠地區(qū)清末和民國時期教育工作的骨干,是清末民初開拓凱棠教育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其三子勇九(1909—?)曾作過私塾先生。[17]

通過接受教育、參加科舉考試以獲取功名是每個讀書人的夢想,這種夢想“促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民眾對清王朝及中原主體文化——儒家文化的認同,從而加速了清水江流域的‘王化和‘內(nèi)地化進程,增強了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推動了地方社會的進步?!?[18]而對科舉的向往使人往往做出違背祖制的事,凱棠支顧氏族人有為參加科舉考試而改姓的事,如十三世祖麻令和丟所分別改叫唐成舉、周在瑚。[19]正因為有顧氏族人對教育和科舉的重視,從而推動了清水江流域教育的普及與發(fā)展,以至于距離凱里不遠的麻哈(今麻江縣)在清末出現(xiàn)科考狀元——夏同龢。一大批受教育的顧氏族人走出大山、走向社會,成為領導干部,甚至走上正部級領導崗位,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梁。

參考文獻:

[1] 谷苞.在中國歷史上為數(shù)眾多的漢人融合于少數(shù)民族[C]//費孝通.中華民族研究新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81.

[2] (清)徐家干.苗疆聞見錄[Z].貴州府縣志輯(第19冊).

[3] 爐山顧氏族譜(卷二) [Z].民國二十八年刻本,1939:43.

[4] 爐山顧氏族譜(卷二) “五世祖良相公事跡傳” [Z].民國二十八年刻本,1939.

[5] 顧永昌.凱里顧氏溯源[Z].內(nèi)部印刷本,2009.

[6] 李保中.我州有四萬苗漢系顧成后裔[N].黔東南報,1988-11-28.

[7] 貴州省凱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凱里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935.

[8] 貴州凱里顧氏族譜編修委員會.貴州凱里顧氏族譜·香爐山支譜[Z].內(nèi)部印刷本,2010:8.

[9] 彭泰楠.道光《清平縣志》卷一[Z].

[10] 貴州凱里顧氏族譜編修委員會.貴州凱里顧氏族譜·香爐山支譜[Z].內(nèi)部印刷本,2010:83.

[11] 貴州省凱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凱里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934.

[12] 貴州凱里顧氏族譜編修委員會.貴州凱里顧氏族譜·香爐山支譜[Z].內(nèi)部印刷本,2010:9.

[13] 貴州凱里顧氏族譜編修委員會.貴州凱里顧氏族譜·香爐山支譜[Z].內(nèi)部印刷本,2010:28.

[14] 貴州凱里顧氏族譜編修委員會.貴州凱里顧氏族譜·香爐山支譜[Z].內(nèi)部印刷本,2010: 83.

[15] 貴州凱里顧氏族譜·香爐山支譜[Z].內(nèi)部印刷本,2010:202.

[16] 貴州凱里顧氏族譜·香爐山支譜[Z].內(nèi)部印刷本,2010:276.

[17] 貴州凱里顧氏族譜·凱棠支譜[Z].內(nèi)部印刷本,2012:69.

[18] 蔡敏,李斌.清代清水江流域村落的興學活動——以天柱地坌為中心[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19] 貴州凱里顧氏族譜·凱棠支譜[Z].內(nèi)部印刷本,2012:593.

(責任編輯:趙廣示)

猜你喜歡
科舉移民
移民火星
“科舉”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從《聊齋?葉生》解讀蒲松齡四十不滅的科考幻想
宋代詩歌中的金華書寫
南戲中的科舉程式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唐宋時代的科舉與黨爭——內(nèi)藤湖南“宋代近世說”中的史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