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呈現(xiàn)】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歸去來兮辭(并序)》
素材解讀
當世俗的黑暗企圖要淹沒他時,陶淵明斷然拒絕了高官厚祿,選擇了耕織自己的精神家園。他一方面厭棄官場的污濁之氣和奴顏媚骨,不愿意為五斗米而折腰;另一方面他又與山為伴,與月為友,把自己歸隱后快樂的田園生活,通過詩作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讓心歸來,生命之花才得以高貴綻放。
適用話題
心靈自由 與書為伴 融入自然 保護自尊 學會放棄
素材運用
①與其背負太多的壓力,不如走向自由,奔赴寧靜。心靈的自由是最高境界的自由,正如陶淵明所說“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②毅然跳出塵網,與書為伴,融入自然,“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才能在喧囂的塵世中,讓心中積郁的塊壘消散。
③守住內心的寂寞,別讓心靈蒙塵;寂寞是一種美麗,寂寞使人詩意棲居。在寂寞之中,陶淵明構建了自己的“烏托邦”。
④自尊是一種不汲汲于名利的高貴,是一種不攘攘于富貴的高雅。做一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吧!
⑤與其在崇高的理想與尷尬的現(xiàn)實之間徘徊,不如勇敢地放棄,放棄有時也是經營人生的一種策略。陶淵明雖然放棄了物質的優(yōu)越生活,但他的放棄,最終讓他找到了身心的自由。
【原文呈現(xiàn)】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滕王閣序》
素材解讀
在省親路上,年輕氣盛的王勃巧遇宴會,即席賦詩,寫下此序。意在通過描繪滕王閣的壯麗風光、宴會娛游,敘寫人生際遇及身世感慨,抒發(fā)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懷才不遇之情。
適用話題
勇于并善于表現(xiàn)自己 面對困境
素材運用
①勇于并善于表現(xiàn)自己,是當代青年應該具備的一項素質。有時,謙虛反而是虛偽和懦弱的行為。王勃路經滕王閣,毫不推辭,一揮而就,寫下了驚嘆四座的《滕王閣序》,使得他在文學史上占有光輝的一席。
②哭泣,不是走出困境的最佳途徑?!袄袭斠鎵眩瑢幰瓢资字??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睔v來有志之士,面對困境總會盡力克服,執(zhí)著追求,就算身處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絕不消沉放棄。
【原文呈現(xiàn)】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
素材解讀
晉武帝司馬炎立國后,為了鞏固新政權,籠絡蜀漢舊臣人心,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侍祖母至孝,但苦于上命不可違,故上此表陳情,以祖母無人供養(yǎng),辭不從命。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后非常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yǎng)。這篇文章敘述委婉,辭意懇切,語言生動。后其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
適用話題
說話的藝術 感恩 選擇
素材運用
①說話要有藝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使對方信服。李密說話很注意藝術,他選取了一個最能發(fā)揮自己口才的角度,句句表情,處處藏理,“情”之所至,哀婉動人;“理”之所在,含而不露。最終使晉武帝“龍顏大悅”,欣然收回成命。
②應好好珍惜親情,善待親人,學會感恩。羊有跪乳之恩,鳥有反哺之意;結草銜環(huán),李密陳情,投桃報李,何處不彰顯感恩之心?
③面對選擇,要多一份冷靜,少一份浮躁。面對篡權奪位有虎狼之心的晉武帝,李密的選擇如果稍有差池,即會招致殺身之禍。但他在危難面前,仍能保持沉著冷靜,終于使自己化險為夷。
【原文呈現(xiàn)】
這是一個善用聯(lián)想意義的例子。聯(lián)想意義也最易誤用而生流弊。聯(lián)想起于習慣,習慣老是喜歡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誘性最大,一人走過,人人就都跟著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濫,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濫,也是如此。從前做詩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觸機》《幼學瓊林》《事類統(tǒng)編》之類書籍,要找詞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靈。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談風景必是“春花秋月”,敘離別不離“柳岸灞橋”;做買賣都有“端木遺風”,到現(xiàn)在用鉛字排印書籍還是“付梓”“殺青”。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它們是從前人所謂“套語”,我們所謂“濫調”。一件事物發(fā)生時立即使你聯(lián)想到一些套語濫調,而你也就安于套語濫調,毫不斟酌地使用它們,并且自鳴得意。這就是近代文藝心理學家們所說的“套板反應”。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于“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因為就作者說,“套板反應”和創(chuàng)造的動機是仇敵;就讀者說,它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一個作者在用字用詞上面離不掉“套板反應”,在運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個人生態(tài)度方面也就難免如此。不過習慣力量的深廣非我們意料所及,沿著習慣的去做,總比新創(chuàng)較省力,人生來有惰性,常使我們不知不覺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應”里去。你如果隨便在報章雜志或是尺牘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來分析,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語言,大半都由“套板反應”起來的。韓愈談他自己做古文,“唯陳言之務去”。這是一句最緊要的教訓。語言跟著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會朝深一層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落入下乘。
——《咬文嚼字》
素材解讀
作者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擇用若干精當的語言實例,深入淺出地將必須在創(chuàng)作和閱讀中養(yǎng)成隨時留心玩索的好習慣等觀點表達出來。作者對“套板反應”很是反感,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于‘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而“套板反應”正是當代學生的通病。
適用話題
獨立思考 求真務實 刻苦自勵 推陳出新
素材運用
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唯分數論”影響著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其實這種“唯分數論”就是讓孩子“一人走過,人人就都跟著走”。朱光潛就對這種“套板反應”很是反感,他提倡獨立思考、求真務實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這正是我們當今推行素質教育的要義所在,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