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小東
(安徽世標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淮河干流航道是《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guī)劃》中京杭運河與淮河水系高等級航道布局“一縱二線”中的一線,也是安徽省規(guī)劃建設的“一縱兩橫五干二十一線”的全省高等級航道網中的“一橫”。它西起豫皖兩省交界的三河尖,經臨淮崗、鳳臺、淮南、蚌埠、五河至蘇皖兩省交界紅山頭,全長378km,經過安徽省阜陽、六安、淮南、蚌埠、滁州五市,是安徽省北部的主要水運通道,是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物資交流的一條重要水運紐帶,也是沿淮城市群融入長三角地區(qū)的一條重要水運通道。
“十一五”期間開始,安徽省重點建設水運主通道和區(qū)域性重要航道,按“先通后暢”原則,綜合考慮運輸需求發(fā)展水平、上下游航道建設進展、河流綜合治理工程進展、建設投資規(guī)模等因素,已開工建設安徽省“兩干三支”骨干航道中的“三支”—“蕪申運河”、“合裕線”、“沙潁河”,本次研究的“淮河干流航道”是干線航道網整治中最后一條主干航道。
淮河干流安徽段,處于淮河中上游段,上自豫、皖兩省交界的洪河口起,下至皖蘇兩省交界的紅山頭止,河道全長366.0km。河床原來窄而深,但從1194~1855年黃河奪淮入海的近700年間,黃水夾帶大量泥沙入淮,遂使河床逐漸變成寬而淺,洪水期水位高于兩岸地面,枯水期水流歸槽,河床斷面近似成“U”狀。
本工程航道內共有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1處(省級),風景名勝區(qū)2處(省級),森林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公園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qū)3處(國家級1處,省級2處)。主要有:淮河蚌埠段四大家魚長春鳊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明光女山省級地質公園、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蚌埠五河沱湖自然保護區(qū)和明光市女山湖/七里湖自然保護區(qū)。
本研究調查的樣地點位分布見圖1
本次研究以水生生物物種多樣性來簡單度量水生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一定區(qū)域內物種的豐富程度,可稱為區(qū)域物種多樣性;另一方面是指生態(tài)學方面的物種分布的均勻程度,可稱為生態(tài)多樣性或群落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衡量一定地區(qū)生物資源豐富程度的一個客觀指標[1]。是根據(jù)一定空間范圍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可以表現(xiàn)在多個層次上數(shù)量和分布特征來衡量的。以修正的Simpson指數(shù)綜合反映水生生物群落中種的豐富程度和均勻程度種數(shù),Ni為種的個數(shù),N為觀察到的個體總數(shù)。根據(jù)修正的Simpson指數(shù)賦分標準(表1)。
以Shannon-Wiener指數(shù)綜合反映水生生物群落中種的豐富式中,S 為物種數(shù),ni為種的個數(shù),N為觀察到的個體總數(shù)。
表2 多樣性指數(shù)評估標準
圖2 各樣點多樣性指數(shù)
根據(jù)Shannon-Wiener指數(shù)評估標準(表2),在9個點位調查監(jiān)測中,樣點6和樣點7基本上無污染,樣點3的H’值小于1,為中度污染,其余6個采樣點為β-中度污染,出樣點3以外,整個調查段處于β-中度污染,較為健康,樣點3出現(xiàn)H’值小于1[2]。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采砂作業(yè)的干擾作用
其采砂作業(yè)所產生的細小顆粒順著水流逐漸沉淀,使得底質始終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進而影響到了多數(shù)底棲類群的分布,使得其Shannon-Wiener指數(shù)偏低;
(2)異常情況的干擾作用
樣點3采樣時正值下暴雨,水流湍急,一方面沖走了底質淤泥從而影響到了底棲類群的分布;另一方面也對采樣過程產生影響,因為采樣時,船只不好固定,采泥器可能并未充分發(fā)揮效果,故這次的Shannon-Wiener指數(shù)相對偏低。
(3)底質類型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底質類型對底棲動物的類群和數(shù)量存在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點3來說,其底質類型為沙礫型,不適合軟體類的生長,故該點位軟體類種類較少,僅有河蜆、中國淡水蟶等少數(shù)幾種分布。另外,該點位的齒吻沙蠶數(shù)量巨大,由于競爭作用也會影響到其它一些節(jié)肢動物幼蟲以及一-些寡毛類類群,因此該點位的節(jié)肢動物幼蟲種類和數(shù)量也較其它點位明顯偏少,所有這些均導致其Shannon-Wiener指數(shù)偏低。
水下工程施工對水體的攪動,將使工程區(qū)及其下游附近水體渾濁度增加,使得水體透明度下降,改變了水下光照條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影響浮游植物的生長,水體初級生產力降低。本工程施工期主要位于枯水期內,在水下施工時,水體透明度的下降,渾濁度上升,將導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初級生產力階段性減少[3]。類比同類工程,工程施工期懸浮物濃度均一半在10-30mg/L,工程對于浮游生物的初級生產力有一定影響。根據(jù)以上浮游植物調查數(shù)據(jù),通過估算,在施工期間,浮游植物的損失量為233.11t。
局部水域水質渾濁,一方面會直接造成浮游動物的死亡,另一方面這些施工作業(yè)會造成作為餌料的浮游植物減少,同樣也會加速浮游動物數(shù)量和種類的減少。通過調查可知,評價區(qū)浮游動物的平均生物量為4.3mg/L,經估算,在施工期間,浮游動物的損失量為197.8t。
施工結束后,施工對浮游生物的影響因子消失,浮游生物會恢復。隨著航道整治工程的開展,該河段通航條件的改善,船舶通航密度會隨之增大,船舶艙底油污水發(fā)生量也將增大。
施工過程中,底棲動物主要生存場所受到較大程度破壞,將導致底棲動物種類、數(shù)量下降;少量活動能力強的底棲生物逃往它處,除少數(shù)能夠存活外,絕大多數(shù)將死亡。工程施工過程中將直接壓載河床底泥中的底棲生物。因工程建設需要,占用漁業(yè)水域,使?jié)O業(yè)水域功能被破壞或生物資源棲息地喪失,其損失參照《建設項目對海洋生物資源影響評價技術規(guī)程》(SC/T 9110-2007)。各種類生物資源損害量評估按以下公式計算:
Wi=Di×Si
工程建設造成的底棲動物量損失以100%計算,依據(jù)生態(tài)調查可知工程區(qū)域底棲動物平均生物量55.2g/m2;工程臨時占用水域面積約為 3668990m2,每年的生物損失量為202.53 t,損失量按3年計算,則施工期占用水域底棲動物損失量為607.6t。
工程建設將改變部分河床現(xiàn)狀底質,從而影響浮游生物、底棲動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餌料生物的減少將對魚類索餌造成影響,從而降低施工水域附近魚類的密度。疏浚段長度約占本工程河道長度1/5,且淮河為大型河流,航道疏浚寬度僅占河寬度1/3~1/4,且底棲性魚類主要集中在水體下層,因此對大部分魚類沒有較大影響。這種對以浮游生物為餌料的魚類的影響是暫時的,會隨著施工結束而逐漸消失。
施工噪音對施工區(qū)魚類產生驚嚇效果,但不會對魚類造成明顯的傷害或導致其死亡。項目施工對魚類的影響主要是懸浮物濃度的增加對施工區(qū)域的部分魚類造成直接傷害,降低了該區(qū)域的魚類密度。但由于施工區(qū)所占水域面積較小,且大多數(shù)魚類在評價范圍內外河段有很大的生境,可以遷至附近適宜生境進行棲息、生存。因此,對評價范圍河段的魚類影響總體較小,且較為有限。
疏浚工程將改變局部河段的底部基質,導致底棲性魚類的索餌場范圍減少,工程河段攝食底棲動物的魚類所占比例較大,如青魚、鯉等。索餌場范圍的減少將可能導致底棲性魚類之間食物競爭的加劇,從而影響魚類的正常生長、繁殖。護岸工程為對施工河道的底質、洲灘等魚類生境的改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底棲性水生動物的棲息地,并導致魚類底棲性餌料生物的減少,但這種影響也是有限的,主要是因為工程區(qū)域較整個河段而言所占面積是較小的,這些魚類可以在其他區(qū)餌料生物較多的河段攝食。
工程建成運行后,通航船只數(shù)量、密度將明顯增大。船只對本河段的經濟魚類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主要是影響魚類的分布。船只的噪音及螺旋槳都會導致魚類分布的變化。船只運行的噪音和波浪造成魚類的主動回避,主航道的魚類將離開棲息地,但此影響是暫時的其影響程度不大。同時,航運能力提升后,貨物吞吐量增加,特別是礦石原材料的散裝船只增多,對江段漁業(yè)水質環(huán)境影響有:沿岸或緩水灘的重金屬污染物和油污繼續(xù)加重,對魚卵孵化和魚苗發(fā)育很不利。
(1)水生生態(tài)現(xiàn)狀調查表明在9個點位調查監(jiān)測中,2樣點基本上無污染,1個樣點為中度污染,其余6個采樣點為β-中度污染,除樣點3以外,整個調查段處于β-中度污染。河道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較為健康。
(2)航道整治前后,浮游生物量變化不大,綜合考慮,對浮游生物、底棲動物、魚類的影響不明顯。工程建成后營運期,過往船舶的噪聲將不會增加對航道沿線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內魚類的影響。運營期船舶污染物排放將不會影響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內水質,工程的建設不會損害保護區(qū)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