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敏
無極縣地處冀中大平原,地方不大,卻有兩種美食列入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七汲全羊、無極饸饹。其實,還有一道美食,雖沒有登上非遺名錄的大雅之堂,卻也絕不遜色,它就是遠近聞名人人愛吃的熘雞腦。
說起熘雞腦,可不能“望文生義”“顧名思義”。過去,有外地來無極的幾個客商到飯店吃飯,服務(wù)員遞上菜譜,客人看到菜譜上的熘雞腦問:“這熘雞腦沒見過,更沒吃過,嘗嘗鮮,看看雞的腦子嘛樣?好吃不好吃?!狈?wù)員噗嗤一笑,趕緊解釋說:“那可不是雞的腦子,是雞蛋做的,要是做雞腦子,那得弄多少只雞才夠呀!”客人頓時明白:“哦哦,是我理解錯了?!倍旱么蠹夜笮?。
熘雞腦這道菜來源于無極民間,發(fā)明于無極鄉(xiāng)村土著飯館。在無極縣城中昌路上,有一家不起眼的飯店,店面不大,也就是十來個房間,但每天顧客盈門,誰要光顧這家飯店,都要提前預(yù)定。飯店老板袁五輩,特級廚師,是無極熘雞腦的傳承人。據(jù)說他家祖輩為廚,號稱廚師世家,到他這一代已經(jīng)是第五代了。他祖父為了讓孫子繼承這個行當,刻意給他起了“五輩”這個名字,以此來顯示他家五代廚師的榮耀,作為老人家在人前吹噓的資本。而他的孫子果然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他家的生意之所以紅火,就是因為袁師傅廚藝精湛,特級廚師的名聲在外,婦孺皆知;另外呢,他作為熘雞腦廚藝傳承人,技術(shù)過硬,做出來的熘雞腦味道純正,自是好酒不怕巷子深。
最近,筆者采訪了袁五輩師傅,說明來意,他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講起了熘雞腦的來龍去脈。
上世紀五十年代,袁師傅的曾祖父是無極縣有名的廚師,家里經(jīng)營了一個小飯館。鄉(xiāng)野飯館,沒有什么山珍海味,更沒有什么達官貴人光臨,經(jīng)常光顧飯館的不是過路商客,就是土里刨食的農(nóng)民。為了迎合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袁師傅的爺爺經(jīng)過反復(fù)試驗,發(fā)明了這道好吃不貴、經(jīng)濟實惠的菜,起名叫熘雞子兒(雞子兒是雞蛋的別稱)。上世紀七十年代,袁師傅的祖父覺得熘雞子兒這個名字有點不太雅觀,所以改名為熘雞腦。算起來,這道菜已有七十多年歷史了,在無極也算是老牌子。
熘雞腦是從雞蛋羹演變過來的,但兩道菜有明顯的不同:雞蛋羹是蒸出來的,是凝固的,而熘雞腦是熘出來的,是像稠粥那樣的半流體,制作技術(shù)含量很高。袁師傅介紹了這道菜的做法:
主料:雞蛋。輔料:蔥、姜、蒜、海參丁、魷魚丁、蝦皮、食鹽、味精、淀粉。主料和輔料的配比計算方法:一個雞蛋配海參、魷魚、蝦皮各一克。做法:先將雞蛋打開,放入碗里,剔除蛋清。為什么剔除蛋清?因為蛋清具有凝固作用,而熘雞腦必須是松軟粥狀的,所以只能用蛋黃。第二步,把泡發(fā)好的海參、魷魚用刀切成小丁,再把各種輔料混合在一起,加少量開水,攪拌均勻。第三步,炒鍋內(nèi)放入食用油燒熱,把蛋液及配料倒入鍋內(nèi)不停攪拌,一直攪到蛋液變稠,成為糊狀,就可以出鍋了。裝盆時抹一層香油。
由于在制作過程中不停攪打,所以這道菜又有一個別名:打百下。成菜特點色澤金黃,口感松軟,香味濃郁。事實上,它的香味不是單一的,而是復(fù)合的:入口首先是香油香,抿一抿嘗出蛋香,再細嘗,又吃出海參、魷魚、蝦皮的咸鮮。重重復(fù)合香氣,回味不絕。而且它好消化、養(yǎng)腸胃,用小勺舀著吃,對老年人和小孩尤其適合。
據(jù)袁師傅介紹,剛開始的熘雞腦,配料很簡單,沒有海味之類的東西,經(jīng)過袁師傅家?guī)状鷱N師不斷摸索、幾次更新,從營養(yǎng)和品位上都有很大提高,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的配方。
熘雞腦是袁師傅家的祖?zhèn)髅胤?,按老禮兒說是不能外傳的,但他并不保守,對慕名而來的廚師們,總是手把手傳授,從不留半點后手。上世紀八十年代,袁師傅在無極縣中昌飯店做當班廚師,有關(guān)部門曾在飯店里舉辦了熘雞腦廚藝學(xué)習(xí)班,讓袁師傅為全縣廚師授課,把這道菜推廣給各個飯店和單位伙房。從此,這道菜普及到了全縣城鄉(xiāng)各個飯店食堂,成了無極本地獨特美食。2010年9月,無極縣舉行首屆美食節(jié),其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就是廚師才藝大賽,袁師傅登臺亮相,用熘雞腦這道拿手菜作為比賽項目,邊解說邊演示,評委們一致亮牌滿分通過,一舉奪魁,贏得了在場廚師和觀眾的如潮掌聲。
如今,在無極縣城,大小飯店不下上百家,都會把熘雞腦寫在菜譜上,以此作為招牌菜。外地人來了也都會嘗一嘗。河北師大旅游學(xué)院副院長、餐飲烹飪課教授馮玉珠說,這道菜和北京的“三不沾”、廣東的“炒牛奶”類似,但材料和味道不一樣?!笆仪f本土菜很少,如果熘雞腦確實是石家莊獨有的,無疑將為本地菜系增添一個新的品種?!?/p>
編輯:安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