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敷
我有個瑞典朋友,是沃爾沃的高級工程師,有私家船只,最大的愛好竟是逛二手店。二手店在歐美國家遍地都是,大多是由慈善機構(gòu)諸如紅十字會等興辦,這是一項長期的救助工作,旨在救助非常貧困國家的兒童及提供醫(yī)療服務(wù)。
細究起來,歐美人對“舊物”的概念,和我們“敝帚自珍”的觀念確實不一樣。歐美人看待東西更講究流動性,東西不管新舊,合適不合適才是使用標準。所以經(jīng)常看到很多人把家具、家電、禮服、兒童服裝和玩具等八成新的“舊物”作為廢舊物及時處理掉或捐給二手店。
說及時,是因為覺得這件東西現(xiàn)在不適合我,未必不適合你。及時捐出去,舊物再利用,流轉(zhuǎn)到那些適合的人手中,變廢為寶。這是一種更時尚的節(jié)約。甚至在二手店里,你會經(jīng)常碰到一些諸如古奇、LV、愛馬仕等名牌商品,且通常價格都不貴。當你知道一個古奇的包包只是用舊了些,就可在二手店以不到100克朗(約合78元人民幣)的價格買到,你是什么感覺?
通常在眾多二手店里,兒童用品是最受歡迎的物品之一。因為小孩子長得快,很多兒童用品基本上都只用過一兩次,有些嬰幼兒服裝可能根本還沒來得及穿就嫌小了。因此,人們很喜歡到這樣的商店去為孩子淘貨。這些二手物品基本上都只賣三、五十克朗,是新衣服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價格。
家長們之所以放心給孩子穿、用二手物品,主要是因為較大的二手店對回收的舊物都有很明確的規(guī)定,收到舊衣服后,他們會進行衛(wèi)生消毒處理。
(摘自《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