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文廣
摘 要: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參差不齊、止步不前,對初中的政治教學造成了極不利的影響,教師應根據現(xiàn)有的教學弊端,對癥下藥突破教學困境,以多元化內容的糅合豐富課堂知識,靈活性運用教材,拓展相應的課外案例,由學生的喜好入手,以學生自主積極性的激發(fā)構建有效的課堂質量。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問題;措施
政治教師既要做學生的指導者,又要成為學生心靈的領路人,以身作則引領學生規(guī)范言行,在實踐的熏陶感染下,不斷沖擊已有的固化認知,以知識的深化領會完善自身素養(yǎng)。
一、當前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素質不高
政治包含的范圍較廣,是一門開放性較強的學科,諸多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這也為教學帶來了許多不便,教師無從下手,單從教材講授、知識呈現(xiàn)片面化的特點,而結合時事熱點啟發(fā)思維固然是較為新穎有效的教學手段,但當前隨著信息的高速流通,時事可轉眼間變?yōu)槭穼?,其迅猛的更替速度讓教師難以把握重點,同時教師本身對于新教材中大量的趣味內容知之甚少,課堂上若是學生提出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一時難以解答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對于后續(xù)的教學不利。
(二)教學觀念陳舊
在新課改的浪潮下,教師仍習慣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授課,過于信任自身經驗,過于依賴教材大綱,過于注重書面成績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在教學方面缺乏創(chuàng)新,使得原本就知識點較多的政治內容更顯得枯燥,學生在長期呆板的課堂上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逐漸喪失信心,對政治本身也不夠重視,將精力集中于語數(shù)英的知識鞏固上,答題全靠猜測,無法形成知識的串聯(lián),老套的教學手法只能讓學生明白字面含義,對于更深層次的內涵無法觸及,思維能力停滯不前。
(三)抑制學生主體
初中生探究的好奇欲望較強,實質上是政治教學的優(yōu)勢,但是教師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教學中習慣于照本宣科,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鮮少有機會闡述自己獨特的見解,也就造成了答題時套用模板、答案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且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對于事物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集中化的授課難以顧及到個人的成長發(fā)育,使得政治課堂流于形式,學生的興趣不濃,重視程度不夠。
二、初中政治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搜尋網絡熱點
教材本身結合時代熱點新聞進行統(tǒng)籌講述的方式是可行的,教師應提煉出契合學生理解范疇的元素,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帶有方向性地引進與教材相關的案例,讓該問題在具體的社會性議論事件中得到升華,同時教師也可以參考網絡言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全方位分析事件衍生的德育內容,便于教師在短時間內塑造個人素養(yǎng),為學生樹立好榜樣精神。例如:在教學“傳承民族精神”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利用網絡上“國粹戲曲一線名師課堂竟不敵小學生培訓班費用貴”的事件,沖擊學生的心靈,學生長期封閉在課堂上,對于民族精神的傳承問題領會不深,而在故事講述中,學生愈發(fā)感到悲憤,且結合自身的培訓經歷,可產生諸多共鳴,另外,再將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剪紙、布糊”等一些生活中不常見的內容搜集帶到課堂上來,學生頓時被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藝術品吸引,直觀地感受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聯(lián)想到這些內容不受重視將會消失便油然而生一種想要保護國家文化的情緒,敬佩老藝術家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的堅韌精神,此時再結合“汶川地震救援故事”讓學生在國民齊心協(xié)力救災的一些經典故事中感受泱泱大國舍我為家的精神,在情緒的持續(xù)起伏波動中,切身感受民族精神的多層魅力,短時間升華情感認知,為建設祖國充滿了求知的動力。
(二)施行實踐訓練
在學習一個章節(jié)后,可利用互動鞏固記憶。例如:以如何調節(jié)情緒的命題進行情境扮演,學生興致盎然,有的學生采用默劇的形式讓大家猜測自己的情緒變化,先是作業(yè)沒有完成好受到教師的批評而皺眉,懷有一些不滿的情緒,后又在教師的鼓勵下,充滿了斗志,暗自握起拳頭,在表演后闡述自己的靈感:“調節(jié)情緒要從自我反思做起?!痹谶@樣的活動下,學生不但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同時受益良多,相較于單純的口頭講授效果更好。理論實踐的結合,可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例如:學到“消費者的權益”時,教師可讓學生分組到大街上進行采訪,根據周邊人消費與維權的故事理解安全保障權、知悉真情權等容易混淆的內容,可加深理解印象。
(三)拓展思維空間
針對一些較為抽象的問題可采用信息技術進行轉化,以繁化簡方便學生理解記憶,例如:教學“一國兩制”時,展示1997年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和揚眉吐氣的雄偉氣勢等說明“一國兩制”施行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動態(tài)的情境中,從內心深處認可祖國的統(tǒng)一,強化愛國主義思想的同時,由教材中沒有提及的內容促進學生思維延伸。
總之,教師應摒棄以往固步自封的教學態(tài)度,搭建起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跨越橫亙在師生之間的年齡鴻溝,將學生推上求知的舞臺,開啟政治教學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孫淑蓮.淺析初中政治探究活動課的教學問題及問題反思[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3).
[2]張凌文.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的常見問題與有效對策[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5).
[3]王志.探析初中政治教學改革中的困惑及解決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4]萬勇.初中政治開放性課堂打造策略分析[J].考試與評價,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