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針對初中英語教材插圖的有效使用進行分析,介紹了什么是英語教材插圖,分析了當前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材插圖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這些問題,探討了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應用教材中的插圖,促使教材插圖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材插圖;英語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7-0112-02
英語的學習比較枯燥乏味,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背誦英語單詞,同時理解英語語語法,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教材中的插圖具有趣味性,能夠生動形象的將相關內容展示在學生面前,但是部分教師不注重對教材中插圖的應用。對英語教材中插圖的有效應用進行詳細分析,意義深遠。
1.英語教材插圖
英語教材插圖(English textbook illustration)中的插圖,在拉丁文中有“說明、例證、圖解和注釋”等含義,這就證明,英語教材中的插圖十分重要[1]。主要是附在教材中的圖片,基本上被復印在相關文字的中間,也有插圖采用插頁的方式,對于正文的內容存在著補充說明和藝術欣賞的作用。本文闡述的英語教材插圖,主要是指附在英語書當中,對英語教材中文字起到說明和注釋作用的圖片。
2.初中英語教材插圖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直接忽略。
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對所講內容進行預習,這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2]。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往往開門見山,經常不設置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講課過程中經常忽略教材中的圖片。
2.2 輕圖重講。
對插圖進行應用,部分教師會做一些簡單的導入或者簡單的銜接,很少借助圖片上所給信息,引發(fā)學生想象,或者自由發(fā)表觀點,導致教材中的插圖喪失了輔助功能。
2.3 圖文不符。
部分教師進行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對教材中的圖片視而不見,尤其是在進行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采用一些網絡上的圖片進行講解,而網絡上圖片和教材中文字內容不相符合,從而為學生帶來錯誤的引導。
3.初中英語教材插圖的有效使用
3.1 借圖助聽,掌握聽力方向。
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提高聽力水平是基本目標之一,學生要能夠聽懂英語,才能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才能夠幫助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對學生進行實際訓練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在聽錄音過程中,跟不上錄音當中的語速,部分學生則會比較緊張,甚至對英語聽力存在恐懼心理?!奥牎痹诠艥h語中寫作“聽”,意味耳有所得,耳聽為王,需十目一心,聽不僅僅就是用耳朵去聽,還需要眼睛去觀察,心和大腦去揣摩。因此,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聽力訓練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插圖,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聽力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節(jié)課的時候,到了聽力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采取兩個班級對比聽力的方式。對于第一個班級,教師不給出任何提示和圖片指導,直接讓學生做題[3]。因為錄音語速比較快,也并未提前對教材中的圖進行分析,有些學生則不能正確理解,基礎薄弱的學生不會時間以及交通工具的表達,聽力時便會滿頭霧水、不知所措。另外一個班級,教師在給學生播放錄音的時候,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教材上的插圖,并且對學習過的單詞、時間的表達和交通方式的表達進行復習。此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聽力練習,學生仔細研究過插圖之后,能夠準確的表達聽力當中所出現的單詞,這就為學生的聽力練習奠定了基礎。此后,教師結合插圖設置相關問題:“How do you get to school?”“How long does it take?”
通過這種方式開始了聽力的前奏,最后再帶領學生進行聽力練習,經過對比之后,教師會發(fā)現,這一班級學生的聽力水平明顯高于第一個班級。
3.2 借圖導讀,了解文章重點。
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進行讀前導入指導,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欲望和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對這一文本進行自主閱讀,形成強烈的閱讀期待,從而幫助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而教材中文本的閱讀插圖,是展示閱讀內容最為直觀的內容,也是最吸引學生的資源。教師可以借助插圖的講解,來吸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 Giant pandas”這一課的時候,教材中有大熊貓的圖片,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分析這一圖片,向學生提問“Boys and girls,what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m?”。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欲望,從而帶著好奇心對文章進行閱讀[3]。
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帶領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已有背景知識的認識,在激活學生背景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思考和感悟,建立閱讀動力,讓學生對閱讀中的內容充滿想象和期待。教師結合教材中的插圖,向學生進行提問,從而讓學生對這一圖片產生聯想,大熊貓的成長過程,大熊貓為何被稱為國寶,為何如此稀少,又面臨著什么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等,在對文章的探討和分析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在腦海中生成這一系列的畫面,從而讓學生對閱讀內容有了更深的求知欲望。
3.3 借圖助說,提高應用能力。
說英語,也就是通過口頭表達的方式進行參與到英語交際活動當中去。英語教材當中的插圖,是初中英語教學中,被應用于口語練習的最好材料。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插圖,帶領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對插圖的觀察,同學們能夠理清不同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不同人物之間的對話,從而清晰的表達出相關知識點和句型[4]。
以“ Welcome to our school”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先體會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猜測一下,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借助插圖對文章有一個預知,從而更好的理解文本。此外,圖片也可用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幫助學生喚醒本來的記憶,借助插圖,教師為學生設置一個語言場景,讓不同學生分別扮演圖中的母親和女孩,或者進行其他的人物角色設置,然后讓同學們進行角色扮演,來介紹自己的學校,進行語言的輸出。
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將自己代入角色,同時還能夠結合自身喜好對句子進行適當改動,促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4.初中英語教材中的插圖調整建議
插圖的使用可以增強畫面感與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是教材內容的一個補充,例如,在“How do you use your pocket money?”這一課中,我們會談論到如何幫助貧困地區(qū)的孩子,是否可以將UNICEF的圖片設置在旁邊,在學習“Giant pandas”時是否也能將WWF的徽標呈現出來,這些都是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Welcome to the unit中的圖片,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能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顯得課本的設置在前后呼應,整個初中的教材是緊密相連,是層次的不斷升華。其實教材中也存在缺少插圖的情況,應做適當的補充。此外,是否可以在教材中增加與教材內容更加貼切的圖片,貼切到可以跟一些看圖說話的作文一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甚至是根據圖片內容復述課文,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看圖說話,以圖助說。
5.結束語
英語的學習,如果學生對英語單詞和英語語法掌握得不夠透徹,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一定難度,從而導致英語學習比較枯燥乏味。英語教材中的插圖,能夠生動形象的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表達,起到注釋的作用,教師要對教材中的插圖進行合理應用,充分發(fā)揮插圖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光春,郭曉春.英語教材在農村初級中學的適切性研究及應對策略——以人教版(2013版)新目標八年級為例[J].英語廣場,2018(01):140-141.
[2] 何霞.在九年級英語聽力中利用教材插圖的教學實踐與研究[J].英語教師,2017,17(03):128-134.
[3] 陳靜學.教材插圖使初中英語教學“活”了起來——使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成為現實[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3,28(01):358-360.
[4] 封金麗.巧用課本插圖,優(yōu)化語篇閱讀教學——論初中英語語篇閱讀課的插圖教學[J].課程教學研究,2016(11):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