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潔
一節(jié)課堂教學效果的高低是由文本解讀的好壞來直接決定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想要靈活自如地對課堂進行把握,就要先深入地對文本進行解讀,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對文本解讀這一基本的技巧進行把握。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地對文本進行解讀,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一、基于理論知識,淺談文本解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1.從知識的角度來看,文本中蘊涵了許多可貴的知識文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對這些進行掌握。學生在對科普性文章進行學習的時候,必須要對文章中的知識進行掌握,學習的第一要務是“記得住,說得出”。這樣的文章大多都是脈絡清晰的,雖然一篇課文看著是寥寥千百字,可是其中所蘊涵的內容是非常深厚的。為了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的剖析,切實了解文本的內涵,教師就要逐漸提高文本的解讀能力,通過對文章中文段的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等進行掌握,來對文本的深度和厚度進行了解。
2.從拓展的角度來看,文本作為教師傳播知識的一個載體,其特定的教學現(xiàn)實性和目的性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合理的方法來對文本內容進行解讀。有的教材篇幅是不能夠完整地對文本內涵進行詮釋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適當?shù)貙ξ谋緝热葸M行拓展,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地對文本內涵進行理解,避免出現(xiàn)使文本的整體表現(xiàn)效果削弱的情況。如,《大江保衛(wèi)戰(zhàn)》這篇課文,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作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對這一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壓力是比較小的,他們能夠簡單地對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氣概進行了解??墒?,他們不能夠自主地從另一個層次對文中主人公的感受進行體會,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對文本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利用視頻教學,把當時緊張的情況直觀地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觀看視頻,對文本中的真實情感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進行體會,對文本的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和研究。
二、立足實際情況,分析文本解讀存在的問題
1.教師漠視學生,對學生缺乏尊重。
在教學的過程中,兒童文化的沒落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幼稚、可笑是現(xiàn)階段小學生帶給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他們還需要被再教育和改造。許多成年人認為,等待成人就是小學生這個年紀唯一的價值,漠視、扭曲、壓制小學生的情形在現(xiàn)在的教學過程中比比皆是,尤其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往往會不尊重和理解學生。小學生雖然年紀比較小,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和經(jīng)驗,在學習的時候,由于生活經(jīng)驗非常的多樣化,所以他們的學習內容也很多樣。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和學習興趣,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多元化、豐富化地體會學生的人生情感。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科學地對文化知識進行獲取,有效地對自己的情感進行塑造。
2.教學標準過高,漠視學生的需求。
在現(xiàn)階段兒童文本解讀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的標準過高也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大部分的小學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往往都是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小學生。比如,在引導學生對寫作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都是選取撿錢包、扶盲人過馬路、幫老爺爺推車等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素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對學生的文思和生活想法給予尊重,往往是以自己的標準為標準,過度地要求學生的學習。學生在對文章進行寫作的時候,教師還會把謀篇布局、開頭結尾等都提出一定的寫作要求,如果學生不按照自己的思維來寫作,就否定學生的努力,這樣的話就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3.過分追求分數(shù),忽視學生成長規(guī)律。
功利化取向也是現(xiàn)在兒童文本解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弊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過于急功近利,追名逐利。在教學語文知識的時候,不深入地對文本進行解讀,偏向于道德教化,沒有把語文的文化內涵真正地傳播給學生,對生活中的情趣、風趣、意趣等都進行了省略,這樣就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分地對分數(shù)進行追求,而對自己童年的生活和情趣完全忽視。一些教育專家指出,小學語文教師在對語文文本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能夠趣味化地對文本知識進行處理,往往把一些不符合兒童心理的悲壯、悲慘、沉重的內容傳播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一些“死人”的故事來對語文這門學科進行了解,這樣的教學只是對學生進行訓誡和規(guī)范,并不能夠讓學生對中國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