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春紅
教師被比作蠟燭、春蠶,不是沒有理由的!從教多年,我親眼見證了身邊同事的無私和忘我:畢業(yè)班的數學老師,盡管長期咽喉炎,但每天依然給學困生補課到很晚;葛老師放棄休假,和家長們商量對孩子最有效的教學方案;已近退休之齡的周老師,和學困生家長每周聯系至少三次以上,不厭其煩地叮囑家長。還有更多的班主任,時刻都心系學生。
但我同樣也目睹了各種令人心寒的現象——
數學老師放學后把小沈同學留下來補課,可小沈趁著數學老師開會,溜走了,不僅如此,他還在數學老師的凳子上故意踩了兩個腳印,以示他對補課一事的憤慨和厭惡。有一次在校門口,家長與保安起了沖突,當時正好副校長在值周,他好心過去勸架,不料家長和孩子根本不買賬,對副校長愛理不理,毫無感激之情。事后副校長感慨連連。
這些事是個別現象,還是冰山一角?上一屆學生畢業(yè)之際,我特地找學生約談這個話題,得到了以下一些答案——
“補習時老師往往會很生氣,老師一生氣,后果很嚴重。”“不喜歡放學后留下來補課,因為老師會說:‘都是你,原本下班的時間我不得不在這里陪著你。這樣顯得我罪大惡極?!?/p>
“雖然單對單時,不懂的問題老師都會講,但老師的話很難聽啦,什么‘這么簡單都不懂,你腦子里到底裝了什么‘我都講了N遍了,笨也得有個尺度好嗎,等等,這種話很傷人的?!?/p>
“老師雖然說是給我補習,但我說不會做,她的臉色就會陰沉下來。明明是她自己說不懂就要問老師,可我真的問了,她卻好像不愿意解答似的。這樣的老師真的是好心給我們補課嗎?”
這就是真相,不是學生不懂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是他們不把老師的付出當回事,只是當被留下來補課時,他們的內心已經充滿了各種負面情緒——“我什么都不會做”“錯題太多了,要訂正到猴年馬月”“我討厭做題”,等等。如果老師無視這些負面情緒,對學生說“這些題目我都講過怎么還錯”,甚至還要加以否定、打壓——“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你真的笨到無藥可救了”,盡管老師也許是出于“刺激學生努力”的好意,但學生遭到批評的轟炸,僅存的勇氣就會消失殆盡。一旦恐懼、厭惡的情緒占據上風,學生的認知就會被扭曲,即使明明會做的題目,他們也會自我催眠,認為“我不會”,從而抑制了自己的思考能力。盡管老師是一片好心,但是這樣做反而會將他們推向學困的深淵。
如果老師希望學生放下情緒包袱,那么自己就先不要帶著情緒去教導他們。如果老師要讓學生積極面對補習,那么自己先要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不要指責、訓斥、譏諷他們。所以,在把學生留下的那一刻,老師得把“生氣”“不滿”“怨懟”統(tǒng)統(tǒng)趕跑,留下“半小時后,這孩子就能掌握這部分內容了”這樣的積極情緒,用玩笑、游戲、幽默等任何能夠活躍氣氛的方式去關注學生的沮喪、挫敗和恐懼感,引導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解決問題上,比如,“我找到了一種適合你的方法,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將軍,而我是你唯一的助手,現在我們面臨一群敵人,我們要怎么突圍而出”,等等。
對待教育,老師是在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真心想幫助學生。但是,老師的教導之語,可不能變成帶刺的玫瑰!贈人玫瑰固然是件美事,但我們同樣也要注意,玫瑰雖美,可刺卻扎人,如果學生被尖刺扎傷了,扎痛了,他還能欣賞到玫瑰的美麗嗎?他還會感恩贈予玫瑰的人嗎?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一實驗小學,杭州,311202)
編輯/劉 芳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