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闖
中國隊在2002年首次躋身世界杯之后,多年未進入過世界杯,中國足球運動水平一步步下滑,讓無數的球迷心痛不已,也招來自社會各界的批評和責難。經過多年的總結與反思,發(fā)現中國足球的后備人才培養(yǎng)以及基層足球運動十分薄弱。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發(fā)布《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在全國中小學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普及足球知識和技能,形成以學校為依托、體教結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yǎng)體系。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實施,足球運動在中小學又迎來一次春天,校園足球聯賽如火如荼的展開。本文以江北新區(qū)初中校園足球聯賽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分析,旨在為校園足球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促進青少年足球運動的普及及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
本文以南京市江北新區(qū)初中校園足球聯賽為研究對象,著重對揚子一中、九龍中學、浦口外國語學校等18所初中參賽隊伍進行調查研究。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在南京市圖書館、南京市大廠高級中學圖書館查閱有關學校體育、校園足球發(fā)展理論、青少年足球教學與訓練等方面的書籍;通過在知網輸入“校園足球”、“校園足球聯賽”等關鍵詞檢索出相關文獻,收集與本論文研究內容相關的期刊資料。
1.2.2 實地考察法
通過對南京市校園足球聯賽的負責人和江北新區(qū)學校教練員的訪問,了解江北新區(qū)初中校園足球聯賽的競賽規(guī)程、競賽安排以及各學校參賽隊伍等情況。
1.2.3 問卷調查法
1.2.3.1 問卷設計
在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征求體育界內專家、學者的意見基礎上,針對本論文的研究內容設計了調查問卷,對南京市江北新區(qū)初中校園足球聯賽開展現狀以及影響因素設計了教練員、參賽隊員和參賽學生家長三份調查問卷。
1.2.3.2 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
分別對參加2017年江北新區(qū)校園足球聯賽18所初中學校的教練員、參賽隊員以及參賽隊員家長發(fā)放問卷共496份,回收491份,回收率為98.99%,其中有效問卷數為472份,有效率為96.13%。有效問卷中包括教練員36名、參賽隊員345人以及91位學生家長(詳見表1)。
表1 問卷發(fā)放與回收情況一覽表
1.2.4 邏輯分析法
將問卷調查得到的數據進行整理,運用對比、歸納等邏輯方法進行研究分析。
2.1.1 參賽學校
根據2017年南京市江北新區(qū)的中小學足球聯賽規(guī)程,要求區(qū)內各中學積極組織建立球隊,其中初中階段分為男女組。江北新區(qū)共有18所初中,各個學校的辦學規(guī)模以及學生人數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按照教育局的校園足球聯賽規(guī)程,南京市的足球聯賽分為“校長杯”、“區(qū)長杯”和“市長杯”三級聯賽制度,這一聯賽體系保障了基層學校參加比賽的數量,按照成績積分進行下一輪的比賽。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參加聯賽以前,僅有7所學校擁有自己的足球隊,其中男子隊與女子隊的比例差距很大;11所學校是根據區(qū)教育局的部署安排新建的足球隊。
表2 江北新區(qū)參賽學校足球隊情況一覽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第一批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中,南京市江北新區(qū)就有南京市旭東中學、南京市九龍中學、南京市揚子第一中學、南京市第十七中學這4所中學成功入選。2016年,南京市浦口外國語學校也成功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這些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成功,并沒有很好的帶動區(qū)內其他學校的校園足球運動的發(fā)展,對于校園足球運動重視程度仍然不夠。
2.1.2 參賽人員
校園足球聯賽的主體就是學生,其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足球運動知識與技能,全方面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根據江北新區(qū)的校園足球聯賽規(guī)程,初中男子組是1-3年級、8人制,女子組是1-3年級、5人制,其中初中男子組16人,初中女子組12人。這也就意味著每個學校參加校園足球聯賽的人數增多,球員也可以從1-3年級中選拔,給予了各學校充分的足球人才選拔范圍。
表3 江北新區(qū)參賽學校參賽運動員人數情況一覽表
雖然校園足球聯賽規(guī)程已經明確要求了參賽球員人數,但是各個學校組建的足球隊人數卻各不相同。觀察表3,男子組參賽人數8—11人的有10所學校,占全區(qū)初中學校的55.56%,參賽人數為12—16人的有8所學校,占全區(qū)初中學校的44.44%。可見初中學校對于參加區(qū)級校園足球聯賽的重視程度不高,部分學校甚至有湊足比賽人數就行的想法,這無疑是嚴重阻礙了校園足球運動的發(fā)展。
2.1.3 參賽場次
比賽是檢驗教學與訓練的直接手段,比賽的過程與結果能夠直接體現球員的競技能力以及教練員的執(zhí)教能力。按照江北新區(qū)校園足球聯賽的規(guī)程,區(qū)校園足球聯賽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分組單循環(huán);第二階段:交叉淘汰賽;第三階段,決賽階段:一場決定勝負。江北新區(qū)共有18所初中,根據比賽結果觀察:參賽場次在1—5場的有8所學校,6—12場的有7所學校,13場以上的有3所學校。由此可見,大部分的學校參加比賽場次較少,學生較難在比賽中獲得提高與進步,對于足球運動的熱情也難以得到增長。
2.3.1 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場所,是影響校園足球運動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學校層次的重視程度以及對于校園足球運動的頂層設計,關乎著本校足球運動的發(fā)展。根據統(tǒng)計數據可知,各有5所學校的重視程度為非常/不太重視,各有4所學校的重視程度為比較/一般重視,這表明在國家、省市級的政策下,部分學校還是以文化學習為重,體育運動學習為輔,學校對于本校校園足球運動的態(tài)度影響著師生對足球運動的熱情與愛好。
學校作為教師教書育人、學生學習知識的地方,應該一切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主,培養(yǎng)綜合型高素質青少年。但是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情況并不容樂觀。
2.3.2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學生獲得愛與信心的港灣,是學生最好的棲息地。家庭環(huán)境氛圍以及家長對自己孩子踢足球的態(tài)度,往往影響著學生的足球熱情。對91位參賽球員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支持孩子參加校園足球聯賽的家長占35.12%,無所謂態(tài)度的家長占50.45%,不支持的家長占14.43%。
家長對于足球運動的理解與想法,學生也會會耳濡目染,兩者會逐漸趨于一致。家長的擔憂一是足球運動耽誤了孩子的學業(yè)情況,特別是初三的學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二是足球運動是身體直接對抗性活動,孩子受傷的可能性太大。
2.3.3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場地、天氣、安全這三因素。根據現場調查,江北新區(qū)各個學校基本上都能滿足足球比賽的場地需求,使得校園足球聯賽可以順利開展;賽事組委會以及教練員認為,只要天氣不是十分惡劣,比賽都能順利進行,幾乎對于比賽沒什么影響;球員安全這一方面,賽事組委會要求在比賽前提交球員的體檢報告以及保險單據,防止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并且比賽現場都有醫(yī)務人員在場。這極大地減輕了家長與學生的顧慮,為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提供了安全、寬松的環(huán)境。
江北新區(qū)所有初中學校都參加校園足球聯賽,但參賽學校中已有球隊和比賽場次較少,涉及的學生不全面,另參加比賽的球隊之間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影響了隊伍的參賽積極性以及足球運動的普及。
學校因素與家庭因素是影響校園足球運動開展的主要因素,學校的頂層設計沒有較好的偏向于校園足球運動;家長對待校園足球以及孩子參加足球運動的態(tài)度不明朗。這兩個因素將對足球運動開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應加強對學校校長以及教練員的培訓活動,充分肯定他們的設計理念以及訓練工作,鞏固與提高他們對校園足球聯賽的認識與理解,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聯賽中。
應加強基層校園足球活動建設,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足球活動與比賽中,可以組織年級聯賽、班級聯賽等形式,提升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積極性與熱情。
應加強各學校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足球特色學校應該多分享他們的創(chuàng)建經驗與方法,幫助其他兄弟學校攜手發(fā)展校園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