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兵
【摘 要】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探索文本中的“微寫作”之道,挖掘文本中的“微寫作”的訓練點,常態(tài)化進行“微寫作”訓練,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習作教學;微寫作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232-01
習作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認識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是衡量學生語言運用及思維能力的重要尺碼,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當前的小學習作教學一直是老師叫苦、學生叫難的事,學生手握筆,似有千斤重,寫什么?怎么寫?學生萬般苦惱,教師心急如焚。
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币虼?,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做習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可人們更多地是把視線聚集在習作教學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視閱讀教學中習作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其實,文本不僅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憑借,而且也是習作訓練的直接資源,習作既可以“取其法”,還可以“用其材”。
“微寫作”成為當下備受關注的文化現(xiàn)象,為推動學生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更有效的途徑。“微寫作”的特征正好符合小學中高段學生寫作訓練的要求,促使學生具備用簡短、精煉的語言進行寫作的能力。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探索文本中的“微寫作”之道,挖掘文本中的“微寫作”的訓練點,常態(tài)化進行“微寫作”訓練,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微寫作”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一、探索文本中的“微寫作”之道的意義、價值
1.切實提高寫作能力的需要。
“微寫作”指向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拔懽鳌本o扣所學課文,將語文課堂上學到的寫作方法加以應用,為學生寫作提供可以借鑒的方法;“微寫作”字數(shù)一般在150字左右,篇幅短小,涉及的文體更為多樣,表述更為靈活,內容涉及也相當廣泛,利于展現(xiàn)學生真正語文素養(yǎng)!
2.語文課程改革的需要。
上海師范大學學科教育研究所教授王榮生認為:微型寫作課程的出現(xiàn),可能從根本上促進我國寫作課程的轉型。微型寫作課程之“微”體現(xiàn)在目標的微化、內容的微化和寫作教學支架的微化。微型寫作課程目標單純,內容明確,環(huán)節(jié)清晰,非常便于課堂教學、活動、檢測、反饋。為此,在語用理念指導下,小學習作教學應以“言語生命動力學”、“全語言教育觀”為理論基礎,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豐富微寫作教學理論體系。
3.生活化語文的需要。
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從大語文的角度看,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所以,生活就是語文的資源庫。微寫作遵循“生活即寫作,寫作即生活”的寫作理念,凸顯語言的實際應用,這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實踐性,設置生活語言情境,在生活中、實踐中考查語文能力。
4.消除怕習作心理障礙的需要。
雖然已有了一定的習作體驗,但是怕寫作文仍是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原因在哪呢?我們先看看《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習作”部分的表述:“(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2)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對照這段表述及結合教學實際,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原因在于:(1)不明白寫作目的。(2)缺乏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不能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寫作素材。微寫作,首先是消除學生懼怕寫作的心理,降低學生選材的難度,其次是降低學生表達的難度,第三是把作文教學的難度化解,分散到日常的微作文指導中,降低教師作文教學的難度。
二、探索文本中的“微寫作”之道的方法和途徑
1.精彩段落,仿一仿。
學生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借助范文學生進行仿寫,能激發(fā)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仿寫可分為仿片斷和仿篇。
(1)模仿課文片段,進行練筆,課文中有許多精彩片段值得我們學習。A、學習修辭手法。B、學習描寫方法。
(2)模仿整篇課文。A、模仿課文文字、內容等。B、模仿課文主要表達方法。C、模仿寫作結構。模仿整篇課文時還可以就文章的寫作結構進行仿寫。
2.課文空白,補一補。
“補白”即學生對“空白”的再創(chuàng)造。想象補白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調控語文的能力,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種培養(yǎng)過程。有些課文的有些地方寫得或含蓄,或簡練,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間。學這樣的文章時,學生可以把寫得簡煉的地方寫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出來。
3.懸念結尾,續(xù)一續(xù)。
很多課文中的結尾都寫得留有一定余地,讓學生有很多猜測的可能。對于這樣的地方,學生可以通過合理的想象把這樣的懸念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就變成了自己的作品了。
4.動情之處,抒一抒。
我們所學課文不僅文筆生動,而且立意鮮明,從多方面教育學生怎樣做人。所謂“文章不是無情物”,它是作者情動而辭發(fā)的產(chǎn)物。學生入情入境,自然會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這時學生練筆可以一吐為快。
5.古詩意境,敘一敘。
語文教材每冊都編排有古詩。這些古詩的內容淺顯易懂。寫景的將景物描繪得細膩生動,敘事的表達的情感真摯感人。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將這些古詩改成寫景或敘事的現(xiàn)代文。比如古詩《小兒垂釣》《清平樂.村居》都可以改寫成有趣的小故事;還可以將《學弈》《兩小兒辯日》等古文譯成短小干練的當代故事等。
6.課文插圖,寫一寫。
圖畫是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在教材中,許多文章都配有生動鮮明的插圖。有些插圖課文中已經(jīng)作了細致的描繪,就無須再寫。而有些插圖在文中只是一筆帶過,這樣的圖片,學生可以聯(lián)系課文的內容加上合理的想象嘗試去寫一寫,編寫故事,其形式就如同看圖寫話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習作,同時可讓學生編寫不同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個性。利用插圖進行“微寫作”的訓練形式,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用心、有序地觀察圖畫,并表達自己的想法。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訓練自己對文本的敏感度,應有一雙深入挖掘文本內涵的慧眼,做個有心人,及時發(fā)現(xiàn)讀寫訓練結合點,緊扣課文引導學生“微寫作”,多給學生提供“微寫作”機會,巧妙設計,不斷豐富學生寫作經(jīng)驗,讓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榮生.《微型化:寫作課程范式的轉型》.
[2]沈建軍.《微型寫作課程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