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清露冷,桂子飄香。白露過后的秋忙之中,秋分悄然來到。
秋分是農歷24節(jié)氣中的第16個節(jié)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3日前后。秋分日是秋季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中間,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各地晝夜等長?!洞呵锓甭丁分姓f:“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推崇天人感應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晝夜等長、寒暑均平是個極為難得的時間,陰陽的協(xié)調象征著身體的健康、生活的和諧與社會的安寧。
“銀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萬里香?!鼻锓謺r節(jié)正是三秋忙的時候。華北地區(qū)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贝藭r北方忙于種冬小麥,南方則忙于種水稻?!扒锩η锩ΓC女也要出閨房。”多變的天氣讓秋收、秋耕、秋種的節(jié)奏格外緊張。
秋分時節(jié),天氣悄然發(fā)生著轉變?!耙粓銮镉暌粓龊薄鞍茁肚锓忠?,一夜冷一夜”——種種自然現(xiàn)象表明,秋分時氣溫逐漸降低,雨水減少,陣陣秋風帶來越來越明顯的涼意。
特殊的節(jié)氣總是有著特殊的節(jié)俗活動。秋分時節(jié)里,拜月、賞月是一個古老的習俗。早在自然崇拜盛行的先秦時代,已經形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禮俗。祭月的地方在月壇,現(xiàn)在我們在北京看到的月壇,就是明清帝王祭月的地方。在歷史發(fā)展中,秋分祭月的習俗有著從秋分到中秋的變化。與莊嚴的祭月活動并存的,是觀賞性的賞月。
從歷史記載看,中秋賞月在宋代已成為盛行的活動,《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中均有記載。至今,民間很多地方依然流行中秋拜月、賞月習俗。皓月初升之時,在庭院里擺上桌案和瓜果、月餅,拜月亦賞月,是家人團圓的美好時刻。
此外,有的地方還有掃墓祭祖的習俗,表達對祖先的敬仰之情。有的地方為農業(yè)生產考慮,秋分日用湯圓“粘雀子嘴”。過去,有的地方還有“說秋”習俗。在秋分這天,能言善唱的人挨家挨戶送印著農歷節(jié)氣和耕牛圖案的“秋牛圖”,每到一家,說一些應景的吉祥話以討取賞錢,表達了人們祈求豐收的希望。在節(jié)氣的民俗行為里,普通百姓表達感情總是那么直接和熱烈。
秋意濃重、氣溫多變的時節(jié),帶給人們的是多樣而復雜的感受,有碧空萬里、秋高氣爽的宜人,有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的享受,有陽氣消減、內斂閉藏的沉靜之氣,也有萬木蕭條、落葉飄零的蕭索之感。這樣一個風景變幻、讓人無限遐想的季節(jié),總是受到文人墨客特別的青睞,無論是秋聲、秋色,還是秋葉、秋雨,在文人筆下都別有韻味。蘇軾有詩云:“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痹谠律蚊鞯那锓种梗粔孛谰埔皇自?,便是那灑脫詩意的人生。
但這樣的豪邁爽朗畢竟不多,文人筆下更多的是悲秋、傷秋之情。有“草木無情,有時飄零”的哀傷,有“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孤獨,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悲戚,更有浮云游子“萬里悲秋常作客”“斷腸人在天涯”的愁思,流露著歲月流逝的憂患意識和人生價值難以實現(xiàn)的無奈情緒。“悲落葉于勁秋”,人們總是習慣從自然時節(jié)的更替中解讀時間,從山川草木的變化中感悟生命,于是迎秋風而灑淚,對秋月而傷懷,物換星移、韶光易逝的生命悲劇意識便油然地生發(fā)和宣泄出來。
他鄉(xiāng)游子的傷秋、不諳農事的文人悲秋,與辛勞農人的忙秋有著截然不同的色彩和風格?,F(xiàn)實生活的樂觀精神,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對光陰流逝、生命短暫的哀嘆,交會出秋分時節(jié)多重的情感內涵和豐富色彩。在現(xiàn)實生活和詩意人生的婉轉交錯里,訴說的是豐富多樣、各不相同的人生感受。
一個節(jié)氣,一種種或喜或悲,或淡泊或熱烈的生命體驗。秋風起,北雁南飛,靜美秋葉飄落,悄然醉人。